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作文400字以上

2024年11月23日 11:10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当老师不在的时候
“丁零——”,早读课的铃声响起来了,但闭唯告老师却迟迟没来上课。作为值日班长的我,焦急地朝老师来的方向望着。
忽然,走廊上传来“咯咯咯” 急促的脚步声,接着是一声响亮的“报告!”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语文老师的邻居张清同学。只见她脸涨得通红,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糟了,语文老师她——病了——不能来上课了。”我听了,心里像乱麻似的。这可怎么办呢?同学们也你一言我一语轿明地议论起来,班里“沸腾” 了。
我的大脑飞快地运转着:“现在老师不在,该怎么办才好?今天我是值日班长,应该管好班级。现在……对,就这样!” 于是,我清清嗓子,快步走上讲台,大声说,“现在请同学们安静!” 大家立刻停止了讲话,全班 55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我。我像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指挥着大家。“小芬,你来领读!”“第几课?”“17课。” 于是,同学们便大声地开始了早读,顿时,教室里书声朗朗。
虽然班上暂时安定下来了,但我仍然万分焦急。因为早读课后,就是早操课了,没有老师带队,我怕同学们会乱。时间马上要到了,我急得直跺脚。老师怎么还不来呀!铃声响了,我只好硬着头皮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老师没来,早操课由我带队,希望大家有秩序地上好这堂课。”“是!”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尽管如此,我仍放心不下,生怕出什么乱子。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同学们遵守纪律,队伍整齐,动作一致,比老师在时还要好呢!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当我把队伍带回教室时,发现老师已经在等我们了。老师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也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精彩点击
①扣题准确,时间范围是“当老师不在的时候”。
②条理清晰,清楚地叙述了老师不在时“我”大胆、妥当地处理了两件事——早读和上早操。
③叙述得当,人物心理活动和事情经过真实、自然。

确定数量范围
有的作文题目,对选材的数量做出规定。审题时必须注意,不能超范围选题。选材多了,不但没功,反而有错。
精彩习作
发生在考试后的一件事
期中考试结束了,孟老师让我和中队长李海霞在办公室里批数学卷子。翻出自己的卷子,对着标准答案一道道批下去,最后总分一加,98分。我心里甜滋滋的。可是一想,自己做的卷子自己批改,别人知道了一定会说这说那。于是,我请李海霞给我复查一下。李海霞看了一遍说:“没错,是98分。看来你是全班第一了,真不简单!”我说:“还没批完,也许还有比我答得更好的呢!” 可心里却暗自高兴了。哼,要不是第一名,我这数学课代表可怎么当呢?
我一边哼着歌一边继续批改,忽然发现有一张卷子得了99分。一看名字,是语文课代表李世华!我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李世华语文比我好,可数学每次都比不上我,这次怎么爬到我头上了?我瞪大眼睛,对着标准答案,重新逐道题进行检查,连一个小数点也不放过。可是实在找不到能再扣分的地方。我心里暗暗想着:一个数学课代表,平时成绩总是全班第一,这次竟考不过语文课代表,太丢丑了。今后老师和同学们又会怎样看待我呢?想到这里,我心一山烂横,在一条答案上扣了2分,将李世华的总分改为97分。我心想,就是不让你超过我!
这件事做完后,不知怎的,我心里总是忐忑不安,脸上发烧,头上直冒冷汗,握笔的手也颤抖起来。李海霞仍在专心致志地批改着。我探过头去,只见她在一个潦草的数字上打了一个鲜红的“×”。我说:“你批得太严了,这个数字是对的,就是没有写清楚。”说着,我翻开卷子一看,原来是李海霞的。
这时,我感到自己的脸烧得更厉害了,两眼不敢正视李海霞,怕她发现我的狼狈相。我赶快把李世华的卷子翻出来,把97分改成99分。然后我舒畅地松了一口气,心上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精彩点击
①这篇作文的题目规定了要写考试后的“一件事”,因此,作者只选择了一件事来写。
②事情经过写得绘声绘色,足以反映作者由“虚荣” 到改变“虚荣” 的心理过程,语言表达真实、生动。

