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壶里装的是什么成分?和吸烟一样吗

2024年11月16日 00:43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鼻烟壶
snuff bottle

盛鼻烟的容器。清代文物。小可手握,便于携带。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系将烟叶烘烤、去茎、磨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鼻烟17世纪前期在欧洲开始流行,后期传入中国。中国最初并无特制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间由宫内养心殿造办处特制鼻烟壶,壶盖内附小细匙,以便舀取烟粉。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的玻璃、铜胎画珐琅等各种鼻烟壶,开辟了一项工艺美术的新门类。清宫造办处经常做鼻烟壶的作坊有玻璃厂、珐琅作 、玉作 、牙雕作和镶嵌作;壶盖、勺由镀金作或牙雕作配制。咸丰、同治以后,官办作坊用贵重材料制作的鼻烟壶显著减少,多为玻璃、瓷制品。这时民间作坊的产品大量出现,造型较单调,装饰图案中出现历史人物、戏剧情节、市井风俗等题材。清末出现内画壶,在玻璃或水晶烟壶磨砂的内壁上反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堪称精品。20世纪70年代后,内画壶发展迅速。

http://baike.baidu.com/view/8361.htm

网友(2):

鼻烟壶,简而言之,就是盛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系将烟烘烤、去茎、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鼻烟17世纪期在欧洲开始流行,后期传入中国。

网友(3):

嗅鼻烟,起源于烟草的发源地美洲印地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逐渐使美洲的烟草和鼻烟流传到欧洲。十六、十七世纪嗅鼻烟在欧洲已很盛行,而且人们常以鼻烟为礼物馈赠亲朋好友。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曾经写了一首诗歌叫《给一位吸鼻烟的美女》,诗中写到“可是,至于你,美人儿!……啊,但如果你真爱鼻烟——我倒有个炽热的梦!但愿我变为烟未,装在小小的烟盒中……”可见在俄罗斯妇女也喜欢吸鼻烟。
关于嗅鼻烟在中国的起源,清赵之谦《勇卢闲话》载:“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万历九年,利玛窦汛海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国人多服鼻烟,短衣数重,裹为小囊藏鼻烟。”鼻烟的成分组成,《广大新书》有记载:“香白芷二分,北细辛八分,焙干,猪牙皂角二分研,薄荷二分,冰片三厘,干烟丝为君干丝一钱,必配福烟六七分。又药各研细末。酌量配合,不必拘分量,以色如棕色为佳。”鼻烟的制法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中,加入麝香等名贵香辛药材,并在密封的蜡丸中陈化数年或数十年而成。制成的鼻烟呈粉末状,吸时用手指将它抹在鼻孔内,通过刺激粘膜引起生理作用。鼻烟有黑紫、老黄、嫩黄等不同颜色,味道有酸、膻、糊、豆、甜五种,以酸为佳。据说具有明目、提神、辟疫、活血之功效。用于盛放鼻烟的专用器皿叫鼻烟壶,材质有水晶、羊脂、玛瑙、翡翠、茄、瓢、瓷、石等。
鼻烟在中国始自明末,兴于清代,并有专门的制造鼻烟和销售鼻烟的鼻烟厂、鼻烟局、鼻烟铺。闻鼻烟开始为达官贵人们权力的象征,后来遍及百姓。“无论贫富贵贱无不好之,有类于饮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几视为第二生命,可一日无米面,而不可一日无鼻烟。可一日不饮食,而不可一日不闻鼻烟”(民国三十一年赵汝珍编著《古玩指南》)。据说雍正皇帝非常嗜好鼻烟。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八年五月十四日,太监张玉枝柱交来鼻烟一包,传旨:此烟是怡亲王进的,朕常用。刘三九若能配得来即配作些。若配不来,俟怡亲王事毕后向府内要配方做,钦此。”古典小说《红楼梦》上也描写:晴霎感冒,头昏鼻塞。宝玉命人取一西洋小壶让其嗅用,连打几个喷嚏,,病即刻痊愈。
蒙古族牧民现在还流行互敬鼻烟。晚辈同长辈相见时,晚辈要曲身鞠躬,双手捧着鼻烟壶,敬献给长辈,长辈用左手接受,闻后归还。同辈相见时,只用右手互相交换鼻烟壶,并从壶中倒在手心里一点鼻烟,用手指蘸一下,抹在各自的鼻孔上闻一闻,然后相互归还。当路遇行人或到牧民家作客时,行人或主人也往往掏出鼻烟壶敬递给对方闻一闻,或者互相交换鼻烟壶,表示互相尊重,以礼相待。
民国以后,随着纸烟的流行,嗅鼻烟习惯逐渐被吸烟所代替,鼻烟也逐渐消失,只有盛放鼻烟的鼻烟壶成了收藏家的收藏品。
参考资料: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2-11-6/937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