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下列维坦……

如题
2024年12月03日 07:33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是19世纪下半叶的俄罗斯风景画画家。他以对景物非凡的感悟力创作出了高度概括而又富有深刻思想情感的俄罗斯风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画家的一生经历极为坎坷。1860年,列维坦生于立陶宛山城巴尔塔的一个犹太人之家,父亲是铁路上的普通职员,收入微薄,家庭生活十分贫困。13岁时,怀着成为画家的愿望,列维坦进入莫斯科美术、雕塑和建筑学校求学。不幸的是,两年后,母亲去世了,过了两年,父亲又离开了他。成为孤儿的列维坦求学的日子变得更加艰辛,在同学的慷慨捐助下,他才得以完成学业。
  列维坦的画从来不复杂,有时似乎只是漫不经心的寥寥数笔。难得的是,他善于在作品中传情达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作。贫穷、孤独以及所受的民族歧视使他内心积聚着忧郁和愤懑,因此在他作品中体现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忧郁情绪,暮色及阴暗、荒凉的景色常是他选择的题材。如画作《在永恒的安宁之上》,展示了布满阴云的天空,平坦无波的大河,河边暗绿色的草地,零星可见的几个墓碑,一间小木屋,一切都笼罩在灰暗的色调之中。这悲剧性的画面让人不禁要联想到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乐《悲怆》。他作品的《深潭》就取材于一个悲惨的俄罗斯民间故事:一个磨坊主的女儿与一青年农民相爱,父亲对此极为反对,便买通当局将青年征去终身服兵役,女儿感到绝望,便跳入深潭自溺而亡。画面上几根腐木架在水面上,潭水深不可测,天空中云朵稀疏散淡,对岸黑黢黢的森林在暮色中更增加重了凝重、忧伤、恐怖的色彩。
  像那《弗拉基米尔之路》,展现了阴云密布的天穹,荒芜苍凉的田野,一条孤零零的印满车辙的黄土小路,通向遥不可知的远方。整个作品透着灰暗的主调,给人以悲凉之感。如果把这种悲伤的情调只解释为来自画家个人生活的不幸未免有些狭隘。事实上,《弗拉基米尔之路》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原来,这条充满悲伤的道路是沙俄时代的流放者、苦役犯去西伯利亚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有为人民自由不惜牺牲的勇敢而高尚的革命者、斗士。整体忧伤的画面上“透过乌云的一丝阳光洒在地平线上的一缕亮色”,即是画家对俄罗斯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象征。
  19世纪90年代,俄国的反专制运动日趋高涨,社会进步势力异常活跃。就在作者生命的最后10年中,列维坦的作品风格也有所变化,更充满了蓬勃的活力和对前景的希望。《金色的秋天》、《春洪》、《伏尔加河的清风》等佳作不断。在作品《三月》中,虽然大地上仍覆着厚厚的积雪,白桦树干仍是光秃秃的,但天已是蓝得令人陶醉,一切都显得那么明亮,木屋顶上的积雪也已开始融化,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那活泼的色块似乎正渲泄着画家心中涌动的激情。画面上虽然没有人的影子(列维坦很少在自己的风景画中表现人),但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人的存在:画中敞开的门,取下护板的窗,以及套在雪橇上的马,这些细节让我们感觉到房屋的主人马上就会出现,大自然的一角变得那么温馨、舒适。
  列维坦的风景画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具有音乐感。一位前苏联的音乐家认为列维坦是“最具音乐感的艺术家”。如《晚钟》,仅就作品名字就透露出画家所要表现的意境。画中描绘了黄昏降临的郊外景色。画面中央的小河宁静而忧郁,河面上隐约可见教堂、钟楼和晚霞的倒影。一架残旧的小木桥连通着对岸。对岸那一片茂密的树林掩映着带蓝色圆顶的教堂和有金色小圆顶的钟楼。好一派空寂的意境:无声的河流,无声的小船,无声的人坐在无声的岸边,小桥连接的河对岸无声的树林中耸立着蓝色圆顶的教堂和金色小圆顶的钟楼。画家似乎是在让我们和他一起倾听悠扬清脆的钟声。
  然而就在画家创作鼎盛之时,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终因心脏病发作。1990年,不到40岁的列维坦离开了人世。
  列维坦的艺术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对当代的绘画艺术影响很大,他是概括地再现大自然风景的典范,在世界风景画史中据有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