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
“曾经沧海难为水”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
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七言绝句,是《离思五首》的第四首诗。这首诗并未直接写人,而是“索物以托情”,通篇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以世间至美的形象 “水”、“云”、“花”来表达对妻子的无限怀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诗人用一往情深的笔触,真挚热烈的情怀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与怀念之情。全诗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缅怀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
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德宗贞元(785-805)中明经及第,复书判拔萃科,授校书郎。宪宗元和(806- 820)初授左拾遗,升为监察御史。后得罪宦官,贬江陵士曹参军,转通州司马,调虢州长史。
穆宗长庆(821-824)初任膳部员外郎,转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为相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文宗大和(827-835)中为尚书左丞,出为武昌节度使,卒于任所。与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所作乐府诗不及白氏乐府之尖锐深刻与通俗流畅,但在当时颇有影响,世称“元白”。
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
参考资料: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百度百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直译为白话不易通顺,这里仅意译:
曾经接触过大海,从此就觉得,其他的“水(如:江河湖之水)”若是跟“海水”相比,哪里算得是“水”!(其他的水已经吸引不了作者了)
见过巫山的“云”以后,顿时觉得,除了巫山的云,其他的“云”还能算是“云”么!(作者对其他的云已经没兴趣了)或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上眼了
其中:“海水”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水”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巫山云”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云”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
文中句句体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曾经沧海难为水,意思就是说见过大海之后,什么小河小沟小池塘的,统统不放在眼里了。
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就比较隐晦。一层含义说,见过云雾缭绕的巫山之后,其他地方的风景就不值一提,更深一层的含义,经过巫山神女的一段情之后,就刻骨铭心,念念不忘。这段感情是无可比拟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绝句,语出《孟子尽心上》,意译:曾经接触过大海,从此就觉得,其他的“水”若是跟“海水”相比,哪里算得是“水”。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