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出地洞》是《昆虫记》卷5第14篇的文章,讲述作者详细地观察了蝉的生活和它的地洞,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蝉是如何固定地洞中的土,使地洞不塌方?二是蝉把挖出的土放到了哪里?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许多次实验,作者发现蝉是靠身体排出的一些尿液来混合泥土,调合成黏土来固定地洞。同时蝉还利用一些昆虫来把挖出的土吃掉。文章赞扬了蝉坚韧不拔的精神,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先经历磨,这样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扩展资料: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昆虫记
书籍名称:《昆虫记》 [法] 法布尔 著 程 慧 编译
内容简介:我们或许都曾有过对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深深着迷的童年。随着时间的消逝,这些心灵的悸动,逐渐深埋在忙碌的生活之下。但是如果我们读到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定会被他那细腻的感情和诗意的描写深深打动……,因为那是他用尽一生的精力与他的昆虫朋友们所交织出的一部,至今仍在上演的荷马史诗。
跟许多孩子一样,小时侯的我冥顽不驯,热衷于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一切或丑陋或美丽的昆虫。虽然大人们常常对我的举动不屑一顾,可我依然热情地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在田野里、岩石中翻翻捡捡,在发现猎物的那一刻去感受大自然赐予的惊喜。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慢慢长大,对昆虫的痴迷程度也渐渐由强变弱,直至有一天,邻居家一个7岁的小男孩捧着一只叫声嘹亮的蟋蟀,乐颠颠地在我面前卖弄时,我发现自己竟然对他的欣喜感到奇怪。那一刻,我才深深地意识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已经失去了某些东西。
可是,就在这样一个充满物欲的社会中,却有这样一位神奇的人。他超脱世事,将自己一生的光阴都花在对昆虫世界的观察、研究中,并且专为这些“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仍然在阅读界引起一次又一次轰动,为世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那么,这样一位神奇的人到底是谁呢?他的书究竟又是什么呢?
原来,他就是享有“科学界的诗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称号的法布尔老人。而他的作品就是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昆虫记》。
法布尔老人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昆虫记》中,他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自己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毕生观察昆虫的法布尔,与世无争,宁愿整日趴在石头上津津有味地体会昆虫们的喜怒哀乐,也不愿去参加一场上流社会的晚宴。在与昆虫的默默交流中,法布尔与大自然融合的无比和谐。虽然他曾经身为博士、受过拿破仑三世几分钟接见、并且在阿维尼翁市任教,可他并不看重这些。他举家迁居小镇边缘,住老旧民宅,为了研究虫子,宁愿孤独、清苦地走完一生。
今天我翻阅着《昆虫记》,时刻被感动着。潮湿、星辰,还有虫子的气味,我似乎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赋予人的思想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缕缕共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惊奇、喜悦!我知道我是在通过法布尔的眼睛,享受这份读书的乐趣;而法布尔为此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却毫无体会。
《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绝不是另一个星球!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命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颅,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吧。
法布尔老人让我了解了昆虫世界,而昆虫则让我永远地记住了法布尔老人。
《昆虫记》导读第2讲——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