确定人称范围
有的作文题目对写作的人称做了规定,审题时要依照要求确定人称范围,明确是写自己的还是写别人的,该用第一人称的,就绝对不能用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
精彩习作
我的同桌
“倒霉,真倒霉!”新学期刚开始,班主任老师就把一个学习很差的男生调到我旁边,与我同桌。当时我真生气,因为他什么也不会,所以我很讨厌他,时刻都想离他远远的。
他的名字叫毛宏伟,长得圆头圆脑,看上去傻乎乎的。每天早上我来到学校,这个“讨厌鬼’就已经在座位上了。他看见我来了,就笑眯眯地说:“吴瑶,你来了!” 可是,我却不领情,总是狠狠地瞪他一眼。很多次,我都把擦完墨水的废纸扔到他的桌子里,他从不说什么,只是憨厚地冲我一笑,把废纸扔到垃圾箱里。于是,我假装看不见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就站起来,故意使劲朝他那边挤,经常把他挤到地上,摔个“屁股开花”。但他还是不在意地微微一笑,然后从地上爬起来。
上周三,第三节课下课时,有个同学叫我给他讲解一道题。当我讲完题向座位走去时,老师已经在发家庭作业本了。我们的桌子上放着一好一坏两个本子,毛宏伟正坐在座位上。我本想跑过去抢那个好本子但又怕同学嘲笑我,所以只好自认倒霉,心想:像他这样讨厌鬼,一定会把好本子抢去的。可是情形却恰恰相反,毛宏伟的举动令我大吃一惊,只见他毫不犹豫地把那个被撕了个大口子的“烂”本子拿了过去写好自己的名字,又把那个完好无损的本子放在我的桌上。多么令人吃惊的一个举动啊!他的行为令我惭愧,使我的心怦怦直跳。要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它包含着一种真挚的感情,体现着一种高尚的品质。
我的同桌啊,他真的令我刮目相看!和他相比,我显得那么渺小。虽然他在考试卷上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在作文选里不能发表优秀的文章,但是,我从他的行为中看到他有闪光的心灵。
精彩点击
①文中“我是我,他是他”,人称用法准确,合乎文题要求。
②用“我”和“他”的对比,突出表现“我”的私心和“他”的可贵之处。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确定处所范围
有的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在审题时必须依照文题要求,把握住事情发生的地点,不能把应在操场上发生的事搞到野外去。
精彩习作
厨房里的歌舞晚会
一天晚上,我在床上睡觉。突然,厨房里“丁东丁东”的声音把我吵醒了。我穿好衣服,悄悄来到厨房门口,把门开了一条小缝。透过门缝,我看见锅子、筷子、勺子、碗儿在开一个盛大的歌舞晚会。想不到导演竟是锅子先生,更想不到的是桌子竞成了这个盛大晚会的舞台。
“现在,晚会正式开始”,主持人勺子小姐说,“首先,由筷子小姐和碗儿先生表演舞蹈——探戈舞。” 那一对儿真是跳得好极了。他们抬头挺胸,精神百倍,跳得真像样儿,得到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勺子小姐来到台前,做了个漂亮的亮相,又说:“下面,请杯子先生给大家讲故事。”杯子先生讲得活灵活现,不愧为“故事大王”。
“接下来,是锅子先生和铲子小妹的厨艺表演!”主持人说。锅子和铲子是最好的厨艺兄妹,他们做了红烧肉、绿青菜等给观众品尝。品尝完美味的菜肴之后,主持人说:“让我们在歌声中散会吧!”
这时,夜已深了,我也该回去睡觉了。真没想到,厨房里的小精灵们这么多才多艺。
精彩点击
①这是一篇拟人童话,有很强的趣味性。可见“梦”也能变成作文的!
②作者通过童话情趣来启发想象,愉悦心灵,好!
③“处所”集中又合理。“厨房”就是剧场,“锅、碗、勺” 等就是演员;这些“演员”在“厨房”里演戏才是最适合的。

