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
稀土是一组典型金属元素的矿物质统称,因其储量稀少、不可再生、分离提纯和加工难度较大,所以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
具体来看,稀土元素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和钇,总共17中元素的总称。
稀土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等行业,是新材料制造和尖端国防技术开发的关键性资源,被誉为“万能之土”。
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稀土供应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
中国稀土产业在世界上拥有多个第一:资源储量第一,占23%左右;产量第一,占世界稀土商品量的80%至90%;销售量第一,60%至70%的稀土产品出口到国外。
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对养分吸收。稀土还能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除了以上主要作用外,还具有使某些作物增强抗病、抗寒、抗旱的能力。
大量的研究还表明,使用适当浓度稀土元素能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转化和利用。玉米用稀土拌种,出苗、拔节比对照早1~2天,株高增加0.2米,早熟3~5天,而且籽粒饱满,增产14%。
大豆用稀土拌种,出苗提早1天,单株结荚数增加14.8~26.6个,3粒荚数增多,增产14.5%~20.0%。喷施稀土可使苹果和柑橘果实的Vc含量、总糖含量、糖酸比均有所提高,促进果实着色和早熟。并可抑制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降低腐烂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稀土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以北的白云鄂博,故名。含矿带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中元古代白云鄂博群的碳酸盐岩层中,在片岩和各种混合岩中也有矿化现象。矿区分主矿、东矿和西矿。稀土矿主要赋存于主矿、东矿,其东西长16千米,南北宽3000米,稀土型铁矿矿体一般呈透镜状、似层状,少数呈脉状,铁矿体顶底板白云岩、脉岩也富含稀土金属,已达开采品位,可构成稀土矿体,与围岩常为渐变关系。矿石多呈细条带状、块状及斑杂状构造。富矿一般呈致密块状。矿石中矿物种类多达160种,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稀土(轻稀土为主)矿物,如氟碳铈矿、独居石、氟碳钙铈矿、氟碳铈钡矿等,以及易解石、铌铁矿、烧绿石和铌铁金红石等。非金属矿物为霓石、钠闪石—钠铁闪石、金云母、黑云母、钠长石和碳酸盐矿物等。矿石类型可分为铌—稀土—铁、铌—稀土和铌矿石三类。以前一类最重要,又可分为块状铌—稀土—铁、萤石—稀土—铁、霓石—稀土—铁、白云母—稀土—铁及黑云母—稀土—铁等矿石类型。平均含Nb2O5 0.126%~0.141%,稀土氧化物0.8%~8.16%。西矿含稀土金属比主矿、东矿略低,平均含Nb2O5 0.064%,稀土氧化物0.948%~1.072%。全区累计探明稀土氧化物储量基础4300万吨,资源量近1亿吨。稀土氧化物年产量达10万吨,是世界稀土矿物的重要产地。矿床成因曾被认为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稀土型铁矿与围岩(沉积岩)是同期沉积,后经变质作用及后来碱性花岗岩浆的含矿热液交代作用叠加而成。
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形成北、南、东、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中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有相对集中,目前,地质科学工作中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地。但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形成北、南、西、东的分布格局,并且有北轻(LaCePrNd为主)南重(TbDyHoErY为主)的分布特点。北方主要是内蒙,南方主要在江西。
中国的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山东等地。自1927年丁道衡教授发现白云鄂博铁矿,1934年何作霖教授发现白云鄂博铁矿中含有稀土元素矿物以来,中国地质科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国地质构造演化、发展的特点,运用和创立新的成矿理论,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并探明了一批重要稀土矿床。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现并探明超大型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江西、广东等地的风化淋积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现山东微山稀土矿床,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四川凉山"牦牛坪式"大型稀土矿床等。这些发现和地质勘探成果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资源保证,同时还总结出中国稀土资源具有成矿条件好、分布面广、矿床成因类型多、资源潜力大、有价元素含量高、综合利用价值大等最基本的特点。
截止目前为止,地质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除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为稀土资源集中分布区外,山东、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辽宁、陕西、新疆等省区亦有稀土矿床发现,但是资源量要比矿化集中富集区少得多。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形成北、南、东、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中国稀土资源的时代分布,主要集中在中晚元古代以后的地质历史时期,太古代时期很少有稀土元素富集成矿,这与活动的中国大陆板块演化发展历史有关。中晚元古代时期华北地区北缘西段形成了巨型的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早古生代(寒武系)形成了贵州织金等地的大型稀土磷块岩矿床;晚古生代有花岗岩型和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形成;中生代花岗岩型和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广布于中国南方;新生代(喜山期)有碱性花岗岩和英碱岩稀土矿床的形成;第四纪有中国南方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的形成。中国稀土矿床成矿时代之多、分布时限之长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但我国稀土资源最主要的富集期是中晚元古代和中-新生代,其他时代的稀土矿床一般规模较小。
我国稀土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发现并探明了一批重要稀土矿床。据有关地质勘探和矿山生产部门提供的数据统计,截止2000年底全国已探明稀土资源量(REO)超过10000万吨,预测资源远景量大于21000万吨,显示出我国稀土资源的巨大潜力。我国西部地区是轻稀土资源的最主要分布区,仅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区地表至地下200m范围内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约10000万吨,平均含稀土氧化物(REO)3%~5%,预测全区稀土资源量超过13500万吨;中国南方的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已探明资源量正式公布的数字为150万吨,另有调查资料统计,南方七省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福建、浙江)已探明稀土资源量840万吨,预测资源远景为5000万吨,表明我国南方中重稀土资源潜力巨大。另外,四川凉山州的冕宁和德昌县境内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约250万吨,于冕宁花岗岩体东西两侧及其以南地区成矿条件有利,是寻找单一氟碳铈矿的最佳有望区,预测稀土资源丰富。
我国的稀土矿藏非常丰富,随着这个藏在西部大山中的大宝贝被挖出后,也使得我国在稀土大国这个称号上名副其实。稀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稀土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