毒物吸收的途径有哪些

2024年10月29日 17:23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呼吸道

呼吸道是最常见和主要的途径。凡是呈气体、蒸气、粉尘、烟、雾形态存在的生产性毒物,在防护不当的情况下,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人体。人体的整个呼吸道都能吸收毒物。

皮肤

皮肤是某些毒物吸收进入人体的途径之一,毒物可通过无损伤皮肤的毛孔、皮脂腺、汗腺被吸收进人血液。

消化道

在生产环境中,单纯从消化道吸收而引起中毒的机会比较少见,往往是由于手被毒物污染后,直接用污染的手拿食物吃,而造成毒物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如手工包装敌百虫等农药时,就可能引起毒物经消化道吸收。

相关链接

能经皮肤进入血液的毒物有三类:

(1)能溶于脂肪及类脂质,主要是芳香族的硝基、氨基化合物,金属有机铅化合物等。其次为苯、甲苯、二甲苯,氯化烃类、醇类也可以被皮肤吸收一部分。

(2)能与皮肤中的脂酸根结合的物质,如汞及汞盐、砷的氧化物及盐类。

(3)具有腐蚀性的物质,如强酸、强碱、酚类及黄磷等。

网友(2):

化学毒物的吸收是指外源化学毒物经过各种途径透过机体的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临床上毒物主要经过胃肠道、呼吸道、皮肤、伤口等途径吸收。
(1)经胃肠道吸收:消化道是外源化学毒物的主要吸收部位,从口腔到直肠的各个部位都可吸收外源化学物。
(2)经呼吸道吸收:存在于空气中的毒物经呼吸道吸收是重要的途径。气态物质水溶性影响其吸收部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等在上呼吸道吸收,水溶液性较差的气体如二氧化氮、光气等则可深入肺泡,并主要通过肺泡吸收。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大小也是影响吸收的因素。影响气溶胶吸收的重要因素是气溶胶颗粒的大小和化学物质的水溶性。(3)经皮肤吸收:化学毒物经皮肤吸收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外来化合物透过皮肤表皮,即角质层的过程,为穿透阶段;第二阶段即由角质层进入乳头层和真皮,并被吸收入血,为吸收阶段。经皮肤吸收主要机制是简单扩散,扩散速度与很多因素有关。人体不同部位皮肤对毒物的通透性不同,阴囊>腹部>额部>手掌>足底。此外,气温、湿度及皮肤损伤也影响皮肤的吸收。
(4)其他途径吸收:毒蛇咬伤,毒素可经伤口吸收;某些药物可经黏膜吸收。

网友(3):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呼吸道这是最常见和主要的途径。呈气体、气溶胶(粉尘、烟、雾)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主要部位是支气管和肺泡。经呼吸道吸收的毒物吸入肺泡后,很快能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中,毒物随肺循环血液而流回心脏,然后不经过肝脏解毒,即直接进入体循环而分布到全身各处。一般来讲,空气中的毒物浓度越高,粉尘状毒物粒子越小,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越大,经呼吸道吸收的速度就越快。
皮肤 在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而中毒者也较常见。某些毒物可透过完整的皮肤进入体内。皮肤吸收的毒物一般是通过表皮屏障到达真皮,进入血液循环的。脂溶性毒物可经皮肤直接吸收,如芳香族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苯及同系物等。个别金属如汞亦可经皮肤吸收。某些气态毒物,如氰化氢,浓度较高时也可经皮肤进入体内。皮肤有病损时,不能经完整皮肤吸收的毒物,也能大量吸收。除毒物本身的化学特性外,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皮肤接触的面积、部位,及外界的气温、湿度等也会影响皮肤的吸收。

网友(4):

毒物吸收的途径有很多。如果是接触中毒,毒物吸收的途径,可以是皮肤,也可以是通过呼吸中毒,吸收途径为肺。如果是口服中毒,可以通过呼吸系统各个器官的粘膜吸收,包括食道,胃,小肠,大肠。

网友(5):

1.经皮肤粘膜吸收多数毒物不能从健康的皮肤吸收,而脂溶性毒物可经皮肤粘膜进入。如苯胺、硝基苯有机磷农药等。

2.经呼吸道吸入粉尘中的某些毒物如铅、喷洒农药可自呼吸道吸收中毒;气体毒物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易由呼吸道吸收。

3.经胃肠道进入如食物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等。有些毒物能从口腔粘膜吸收,胃粘膜对乙醇类溶液吸收迅速。大部分毒物在小肠吸收,小部分被直肠吸收。

4.经眼、耳、口、胸膜腔、阴道、直肠等处进入毒气、腐蚀性毒物可侵入眼、耳、口。毒物注入胸膜腔时,很快进入血液循环。直肠及女性生殖器粘膜对毒物吸收较快。

5.经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进入毒物经皮下注入较经粘膜吸收更迅速;毒物经静脉注入其作用最迅速。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其毒性作用出现的早晚亦异。

一般来说,静脉注射快于呼吸道吸入,呼吸道吸入快于腹腔注射,腹腔注射快于肌注,肌注快于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快于口服,口服快于直肠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