确定“题眼”
“题眼”就是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它是作文标题意思的核心,是作文要反映的具体内容的重点所在。
学习、做事都要抓住关键,这个道理用在作文上,就是要抓住“题眼”这个关键。
精彩习作
一件趣事
每年春节,爸爸都得咬牙到理发厅去“慷慨”一把。今年春节又快到了,妈妈赌气买回了全套理发用具,准备“自力更生”了。
爸爸回来了,我和妈妈一唱一和,对他“软硬兼施”:从外面理发价格的昂贵,说到每节约一分钱对家庭经济腾飞的重要性。我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终于战胜了爸爸。我和妈妈把他按到椅子上,爸爸抬起头叹了口气:“好吧,豁出去了!”颇有些英勇赴难的气概。
在妈妈剪刀的“咔咔”声中,爸爸的头发眼看着被一圈一圈地剪下来。这时,妈妈说:“你这是背头,太不时兴了,改‘偏分’吧!”“行啊!”爸爸表示同意。一会儿,妈妈又自语:“再不然改‘板寸’?”爸爸一脸的无奈,苦笑着说:“无所谓,不就是一个秃瓢嘛!”
“剪完了!”妈妈一声吆喝。我一看爸爸的头型,噗!刚喝进嘴里的水一下喷了出来,我蹲在地上笑得喘不过气来。爸爸的头上就像扣了一块西瓜皮,还扣歪了。爸爸边照镜子,边无比珍惜地抚摩那已经少得可怜的头发,戏谑地说:“这一来,让我领导发型新潮流了。”妈妈在一旁嘟囔:“是剪子不太好用,再说和剪羊毛也不是一个劲儿。”我忍住笑,赶忙圆场:“好了好了,开业大吉,第一位顾客免费……”
精彩点击
①习作写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妈妈给爸爸理发,但表现了和睦家庭的欢乐气氛。
②“趣”表现在:爸爸“英勇赴难” 的气概、对秃瓢头型的无奈以及朴实诙谐的语言。这些,都源自小作者对日常生活的仔细观察。
③通过本文可以领悟到:只要仔细观察、用心体会,从日常生活许多普普通通的事情中,都能提炼出有“趣” 的事来。

确定比喻意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有助于形象地说明问题。我们平时见到的作文题中,有很多运用了这种修辞方法。因此,弄清文题的喻意,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文题“难忘的一幕”,其中的“一幕”本该是指舞台上的演出。但它具有比喻意义,可以用来说明生活中的一瞥、一个镜头、一个场面等。因此,在作文前,必须先确定好它的比喻意义,以增加文章的内涵。
精彩习作
难忘的一幕
那是去年的事了。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奶奶带我上街去玩,回家的时候,我们在人民南路公共汽车站等车。
“啪”的一声,一位叔叔吐了口痰。浓浓的痰丝挂在路边的花坛上,大家看了都觉得很不顺眼。这时,走来一位值勤的老奶奶,她说:“小伙子,你违反了城市卫生管理规定,请把你吐的痰擦干净,还要罚款5元。”那个叔叔脖子一歪,说:“谁吐痰了?你看见我吐痰了?”老奶奶耐心地说:“大家都看见了!”那位叔叔却怎么也不承认,还和老奶奶吵了起来。忽然,吵声停住了,我顺着大家的目光望去,只见一位小男孩正用一张纸仔细地擦着痰迹。他大约四五岁,脸蛋红扑扑的,穿着草绿色的军装,腰上还别了一支玩具小手枪。人们都愣住了。小男孩擦完后,穿过慢车道,把纸丢进果皮箱里。然后,他走到老奶奶面前,一字一顿地说:“老奶奶,我没有钱,我把这支枪给你行吗?” 老奶奶抚摩着他的头说:“乖孩子,你又没有吐痰,为什么要你的玩具枪呢?” 小男孩说:“是我爸爸吐了痰,我替他交钱。”
那个叔叔的脸“刷”地一下红了,急忙从西服口袋里掏出五元钱,塞到老奶奶手里,转身拉着小男孩匆匆离去,消失在人群中……
精彩点击
①小作者在作文中反映的这“一幕”,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真实的镜头,是在一个特定的场合发生的一件使人可气、又令人深思的事,把握住了文题的喻意,很好。
②在这“一幕”里,反映了一个“父子交锋”的场面——粗俗的爸爸在童心如水的孩子面前无地自容,紧凑、生动,揭示了问题,使这“一幕”,显得有内容、有价值。

