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谁发明了造纸术

2024年11月15日 02:53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西汉初年,纸已在中国问世。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纸术尚处于初期阶段,工艺简陋,所造出的纸张质地粗糙,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还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

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扩展资料:

1、古代造纸方法:

参照右方图片,明朝造纸术有五个主要的步骤。从图中可知当时中国的造纸业已经相当成熟,每道工序的专家各司其职,并且已开发出一些造纸专用的工具。图中所示的造纸方法为中国古代广泛流传采用的抄纸法,抄纸法制造速度较快。

斩竹漂塘: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捣碎。 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纸浆。

图中可见大锅中的碎料用大石压住,有助于完全煮烂。 荡料入帘: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

此一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 覆帘压纸: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 透火焙干:把压到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

另外在《天工开物》及各种古籍中并未记载但是流传至今、比抄纸法历史更久远的造纸方法为浇纸法。浇纸法主要为傣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所小范围采用。与抄纸法相比,浇纸法所制的纸更加粗糙,制造速度更慢。

2、蔡侯纸: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

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

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3、发明者蔡伦:

蔡伦(?-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造纸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伦

网友(2):

张燕

造纸术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对于中国古代造纸术究竟起
源于何时,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着“东汉蔡伦发明说”与“蔡伦前发明说”两
种观点。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又出土了460余件麻类植物造成的古纸。颜色、质地非
常之多,有黑色、褐色、白色、黄色,厚薄不一,其中10件还写有文字。从残留
在纸面上的残渣看,它们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
件及包裹物品。据分析,这些古纸的年代大多数是西汉时期的。
有学者认为,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纸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
就有了纸,蔡伦并非造纸术发明人。
一、蔡伦是最早的造纸人吗?
纸张被视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占有同样的
地位。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弗朗索瓦·巴孔在17世纪初叶于所著《新机械学》中强
调了这四大发明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它们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纸术和印刷
术表现在文化中,火药表现在战争中,指南针则表现在航海事业中。任何帝国、
任何教派或任何星辰都不能自吹对人类事务施加了像这些发明那样大的影响。”
因此,造纸术的起源问题不仅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重大意义,也备受世界范围内的
研究者瞩目。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存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的传统说法,直至今天,
中国的教科书也这样告诉学生。这种观点的主要根据,来源于重要史书《后汉书
》。《后汉书》中明确记录了造纸术的发明人、发明原由和过程:“自古书契多
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
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注: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
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来,这段记述又由保存在较晚著作中的
其它记述或引文所证实。基于《后汉书》在当时和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后
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然而,由于新的考古发现,“蔡伦造纸”的传统说法在中国乃至亚洲的许多
