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蛤怎么养才能活的更长时间

2024年11月18日 15:35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洗脸盆放满水,倒入5克左右食盐或海盐,搅拌均匀,将花蛤放入,水量以刚刚没过花蛤为好。这样放到阴凉地方,如果能放入冰箱冷藏更好,可森手以放2——3天。

最好尽快吃,它们生活环境不一样,有些会死。从菜场此脊嫌买回来的蛤蜊其实是可以直接食用的,但是为了去除其体内的沙子,才建议自己养一段时间,可以加几滴芝麻油,养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拓展资料

花蛤,学名菲律宾帘蛤(学名:Ruditapes philippinarum):通常又称杂色蛤或菲律宾蛤仔,壳长2.5-5.7厘米。商业规模平均40毫米。是一种常见的贝类动物。壳坚固,壳瓣左右相等;两侧不等,壳顶的喙位于前半部分;外形略呈椭圆形。韧带内嵌,不突出壳面,宽厚棕色的椭圆拱形身体几乎延伸到后部边缘的一半。

是贝壳类海产品,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海区,它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广温、广盐、广分布),离水存活时间长,是一种适合于人工高密度养殖的优良贝类,是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是西太平洋亚热带到低寒温带的一个品种,并分布在欧洲的温带地区。野生种群在菲律宾、中国南海和东野扒海、黄海、日本海、鄂霍茨克海以及南千岛群岛周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菲律宾帘蛤

网友(2):

生活习性 (一)栖息环境 蛤仔大多栖息在风浪较小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人的中、低潮区,但盐度较高的沿海岛屿和数米深冲碰的潮下带,也偶有发现;栖息底质,以含砂量为70%~80%的砂泥滩数量最多。在含砂量很少的泥滩和含泥量极少的砂地或砾石地带,虽也有发现,但数量甚少。 (二)生活方式 蛤仔是以发达的斧足,挖掘砂泥营穴居生活的。涨潮时,升至滩面,伸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和排泄等活动;干潮后或遇到外界刺激时,则双壳紧闭,或依靠足的伸缩活动,退回穴底,在滩面上留下两个靠得很近的由出、入水管形成的孔。 蛤仔的穴居深度,随其个体大小、底质组成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个体小的、底质较软的或水温较高的季节,穴居较浅;而个体大的、底质较硬的或在寒冷的冬季,则潜入较深。但总的说来,穴居深度一般多在3~15厘米左右。 (三)对水质的要求 1.水温:蛤仔属于广温性的贝类。在自然海区中,水温在0~36℃范围内,均能适应。当水温为5~35℃时,生长正常,而其中以18~30℃生长最快。蛤仔的适温上限为43℃,当水温升至44℃时,死亡率达50%;当水温升至45℃时,则全部死亡;而当水温下降到0℃时,鳃纤毛停止运动,斗源摄食停止;当水温下降到零下2~3℃时,经3周,死亡率达10%。 2.盐度:蛤仔对海水比重的变化,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比重为1.004~1.027时,生活正常,而其中以比重为1.015~1.020时生长最好。在河口附近而又没有防洪堤的内湾养殖区,常伴随着山洪暴发而发生蛤仔大量死亡的现象,这不仅是因为海水空判态比重的急剧下降,而且更主要的是洪水带来了大量的泥砂,使海水长时间处于混浊状态,影响了蛤仔的呼吸和摄食的缘故。 3.溶解氧:蛤仔在溶解氧为1毫克/升的海水里,就能正常生活。因此,正常海水的溶解氧含量,都能满足蛤仔的生活需要。但若海水被严重污染,毫克/升以下达10天左右,就会导致蛤仔死亡。 4.耐干旱能力:生活于潮间带的蛤仔,耐干旱能力较强,耐干出时间与蛤仔个体的大小、气温高低以及是否通风等有关(表19-2) 19-2蛤仔的耐干出时间(小时) 体长\干出时间\气温 20℃ 27.0~31.5℃ 25.8~28.5℃ 0.5cm 35h 24h -- 1.0cm 48h 24h -- 2.0cm 72h -- 36h 营养成份 每100克含可食用部分46克 热量(千卡) 45 VE维生素E(毫克) 0.51 蛋白质(克) 7.7 胆固醇(毫克) 63 脂肪(克) 0.6 钾(毫克) 235 碳水化合物(克) 2.2 钠(毫克) 309 膳食纤维(克) 0 CA钙(毫克) 59 维生素A(微克) 23 MG镁(毫克) 82 胡罗卜素(微克) 2.3 FE铁(毫克) 6.1 视黄醇当量(微克) 87.2 MA锰(毫克) 0.39 B1硫胺素(毫克) 0 ZN锌(毫克) 1.19 B2核黄素(毫克) 0.13 CU铜(毫克) 0.2 B5烟酸(毫克) 1.9 P磷(毫克) 126 VC维生素C(毫克) 0 SE硒(微克) 77.1

网友(3):

养起来不难。让孝粗昌它把泥沙之类的吐干净,吃起来更卫生,口感也好。如果想过几天再吃,建议你和大闸蟹一样处理,买回来放在冰箱冷藏里,放些水(冷藏柜一般都有个肉类或蔬菜类冷藏凳带盒),养在里面。现在天气那么热,养在室内会马上死掉的。死掉的河鲜海鲜巧扒是不能吃的,尤其天热,马上会变质。

网友(4):

网友(5):

它是属于大海的,养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