2.材料作文
以上我们谈的是关于命题作文的审题,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很好地把握。在此,我们再简要谈一下关于材料作文的审题。对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把握两方面。我把它们总结为两种方法。
1)“形影形不离” 法
这种方法,要求习作的中心与材料的思想内容做到“形影不离”。例如,对一篇记叙文的改写、扩写、缩写、补写、续写、仿写等,都要弄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这六要素,以及材料的中心思想。只有如此,才能写好一篇合乎要求的文章。
精彩习作
扩写《囫囵吞枣》
原文:
有个年轻人买了一堆水果,有梨也有枣,坐在路边吃。有个老头看见了,说:“小伙子,梨可不能多吃,这东西对牙齿虽然有好处,可是吃多了会伤脾。”
年轻人问:“那么枣呢?”
老头说:“枣倒是补脾的,可惜伤牙齿,也不能多吃。”
年轻人想了想说:“那好办,我吃梨光用牙齿嚼,不咽到肚子里;那枣吗,我就整个吞下去,不用牙齿嚼它。”
扩写:
这是一个水果丰收的季节。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紫里透红的葡萄,灯笼似的柿子……商贩们在大声吆喝。叫卖着,热闹极了。
有个年轻人从集市口进来,他穿着一身青色长袍,头上挽着一个发髻,一张瓜子脸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鼻梁高高的,在鼻子下有张不大的嘴。这年轻人手中提着一个布袋子,走路时一摇一摆的。他左挑右选,在一个梨摊上买了二斤梨;看看另一个摊上的枣也不错,又买了几斤枣。买完后,他便坐在路边的树底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不一会儿,他就吃掉了一斤梨和一半儿枣。这时,从远处走过来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古铜色的脸上爬满了皱纹,眼睛深深陷进眼眶里。他捋了捋白胡子,问年轻人:“小伙子,吃什么呢?”年轻人抬起头望了望他,笑眯眯地说:“老人家,我在吃梨和枣。味道真不错,您也来尝尝?”“噢,小伙子,我不吃。不过我可要提醒你,梨可不能多吃呀,这东西虽然对牙齿有好处,但吃多了会伤脾的!”老人诚恳地劝道。
年轻人迷惑不解,又问:“梨伤脾,那么枣呢?”
老头沉思了一会儿,对他说:“枣虽不伤脾,但也不能多吃,它伤牙齿呢!”
年轻人想了想说:“老人家,那好办。我吃梨可以用牙齿嚼,不用咽下去,这样就不会伤脾;枣吗,我可以整个吞下去,不用牙齿去嚼它。这样,既不会伤脾也不会伤牙齿。”
老人连连摆手说:“使不得,使不得,水果可不是这么个吃法。万事总有个规律,如果照你说的做,弄不好会吃出毛病来的。”
精彩点击
①原文不到200字,这篇扩写文500多字,约是原文的三倍。
②作者根据原文的内容,想象了当时的环境和两个人的外貌、语言、神态,描述生动、具体。
③习作在突出原文中心的同时,做到了前后一致,可谓“形影不离”。

2)“丝丝入扣” 法
这种方法,要求习作处处体现文题对作文形式的要求,做到“丝丝入扣”。材料作文中,有的要求把原材料改变文体,有的要求改变人称,有的要求改变记叙的顺序,等等。审题时,要注意作文要求的每一个细节,必须“丝丝入扣”,全部吻合,否则很容易犯跑题的毛病。
精彩习作
改写《赠汪伦》
原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改写: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蓝蓝的天空上飘着一朵朵白云,太阳高挂在天空,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昨晚,我和好友汪伦饮酒唱歌,促膝谈到深夜。要知道,我们可是多年的至交啊!但泾县不是我久留之地,我定于今天辞行。为此,我已于前一天订好了船,并再三嘱咐汪伦不要来送我,以免伤感。
我上了船,刚要开船,忽然听到岸上传来有节奏的歌声。我回过头一看,只见汪伦正站在桃花潭边,为我放歌送行。啊,昨天晚上不是说好不让他送我吗?汪伦对我的情谊,真是比桃花潭的水还深哪!
我眼含热泪,挥手向汪伦告别。唉,今日离别,不知我俩何时再能相见。
精彩点击
①习作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原诗改写成了一篇完整的记叙文。
②改写后的文章主题与原诗吻合,可谓“丝丝入扣”。
③通过合理的想象丰富原诗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我的家里有许许多多的照片,但我特别喜欢的只有一张。那是我上幼儿园时参加暑期美术培训班和同学、老师一起照的结业照。我一直把它保存得很好。
我们这个培训班有二十多位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但老师特别喜欢我,因为我学习特别认真。
照片上最后一排的两位是我们的老师,男的姓罗,当时他自己还在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读书,他教我们素描。女的姓糜,教我们蜡笔画。
刚到培训班的时候,我的画很差,但糜老师总是手把手地教我。在她的耐心辅导下,我的画进步很大,我也更加喜欢画画了,平时一有空我就会画起来。读大班的时候,我画的《秋天的歌》、《春天的故事》还在《渠县报》上发表过。
现在,每当我不想画画时,我总会想起这张照片,想起我的老师,我就会努力。

