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赏析(赵彦端)

2024年12月01日 11:45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点绛唇》——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解】
  (1)何遽(ju4):为什么那么快。
  (2)《阳关》句:别离之曲。
  【赏析】
  此为客中送别之作。天涯漂泊之时,憔悴兆改穗损折之际,能遇故知,本为可喜之事,但遽然相逢,又得送别,词人反添凄怆,于是发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叹。结尾以景结情,令全词有无尽韵味。

  作者在途中与故人相逢,不久又分手,客中送别,感到格外凄怆。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憔悴,困苦貌;天涯,指他乡。作者极言相遇之乐,目的正在于更深地跌出下文所写的离别之苦。这叫做“欲抑故扬”,乃一种为文跌宕的妙法。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乍见又匆匆别离之苦,是人们都能体会到的。唐代诗人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云:“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作者联想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著名诗句,此时连唱《阳关》的心情也没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客中送别,比王维居长安送友人西行时还更多了一层愁苦。因此族卜,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叹了。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无据,即无端,有无边无际的意思。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不借重于比喻歼尘,而是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声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轻轻托出。“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便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

网友(2):

点绛唇点绛唇,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告闷扮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罩正亦有作平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异名。

  明·杨慎《升庵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 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高拭词注:黄钟宫。《正音谱》注:仙吕调。宋王禹偁词,名《点袜灶樱桃》;王十朋词,名《十八香》;张辑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淲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   在京剧中,《点绛唇》又通称为“点将”,用于元帅升帐、江湖豪客的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