纸张史专家中都引起了争论。
1957年,陕西出土了灞桥纸。1974年,甘肃居延金关汉代亭燧故址出土了金
关纸。1978年,陕西扶风中颜村西汉窑藏出土了中颜纸。经过考古专家的考证和
断代,证实这些纸是西汉初期到晚期的,年代都比东汉早,因此一些学者开始对
“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观点提出异议。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指出:早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
中国就有纸,蔡伦不应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中国造纸的历史起码要向前推进两三
个世纪。
而另一些专家则对这些纸出土的古墓或遗址的年代,以及出土的是不是真正
意义上的纸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虽然在西汉时期中国已造出了植物纤维纸,但
这些纸质地较粗糙,结构也比较松散,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纸。而蔡伦对造纸
术进行了重大的革新,才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为今天中国人
引以为豪的纸。蔡伦对纸向中国、向世界的推广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即使不是
最早造出纸的人,却可以算作“造纸术”的发明人。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再次发现了 西汉时期的放马滩纸。与以往考古发
现不同的是,这次出土的古纸质量较好,纸面平整光滑,质地薄而软,上面还有
用细墨线绘制的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经专家考证,这张古纸的“生日”是
西汉早期,比东汉蔡伦造纸的历史早了300多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日本高知纸业实验场的技术鉴定和化验结果也都表明
,该纸是以麻类植物制造而成,且纤维分布均匀,质量明显优于陕西灞桥纸,完
全可以用于书写。所以,这张目前为止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天水放马滩纸,在当时
成为中国西汉早期就有优秀纸张的唯一物证,“蔡伦之前的纸不是纸”的观点受
到了冲击。
近日,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发现,悬泉置遗址的发掘工
作者、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双全惊喜地告诉记者,这个遗址出土了460余件麻
类植物造成的古纸,成为目前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古纸最多的地方。根据同时出
土的简牍和地层分析,这些古纸的年代从西汉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东汉
初到西晋都有,其中大多数是西汉时期的,有10件还写有文字,质量较好。古纸
的颜色和质地也非常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黄色厚等8种
。从残留在纸面上的残渣看,这些古纸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
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
何双全说,这些古纸的发现不但为中国研究纸的历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证
,也有力地印证了“蔡伦不是造纸术发明人”这一观点。
二、出土的纸是东汉以前的吗
敦煌悬泉置出土了数百件古纸,似乎使“蔡伦前就有纸”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关于造纸术起源的问题,却仍没有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据何双全研究员介绍,多年来,持“蔡伦造纸”观点的学者对考古发现的纸的
年代表示怀疑。他们指出,1957年以来出土的“灞桥纸”、“金关纸”、“中颜
纸”、“放马滩纸”等被认为是“西汉纸”,是发掘报告按照墓制或同时出土的
西汉文物或竹木简上最后年代记述而定下来的。但造纸术起源的问题不是考古界
的研究专利,对此,考古界以外的史学、造纸学专家都有质疑权和发言权。
造纸专家钟香驹认为:在这几起汉墓发掘的断代问题上,应持慎重态度。墓既
无志,死者姓氏和经历又都不明,仅仅凭借其它出土器物断代,如无可靠的科学
鉴定和相应的历史文献予以印证,则极易失之毫厘而谬以千里。
史学家张德钧的意见是:单从与古纸并存的东西记年有年号,便据以断定这张
纸的年代,这个方法欠周密,因为有许多东西的时间尽管相隔多少世纪,也有可
能堆积在一起。
对此,何双全指出,专业的考古报告是在科学、严格的方法下,对考古遗址
发掘和研究后才写出的,因此是真实可信的。如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古纸,就
有大量可以断代其为西汉时期的证据。
首先,这些纸张是从西汉时期堆积层上出土的,与其一同出土的汉简上清清
楚楚地写有永光、建昭、河平、阳朔、鸿嘉、元始、居摄、地节、神爵、甘露、
太始、征和等纪年,说明这个堆积层中的包含物应为西汉元、成、宣、昭、武帝
等时期的。而且,经考证,这个堆积层中与汉简、古纸一同出土的陶片、柴草等
文物都是西汉时期的器物,并没有其它时期的器物出现,因此纸张为西汉时期的
可能性非常大。
其次,有些纸张上还写有文字,虽然没有明确纪年,但这些文字被证实为西
汉时期的文字,字型特点都与东汉的文字有明显区别。如果硬要认定这些纸是东
汉或东汉以后的,怎么解释上面会写有西汉的文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纸张在