一张照片的回忆
每当我打开相册看见照片就想起那瓦蓝瓦蓝的天空像一缸蓝色的颜料,那连绵起伏的雪山像白色的地毯,我骑着高头大马奔跑在草原上的情景。
记得那是五一大假,爸爸妈妈带我去高原玩。一到高原我就冲下车躺在那望不到边的草原上,看着那瓦蓝瓦蓝的天空像被雨水洗刷过一样,朵朵白云像准备扬帆启航的小舟, 星星点点的小花点缀其中。这时妈妈给我找来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爸爸把我抱上马背。我的马就像一位绅士一样带着我在草原上慢慢地散步。我不时闻闻花香又不时摸摸马背上的鬃毛,我的心陶醉在大自然中。就在这时爸爸给我照下了这张照片。
虽然我现在住在城市里,出门就是高楼大厦,但是我的心还是喜欢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草和奔跑的马儿。我的心和大自然在一起。

一张照片

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结束了,我虽然没有参加,但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一张照片。
这是一张我为陈小仲照的相。照片是一幅感人的情景:陈晓仲在前面拼命地跑;老师在后面使劲的追;同学在边上扯着嗓子喊加油!
我不禁想起了当时的情景。比赛前,我班的分数不是很理想,老师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一天如果没有好成绩,我们的总分可就掉到第四了。今天是女子800米的决赛,那可是我班的强项,因为我班有“双保险”(陈晓仲和胡晓晓)可是胡晓晓刚跑完100米,800米的保险系数不高,现在最重要的是陈晓仲不能有任何的差错。
运动员们在做在准备动作,李老师旁边在紧张地布置着战术:先跟随跑,最后200米冲刺。旁边的同学也暗自为他们加油。
发令员的一声枪响,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你追我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可能是陈晓仲觉的自己实力不俗,一开始就跟她们抢第一,这是李老师在旁边拼命的喊:先跟着她们,先跟着她们。陈晓仲听了就慢下了脚步。突然,其他班的一位运动员加快了脚步,慢慢的拉开了和陈晓仲的距离。形势非常严峻,那位运动员已经领先了30米了。而距离终点却只有200米了。
正当同学们着急的时候,只听见李老师喊了一声:大家一起来加油。顿时,操场上响起了我班响亮的加油声。听到这声音,陈晓仲突然一振,加快了脚步,距离缩短了,同学们加油的更起劲了,20米,10米,转过最后一个弯到时,只有5米的距离了,似乎已经追不上了。这时,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挥舞起了双手,李老师跑在陈晓仲的后面,拼命喊:“坚持、追,坚持、追”只见陈晓仲咬紧牙关,又加快了脚步。近了,近了,见此情景,我忙拿起相机,按下快门,留下了这一瞬间。
最终,陈晓仲如愿以偿获的了冠军,我班也取得了团体第三的好成绩。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我就会想到:团结就是力量。

