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前后,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等三国首脑,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后遗留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问题,举行了三次重要会晤,即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和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尔塔会议.三次会议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一系列的协议或协定,内容包括三大类:一是协调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的战略步骤;二是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三是战后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问题.这些协议协定及其实施就构成了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国际力量对比的状况.美洲的美国和西欧之外的苏联,占据了国际政治的中心位置,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丧失了、改变了.
雅尔塔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表现在它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与和平相处.在近半个世纪里,雅尔塔体制对于防止德、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活,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保障欧洲与世界的和平、避免世界战争的爆发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联合国的建立也是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雅尔塔体制具有少数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大国依据新的实力对比和利益争夺胜利果实的性质,它将大多数中小国家排除在外,甚至无视和公然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损害一些国家的正当权益与利益,因此理所当然地遭到许多国家强烈的抨击与不满.雅尔塔体制是美、英、苏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它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开了先河.
2.两极政治格局
两极格局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社会主义阵营高举和平、民主的大旗,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进行了坚决斗争.在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帝国主义阵营妄图通过经济封锁的手段来扼杀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进行反封锁的斗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并注意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友好的关系.军事上的斗争主要表现为“冷战”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及柏林危机等.意识形态上的斗争也十分激烈,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帝国主义阵营希望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一代“和平演变”,社会主义阵营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3.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苏联竭力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同时利用民族解放运动作为同美国争夺的筹码,妄图实现美苏两家合作主宰世界.
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军事力量方面大大改变了美国占优势的局面.
20世纪80年代,美国采取了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两极格局发生动摇.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社会主义阵营因中苏关系破裂而解体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科技革命的发展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一些国家的兴衰,从而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
这首先是因为西欧实力增强,进一步走向联合.其次,日本在田中内阁上台后,于1972年7月提出以“对美国协调为主轴”,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多边自主外交政策”,明确表示“日本跟着美国脚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更是踌躇满志地要求从经济大国而实现“政治大国”的愿望,追求“政治大国”目标成为日本政府的主要国策.再次,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路线,20世纪70年代末又开始改革开放,国家力量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最后,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出现,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以及在斗争中成立的各种各样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4.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
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从而最终决定了旧格局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当前世界仍处于旧格局已经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过渡时期.这次新旧格局转换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将会复杂得多,形成时间也要长得多.因为现在美国虽然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但它没有足够的力量搞成一统天下,其他主要大国都在争取在世界或地区的主导权,期望建立一个多极世界,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足够的实力,可单独与美国相抗衡.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多极化与“单极世界”之间存在斗争,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斗争.世界各种力量必然要经过长时期的消长、分化、组合的过程,才能重新形成稳定的格局.目前世界上不确定的因素很多.第三,新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过程.各主要大国都在力争对自己有利的世界新格局,为争夺对世界新格局的主导权展开斗争.斗争的结果将取决于历史的“合力”,在和平时期这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指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称雅尔塔体制。1946年3月丘吉尔铁幕演说拉开冷战序幕,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时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一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使得世界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的交织。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改善。1978年中美正式建交。1991年签署的《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着苏联解体。
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为轴心国一方,以三巨头美国、英国、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国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政治利益的划分情况。包括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等多种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以某种方式和规则组成一定的结构,由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势和状况。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世界政治格局几经变迁,逐渐形成了以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主,其他国家三派鼎立为辅的新格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任何国家无力改变这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