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如何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三美”理论?

2024年11月18日 08:22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闻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格律诗的诗人,《死水》也是闻一多先生自认“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实验”,是先生实验他的“三美”新格律体的典型,为建立和形成新诗的格律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本诗甚至比上期卧榻先生所推荐的《再别康桥》更典型。

音乐美: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句押韵,一、三句仄声结尾不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绘画美:中国古典诗歌讲究意境,以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画关系为代表。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鲜明的色彩描写,丑与美的强烈对比,构成了本诗油画般的艺术效果。

建筑美:全诗五节,每节四句,每行九字,完全具有古典格律诗那种整齐划一的节奏。“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颇有视觉效果。



扩展资料:

早在1922年,闻一多写了《律诗底研究》。文章明确指出:“抒情之作,宜整齐也”,“中国艺术中最大的一个特质是均齐,而这个特质在其建筑与诗中尤为显著。”这就是闻一多所创造的“现代格律诗”主张。

对于闻一多从理论到实践对于新诗格律化的尝试,沈从文在《论闻一多的<死水>》给予了高度评价:“它在文字和组织上所达到的纯粹处,那摆脱《草莽集》为词所支配的气息,而另外为中国建立一种新诗完整风格的成就处,实较之国内任何诗人皆多。”

闻一多作《死水》的1925年,他还写出了著名的《七子之歌》,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其首篇《澳门》被谱成曲,成为家喻户晓的传世之作。



网友(2):

音乐美:每句四顿,参差交错,音节和谐
建筑美:整齐划一
绘画美:诗中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