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我家有很多照片,其最喜欢的是去中华恐龙园拍的那张照片。
瞧!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沙滩上有许多千姿百态的小石子。沙滩上还有一艘小船,我的后面还有一棵椰子树,叶子茂盛好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我正站在船的尾端呢,我上身穿着一件黄色的棉袄,下身穿着一条蓝色有点花纹的牛仔裤,脚下穿着一双红色的球鞋。我把手放在背后,两脚分开。由于阳光强烈,所以我的眼睛像一条线一样,眯得很紧。
看看这张照片,我不禁想起当时拍照时的情景。记得那是我和爸爸还有几个阿姨一起去中华恐龙园拍的,当时我们在沙滩上玩的时候我看到前方有一艘小船,我就跳到上面去,爸爸乘机拍下了这个情景。
我非常喜欢这张照片。
打开我家厚厚的一本相册,看到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这就是我到韶关旅游的玩水照片。那里美丽的风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今年元旦,爸爸和妈妈带我到大峡谷旅游.走进大峡谷的风景区,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波光粼粼的水桥,人们都涉水过桥,我也兴奋地光着脚丫走在水桥上.开始,我小心翼翼地走着,感觉到水流过我的小脚丫,好像亲吻着我的小脚丫,我忍不住不去捧起那些小家伙.正在这个时候,我听见妈妈在喊:"珊珊,抬头."我一抬头,"咔"的一响,吓的我一伸舌头,于是,就留下了这个珍贵的镜头;在相片中,我头带小白帽,身穿小裙子,伸出小舌头,正在高兴的玩水呢!
每当我看见这张照片,我就想起了风景优美的大峡谷,好玩有趣的水桥和快乐的旅行
我心爱的一张照片
在我的相册里保存着一张珍贵的照片。这是我在独秀峰顶上的留影。我一看到照片上的我,当时我爬独秀峰的情景就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
那是去年的寒假,我和爸爸乘汽车来到广西师范大学爬独秀峰,我们来到独秀峰脚下,我抬头一看,“啊,独秀峰真高啊!”我情不自禁地喊出口来。然后,我和爸爸便爬起独秀峰来。刚开始,我觉得爬独秀峰很轻松,一路上,我们还见到了许多长在石头缝里的小花和一些树木。我们沿着一米多
们沿着一米多宽的石阶山路继续向上攀登,当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汗流浃背,衣服湿了一大块,看见前面正好有个凉亭,便和爸爸说:“爸爸,我们到凉亭里休息一下就不要爬了。”爸爸摇摇头说:“不行,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爬山也要有始有终。”听了爸爸的话,我想:对,坚持就是胜利。于是,我深吸了一口气,鼓足劲,继续向上攀登。路边的花草树木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鼓励我说:“加油!加油!”最后,我和爸爸终于爬到了山顶。我举目眺望,远处的山峰如画家勾勒出的水墨山水画一般,朦朦胧胧的,近处的山则碧绿如翡翠。“啊,多美丽的景色啊!”我不禁赞叹到。当我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时,只听见“咔嚓”一声,爸爸把我这难忘的时刻照了下来。
我爱这张照片,因为它使我懂得:得到美的享受,也要付出努力,做事情可不能半途而废。

网友(2):

荔枝熟了,红红的果实挂满了枝头。
刘奶奶的脸上也挂满了笑,纵横脸上的皱纹仿佛被满面的春风抚平了,瘦弱的身子不再佝偻,腰板挺直,精神多了。碰见村人,刘奶奶会说:“细芽该回来了。”
是的,细芽该回来了。双金村的村民也是这样回答刘奶奶的。
细芽是刘奶奶的独子,小时营养不足,长得瘦小,村人管他叫“细芽”。刘奶奶生细芽那年,丈夫远赴南洋,一去杳无音讯,是生是死至今无从而知。年轻时,不少人劝刘奶奶再找个当家的好有个依靠,劝一千次刘奶奶却总是用一个理由拒绝:万一后爹对细芽不好咋办?细芽可是刘奶奶的命根子,自己累死累活不打紧,细芽委屈了刘奶奶会比揪心还难受。风里来雨里去,刘奶奶一把屎一把尿把细芽拉扯大。细芽倒争气,读书读到了省城,后来就在城里工作贺肢,再后来就在城里安家……而今,听说工作忙,细芽一年难得回乡几回。
细芽忙些啥?村人不知道,刘奶奶更说不清。不过,当有人说起细芽很久没回来了,刘奶奶就会说:“芽仔工作忙,哪有空回来?”没半句责怨儿子,有的只是母亲的骄傲。
每年荔枝成熟的季节,村人都会看到刘奶奶经常站在村口的榕树下引颈而望。浑浊的双眼能望多远?还别说,路那头走来儿子夫妇,刘奶奶一眼就能认得出。
往年,荔枝成熟,细芽会携妻回家一趟,长着两棵荔枝树的后院,便成了一片乐园。细芽会和小时候一样,攀上树摘下荔枝来一家人分享。细芽攀树时,刘奶奶总会慈爱地叮咛:“细芽,小心点……”细芽不知,这是一年中母亲最开心的时刻。
回乡的细芽会在家里小住几天。几天后回城,家乡也没其他什么特产,细芽就会带两大筐荔枝回城,细芽说要把荔枝送人。
细芽夫妇回城后,偌大个家院就只剩下孤伶伶的刘奶奶,刘奶奶总会对着后院里的荔枝树发陵链半天的呆。也许,刘奶奶会在心里头悄悄地对荔枝树说:“荔枝树啊,你怎么一年才结一回果呢?”
按往年,细芽这时早该回来了。村头望子归,刘奶奶却一次次失望而回,不免心焦生虑:细芽在省城不会是有什么意外吧?后院的荔枝熟透,再不摘,不来风雨也会自个往下掉,村里其他人家的荔枝差不多都采摘了。
刘奶奶坐立不安了,想起细芽说过给堂哥留了电话号码,就找来细芽的堂哥,要他陪自己去给细芽打电话。堂哥也怕细芽出了什么意外,但村里没电话,去邮局路远,刘奶奶来去不易,不如就自己一人骑自行车去给细芽打电话。刘奶奶却执意要亲自去打电话,能听到远方儿子的声音,老人走多远路也不嫌累。
邮局回来,刘奶奶却显得累了,几天后好像还没缓过气来,跟后院那熟透无人理会而纷纷落地烂掉的荔枝一样,没有丁点的生气。
难道细芽真有什么意外?热心的乡亲问一起去打电话的堂哥。
堂哥说,细芽没什么意外,细芽在电话里头说现在种荔枝的人多了,荔枝不比以前珍贵,市场上有大把的荔枝卖,价格很便宜。细芽说今年不回乡吃荔枝了尺拍孙,来回的车费就够买好几筐吃个饱。

