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向左走向右走的电影影评

2024年11月18日 10:27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评杜琪峰的新作“向左走向右走“[影评]

 
  如果可以让徐静蕾代替梁咏琪在杜琪峰的新作“向左走向右走”中用她略带沙哑的声音冷静而暖昧地念“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是不是会更有味道一点呢?
  
  这样的女人,要过尽千帆,要忧郁迷蒙,要一头栽进城市化的深渊才好吧。
  
  去年底,杜琪峰在“机动部队”中用近乎怪诞的诡异手法将后工业化时代的人性矛盾表现得比较到位,在整个影片中一直将混乱夸张激烈的剧情演绎到了最后。画面也恰到好处地有了更多的张力和想象空间。
  
  于是有理由期待他在根据几米的作品“向左走向右走”改编的电影中能有更好的表现。几米,这个在台湾以其忧伤沉郁得近乎悲剧的漫画而一夜成名天下知的有点偏执有点GAY的老男人,在拒绝用鲜艳庞杂的色彩去组织画面的同时,极力用通俗的文字配合着画面去陈述一个平凡生命里可能出现的略带悲剧意味的故事,有浅浅的忧伤或者痛不欲生的别离作为主题,在千百万人中间筛选出一个绝无仅有的特例,去阴差阳错,去节外生枝,去永不再来。
  
  开场的画面依然很美,让人一不小心就掉入了视觉的圈套。在表现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人性的挣扎和忧郁方向,杜琪峰可算是轻车熟路,摄影的语言总能一步到位,画面的层层推进可以拿来做摄影师的进阶教程来研习。可是剧情,到底是中国人做的东西,晃晃悠悠就泄了底,如果硬要跟几米的原作去比较,难免要吃几只苍蝇。
  
  心情不好可以去看中国戏剧,不管情势多危急,前路多险阻,必定他乡遇故知峰回路转,必定冤案得雪刀下留人,必定好事多磨千里婵娟,看的人虽然紧张,为男女主角掬心兼之以捏一把汗,可深谙中国式剧情的人就不怎么着急,反正不管怎么样到最后总是皆大欢喜大快人心。有那么一次尽管一不小心把梁山泊与祝英台那点破事演得有点过头,可还是可以补救,总有最后的好事者救场,人生几十年总会草草收场,可他们侥幸,来世可以化蝶,仍然双宿双飞,人间天上,好不逍遥。
  
  中国文人的圆滑与机巧,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学的,这一层最后的功夫,不比华佗差。
  
  不知道杜琪峰中了哪门子的邪,径直走上了这样讨好的道路,完全歪曲了几米的意思,这样的剧情伸展,要让人鼓足了勇气仍看不下去。临时拽来了配角,节外生枝玩起了第三者插足;无中生有的浮冒情事还要回溯到十三年前,总不是因为剧情丰富以及主角对白的需要吧?最令人忍不住的是,临到最后要收尾了,男女主角在地震之后的东倒西歪中仍屹立不倒,从残破的余墙中猛然会唔,震尽、灰飞,象从硝烟散尽的战场上大难不死辛苦重逢一样,热情拥抱,甚至要更紧一点。
  
  可这样的电影是香港制造的,商业性的作品要有市场,得有人急急忙忙地以各种途径去捧场。不能违背大多数人的心意,如果弄得观影的院内举座青衫湿透,几日之内为此事耿耿于怀情绪低落,不利于家庭和睦恋人团结;更不能打击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底层民众对完美故事的期待,由此,这样的结果也并非是不可以接受的吧。
  
  如果真要曲高和寡一点,要做到远离群众,让孟京辉弄一场话剧,让两个人在舞台上呢呢喃喃自怨自艾;或者把王家卫、梁朝伟们抓来,再来一次“如果有再多一张船票,你会和我一起走吗?”之类煽情的话;然后再辅之以杜可风在“春光乍泄”中的的画面构成和表现,是不是会更为美丽一点呢?
  
  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诚然。始终不能原谅的是,为什么擦肩而过要改成皆大欢喜呢?退而求其次地把重逢的希望留在第几个十三年后,有一点点的悬念和惊喜可以期待,多好!
  
  原汁原味的第一道菜不能太好,否则迟早要倒胃口。爱情要美丽,但不能没有悬念,不能失去胃口,不能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