出土时就裹在西汉汉简之上。不但表明该纸与汉简的密切联系,还说明当时的纸
还具有包裹物品的作用。
因此,何双全等专家认为,把这些古纸断代为“西汉纸”是科学的。
三、“西汉纸”真是纸吗
除古纸的年代外,学术界争论的另一个焦点便是:近一段时期以来,考古发
现的古纸究竟是不是真正的纸。
那么,什么样的纸才是真正的纸呢?
在古汉语中,“纸”一词原指作为文字载体的缣帛,即丝织品。但如《后汉
书》所说,蔡伦正是因为丝织品太贵才发明了造纸术,因此,我们说的“纸”应
该不是古汉语中的“纸”,而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出来的纸
。当然,这种纸也不是今天人们用的纸,它还远远不能达到现代纸的质量和制造
水平。
198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在日本讲学时曾对纸下
了这样的定义:首先,它是植物纤维;第二,这种植物性纤维是单个的,即一根
根分散的纤维,它们被分散、提纯,然后再交织组合起来;第三,表面平整;第
四,具有实用性,例如包装、书写用;最后还要有一定的物理强度。
据此标准,潘吉星认为,无论是陕西“灞桥纸”,还是甘肃天水“放马滩纸
”,都具备了纸的要素,是真正意义上的纸。潘吉星也由此得出“蔡伦前中国就
有纸”的结论。
但是,造纸史研究专家陈启新却不同意潘吉星对纸的定义。他指出:潘吉星
的定义是从形态与实用性两方面给纸下的定义,但我们知道,纸的制造过程包括
“纤维——机械切碎——化学提纯——打浆——纸浆——湿纸——干燥”等程序
,其中“打浆”是使纸具有实用性和物理强度的关键,但潘吉星的定义中恰恰忽
略了这一点。陈启新又提出,1980年,轻工部造纸所对陕西“灞桥纸”鉴定后认
为其纤维很长,似乎并未被切断过,而且纤维多为定向排列、纤维壁光滑、完整
,没有纤维性颤动的现象,因此,该纸未经打浆,只能算作“出土纤维片”,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纸。
为此,从1964年到1988年的24年间,中外其它10家机构的20多位科研人员反
复检验灞桥纸达10多次,却一致否定了轻工部造纸所的鉴定意见。专家们在借助
显微镜分析时认为,灞桥纸的纤维实际长度只有1—2厘米,这就证明它们被反复
切碎过,因为麻线的完整纤维应长15—25厘米,纤维的排列也紊乱无序,显示出
了一定程度的纤维性颤动,表明事先经过舂捣、打浆及抄造工序。此外,1990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对1986年出土的甘肃放马滩纸样品进行化验和
技术鉴定后也得出结论:该纸纤维不但分散,而且分布均匀,纤维按异向交织紧
密,为麻类植物纤维纸。
另一方面,持“蔡伦前发明纸说”的专家们又提出了定义纸的新方法:既然
对方认为是东汉蔡伦发明了纸,我们就以东汉时纸的标准来定义纸。如此一来,
“西汉纸不是纸”的观点似乎就更难以立足。
一来是因为目前的考古发现拿不出一张所谓蔡伦造的纸,因此无法得知蔡伦
发明的造纸术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更没有人能证明蔡伦造纸术比天水放马滩纸
的制造工艺高。如果整个学术界都没有见过的“蔡伦造的纸”都可以算作纸的话
,为什么甘肃天水放马滩纸等经过鉴定的、可用于书写的、比较优秀的植物纤维
纸都不能算作纸?
二来,除以往的考古发现外,近日甘肃敦煌悬泉置出土的400余件麻纸中,
有部分被证实为东汉时期的纸。经专家考证和对比,这些东汉时期的纸无论从外
观、形态和质量、用途和制作工艺上来看,都与西汉纸没有多少区别。所以,如
果这些东汉的纸算四大发明中所指的纸,西汉的纸又为何不算?
四、造纸术发明人还需要实证研究认定
对于“造纸术发明人是否蔡伦”的争论,40多年来,学术界也一直未能达成
统一意见。坚持“蔡伦造纸”的学者认为,中国的重大历史问题不应轻易去否定
。而考古界则认为:探讨这类问题究竟应该以什么作为检验真理的准则,是实践
还是文献?在考古实践与文献记载发生矛盾时,是以考古事实修正文献记载,还
是因文献而否定考古发现?
对此,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每有关于东汉前古纸的考古发现被报
道,就会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在尚未取得共识之前,有学者在海
外做过报告,宣布“蔡伦不是造纸术发明人”,中国早东汉两三百年就有纸;也
有造纸界学者多次召开“纪念蔡伦发明造纸术”大会,同样没请任何持反对意见
的学者参加。
无论如何,造纸术是中国古人的伟大发明,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至于具体
是谁发明了造纸术,是蔡伦还是蔡伦之前的人,还需要更多的实证来加以研究认
定。我们希望,终有一天关于“蔡伦造纸”的争论可以有一个结论。
相关链接
蔡伦
据考证,蔡伦生平年代约为公元61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今湖南
耒阳县)人。15岁被选入洛阳宫为宦官。章帝时,他得到窦皇后赏识,被提升为
中常侍。和帝时,他又投靠邓皇后,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安帝元初元
年(公元114年)封龙亭侯。
据史书记载,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技术的基础上改进造纸工艺,采用树皮、
破皮、旧鱼网、麻头等废旧纤维作原料,造出了既轻便又美观的纸,被人们称为
“蔡侯纸”。

网友(3):

是宦官蔡伦。其实造纸术最早在西汉民间就已经出现,都是老百姓的生活智慧,不是一个人发明的,不过做工不好,不被大多数人接受。蔡伦不过是改进了造纸术,使造出来的纸质量更好,于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网友(4):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早在西汉就已经出现,只是这一时期造价昂贵没有广泛采用

网友(5):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