网友(3):

荔枝熟了,红红的果实挂满了枝头。

细芽是刘奶奶的独子,小时营养不足,长得瘦小,村人管他叫“细芽”。刘奶奶生细芽那年,丈夫远赴南洋,一去杳无音讯,是生是死至今无从而知。年轻时,不少人劝刘奶奶再找个当家的好有个依靠,劝一千次刘奶奶却总是用一个理由拒绝:万一后爹对细芽不好咋办?细芽可是刘奶奶的命根子,自己累贺肢死累活不打紧,细芽委屈了刘奶奶会比揪心还难受。风里来雨里去,刘奶奶一把屎一把尿把细芽拉扯大。细芽倒争气,读书读到了省城,后来就在城里工作,再后来就在城里安家……而今,听说工作忙,细芽一年难得回乡几回。
细芽忙些啥?村人不知道,刘奶奶更说不清。不过,当有人说起细芽很久没回来了,刘奶奶就会说:“芽仔工作忙,哪有空回来?”没半句责怨儿子,有的只是母亲的骄傲。
每年荔枝成熟的季节,村人都会看到刘奶奶经常站在村口的榕树下引颈而望。浑浊的双眼能望多远?还别说,路那头走来儿子夫妇,刘奶奶一眼就能认得出。
往年,荔枝成熟,细芽会携妻回家一趟,长着两棵荔枝树的后院,便成了一片乐园。细芽会和小时候一样,攀上树摘下荔枝来一家人分享。细芽攀树时,刘奶奶总会慈爱地叮咛:“细芽,小心点……”细芽不知,这是一年中母亲最开心的时刻。
回乡的细芽会在家里小住几天。几天后回城,家乡也没其他什么特产,细芽就会带两大筐荔枝回城,细芽说要把荔枝送人。
细芽夫妇回城后,偌大个家院就尺拍孙只剩下孤伶伶的刘奶奶,刘奶奶总会对着后院里的荔枝树发半天的呆。也许,刘奶奶会在心里头悄悄地对荔枝树说:“荔枝树啊,你怎么一年才结一回果呢?”
按往年,细芽这时早该回来了。村头望子归,刘奶奶却一次次失望而回,不免心焦生虑:细芽在省城不会是有什么意外吧?后院的荔枝熟透,再不摘,不来风雨也会自个往下掉,村里其他人家的荔枝差不多都采摘了。
刘奶奶坐立不安了,想起细芽说过给堂哥留了电话号码,就找来细芽的堂哥,要他陪自己去给细芽打电话。堂哥也怕细芽出了什么意外,但村里没电话,去邮局路远,刘奶奶来去不易,不如就自己一人骑自行车去给细芽打电话。刘奶奶却执意要亲自去打电话,能听到远方儿子的声音,老人走多远路也不嫌累。
邮局回来,刘奶奶却显得累了,几天后好像还没缓过气来,跟后院那熟透无人理会而纷纷落地烂掉的荔枝一样,没陵链有丁点的生气。
难道细芽真有什么意外?热心的乡亲问一起去打电话的堂哥。
堂哥说,细芽没什么意外,细芽在电话里头说现在种荔枝的人多了,荔枝不比以前珍贵,市场上有大把的荔枝卖,价格很便宜。细芽说今年不回乡吃荔枝了,来回的车费就够买好几筐吃个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