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财产跟资产怎么区别啊

请各位解释一下
2024年11月16日 05:38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财产和资产的区别在于财产一般是指有形的财产物资,而资产是会计学的概念,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1,财产在一定意义上就具有企业和出资者双重所有的性质。相比之下,资产则只归企业所有;财产属于自有资本的范畴,资产就成为财产的转化形态或运用形态;财产既是资本的产物,又是资产的产物;资产是与负债相对应的;相比之下,财产则不与负债相对应。
2,财产就像是永远躺在地上的房产、银行的存款,不能直接创造收益,但可以随意支配。而资产是可以给带来收益,同时也有亏损的风险,但却不能随意支配。
3,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有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是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来计量收支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收入、债券和其他。

网友(2):

  资产是企业,自然人,国家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来计量收支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收入、债权和其他。
  《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条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前款所指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
  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二条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资产概念,可以看出,一资产的主体是经济实体;二资产与企业的关系以控制权为标志;三资产要能以货币计量;四资产的存在形态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如人才,知识/技术,动植物.....)。

  资产的主体具有多重性。即同一资产具有多个出资主体。如在投资法律关系中,投资企业是资产投出的主体,被投资企业是资产的控制主体。投出资产转为投入资产后,投资企业对资产的主体资格并未丧失。此时,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同为资产主体之一。

  同一资产上可设定多项权利,多项权利又可由多个主体同时享有。企业法人对企业资产享有财产权(财产使用权),出资人享有所有权(财产所有权),债权人享有债权。

  拥有或者控制是所有人对资产享有权利的标志。拥有是享有财产使用权和财产所有权的标志;控制是享有财产使用权的标志。既不拥有,也不控制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所有人。

  资产要能以货币计量收支,不能以货币计量的资源不是资产。

  作为资产的经济资源不限于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一、资产定义的几种主要观点 1.未消逝成本观 未消逝成本观是对资产性质的早期描述。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Standard)(1940)中明确提出了未消逝成本观。他们认为:“……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已经消耗的成本为费用,未耗用的成本为资产……”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资产是营业或生产要素获得以后尚未达到营业成本和费用阶段的那部分余额,是成本中未消逝的那部分余额。显然,这种观点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它着重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定义资产,强调了资产取得与生产耗费之间的联系。 2.借方余额观 资产定义的借方余额观是由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的前身)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在其颁布的第1号《会计名词》(1953)中提出来的。该公告认为:“资产是由借方余额所体现的某种东西。这一借方余额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或规则从结平的各账户中结转过来的,前提是这一借方余额不是负值。作为资产,它代表的或者是一种财产权利,或者是所取得的价值,有的则是为取得财产权利或为将来取得财产而发生的费用支出”。这一认识的基本特征是将资产视为借方余额的体现物。据此,不仅借方余额所体现的应收账款、存货、设备、厂房等要确认为资产,而且由借方余额所体现的递延费用等项目也可以确认为资产。显然,这种观点只是从会计结账技术的角度来理解资产,很难说是在描述资产的性质。 3.经济资源观 经济资源观是关于资产定义的颇具影响的一种观点。1957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公司财务报表所依恃的会计和报表准则》中明确指出:“资产是一个特定会计主体从事经营所需的经济资源,是可以用于或有益于未来经营的服务潜能总量”。对资产的这一认识,第一次明确地将资产与经济资源相联系,虽然它并未正面提到无形资产的内容,但这一定义至少可能将无形资产包纳其中。另外,它也明确了资产与特定会计主体之间的关系,即特定会计主体能够借助资产业从事未来经营。1970年,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发布的第4号公告中提出了一个资产定义:“资产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企业经济资源,资产也包括某些虽不是资源但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递延费用”。这一定义虽然明确指出资产的实质是经济资源,接受了“经济资源”这一新认识,但它却认为,经济资源应否视为资产,取决于公认会计原则的确认和计量标准,这就把资产的实质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之间的主从关系颠倒了。 4.未来经济利益观 目前比较流行的资产定义体现了未来经济利益观的观点。1962年,穆尼茨(Moonitaz)与斯普劳斯(R.T.Sprouse)在《会计研究论丛》第3号——《企业普遍适用的会计准则》这一文献中明确提出:“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已经由企业通过现在或过去的交易获得。”现在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6号(SFAC No.6)中提出:“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

  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从资产的定义来看,能否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者能够流入多少实际上带有不确定性.因此,资产的确认还应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性程序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根据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取得的证据,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就应当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反之,不能确认为资产.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财务会计系统是一个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系统,其中计量起着枢纽作用,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资产的确认也是如此.只有当有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在实务中,企业取得的许多资产都是发生了实际成本的.例如企业购买或者生产的存货,企业购置的厂房或者设备等,对于这些资产,只要实际发生的购买成本或者生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就视为符合了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条件.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取得的资产没有发生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例如企业持有的某些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对于这些资产,尽管它们没有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但是如果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话,也被认为符合了资产可计量的确认条件.

  财产
  (Property)

  具有金钱价值、并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的总称。
  大体上,财产有三种,即动产、不动产和知识财产(即知识产权)。
  财产的最大特点是:
  (一)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二)任何人不经财产所有人的许可不得使用该财产,否则就是非法侵犯权利;
  (三)财产所有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诸如公司这样的法人。
  我国的《民法通则》对上述的内容有明确的规定。

  可分为:有形财产(又称”有体物”.),如金钱,物资;无形财产(又称”无体物”.),如物权,债权,著作权等。也可以为:积极财产,如金钱,物资及各种财产权利;消极财产,如债务。

网友(3):

财产与资产的区别:

1、财产是指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资产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3、资产在企业这是主体中,才能称之为资产。财产范围更广。

4、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业务,事项形成的。

5、资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6、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网友(4):

资产和财产的区别

网友(5):

资产和资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