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爵士乐到底是什么?

2024年11月19日 21:39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爵士乐在使用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上极有特色,完全不同于传统乐队。自“爵士乐时代”以来,萨克斯管成为销售量最大的乐器之一;长号能够奏出其他铜管乐器做不到的、滑稽的或是怪诞的滑音,因而在爵士乐队中大出风头;小号也是爵士乐手偏爱的乐器,这种乐器加上不同的弱音器所产生的新奇的音色以及最高音区的几个音几乎成了爵士乐独有的音色特征;钢琴、班卓琴、吉他以及后来出现的电吉他则以其打击式的有力音响和演奏和弦的能力而占据重要地位。相反,在传统乐队中最重要的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地位相对次要一些;圆号的浓郁音色在管弦乐队中是很迷人的,但是对于爵士乐队来说,它的气质太温顺了,几乎无人使用。在管弦乐队中,每件乐器在音色和音量的控制上都尽量溶入整体的音响之中,在爵士乐队中却恰恰相反,乐手们竭力使每一件乐器都“站起来”。 乐队的编制很灵活,最基本的是两个部分——节奏组与旋律组。在早期的爵士乐队中,节奏组由低音号、班卓琴和鼓组成,后来,低音号和班卓琴逐渐被低音提琴和吉他所取代,钢琴也加入进来。在30年代,兴起一种舞曲乐队,当时称为“大乐队”,它有三部分组成:节奏组、铜管组和木管组。节奏组使用的乐器仍然是低音提琴、吉他、钢琴和鼓;铜管组常见的编制是三支小号和两支长号,但这个数目并不固定;木管组通常由四五支萨克斯管组成,每个人都兼吹单簧管或是别的木管乐器,如果编制是五支萨克斯管,一般是两支中音、两支次中音、一支上低音。还有一种商业性的(有时也称为“甜美型”、“旅馆型”等等)的乐队,编制与“大乐队”差不多,但萨克斯管往往全部用次中音的,木管组会较多地使用其它的乐器(如长笛、双簧管),有时还加上三四个小提琴,在商品录音带中经常可以听到这类乐队的音响。 与传统音乐比较而言,爵士乐的另一大特征是它的发音方法和音色,无论是乐器还是人声,这些特征都足以使人们绝不会将它们与任何传统音乐的音色混淆。这些特殊之处大多来源于用乐器或人声对美洲黑人民歌的模仿。如果我们有机会听到真正的黑人田间歌曲和灵歌,就会发现那些由粗嘎到圆滑、由窒闷到响亮、由刺耳到柔美、由野蛮到抒情的大幅度的变化是多么地富有特色、动人心魄。而在爵士乐中,更加入了非歌唱的吼声、高叫和呻吟,突出了这种感觉。除此以外,特殊的演奏和演唱技巧也是造成特异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这些技巧中最常用的是不同于传统观念的颤音。我们知道,所谓颤音是音高(有时也可能是力度)的有规律的变化造成的;比如小提琴上的揉弦,就是利用这种变化而产生富有生命力的音响效果。 爵士乐中的颤音是有变化的,变化的方向一般是幅度由窄到宽,速度由慢到快,而且常常在一个音临近结束时增加抖动的幅度和速度,更加强了这种技巧的表现力。同时,在一个音开始时,爵士乐手们会从下向上滑到预定的音高,在结束时,又从原来的音高滑下来。所有这些变化都是无法用乐谱来详细记录的,有经验的爵士乐手都熟练地掌握了这一类的方法、尤其是这种观念,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旋律或伴奏音型将这些效果“制造”出来。因此可以这样说:由于即兴的传统和技巧的个人发挥,爵士乐是由作曲家和乐手共同创造的。受过传统教育的音乐家之所以很难表演爵士乐,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培养出这样的特殊的音乐观念。如果我们细心地比较一下真正的民间歌手和受过正规训练的歌手演唱同一首民歌的差别,对此中的含义就会有一个更直观的概念。 从爵士乐诞生之初,它就吸引了众多的转业作曲家。1920年,美国指挥家保罗·怀特曼组织了一支著名的乐队,将改编的爵士乐作品带进了音乐厅。这种新潮流引起了许多“严肃”的爵士乐爱好者的激烈反对,然而,正是从这以后,爵士乐在美国和欧洲家喻户晓,受到广泛的欢迎。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在这时诞生,为这部作品配器的人就是怀特曼乐队的作曲家格罗菲。按照手稿上的记录,写这部作品只用了三个星期,演出后几乎是立即引起轰动。欧洲作曲家也有许多以爵士乐为基础或是受爵士乐影响的作品,例如:德彪西的钢琴曲《丑黑怪步态舞》(1908)、《游吟诗人》(1910)、《怪人拉维纳将军》(1910);拉威尔的小提琴奏鸣曲中的慢乐章(布鲁斯);斯特拉文斯基的《11件独奏乐器的雷格泰姆》(1919)、《士兵的故事》(1918)、《黑木协奏曲》;欣德米特的《室内乐第一号》(作品24,无调性)和钢琴组曲(1922)。 [编辑本段]【入门三步说】 在当代中国,广大爱乐者有着极大的自由来欣赏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而爵士乐无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爱乐者关注、喜爱甚至痴迷的一个音乐大类。与古典音乐相比,爵士乐与生俱来的平民化血统使它更加贴近普罗大众,连引车卖浆之流都可以亲近它,酒吧饭馆处处可闻其声,而与摇滚乐等当代流行音乐相比,爵士乐又似乎有着更为深邃的情感以及更为深沉与蕴蓄的表现形式,或轻摇款摆,或重拍如磐,自有醉人妙处。比古典音乐“俗”,比流行音乐“雅”——爵士乐这种寓雅于俗、以俗见雅的“中间化”特点,使得它能够轻易罗致包括众多古典音乐迷和流行音乐迷在内的广大受众,而在当代中国,爵士乐欣赏热潮正是方兴未艾。 老实说,爵士乐听得愈多,我就愈感到自己的孤陋寡闻、知识浅薄——爵士乐生息百年,流派众多,名家无数,佳作纷呈,穷尽余生数十载亦不能听完呵!爵士乐是个不折不扣的音乐宝库,其内容之广博其流派之繁盛实在是不能尽数。 正因为爵士乐浩瀚如海洋,所以,初听爵士、尚待入门的读者朋友还须找到合适的方法,从要处着眼入手,最终才能登堂入室、窥其秘奥。 第一步、泛听 学过外语的朋友都知道什么是“泛听”。我把“泛听”这个词借用过来,意思是说朋友们在刚开始接触爵士乐的时候完全可以让自己的精神与注意力分散一些,可以一边干其他事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爵士乐,稍微领略一下作品所内含的情感、精神以及表层特点(如编曲配器、节奏特点、音阶特点等),稍有所得即可,不必正儿八经地专心去听。 在“泛听”的内容选择方面,以那些在创作、编曲和演绎方面比较传统的爵士乐名曲为宜,特别是那些被称为“STANDARD”(标准曲)的经典作品,而且最好是大师名家们的演绎版本。这些作品可以令初听者相当真切、鲜明地感知到爵士乐区别于其它音乐种类的那些固有的节奏与和声特点。朋友们可以请身边的老牌爵士乐迷和唱片藏家推荐一些经典录音给自己欣赏“泛听”。 第二步、泛读 “泛听”可以使朋友们对爵士乐这个音乐门类有个大致、粗略的直觉了解与感悟,而在“泛听”之后就必须“泛读”了!朋友们可以把您自己能够找到的并且有真知灼见的讲述爵士乐历史、分类、名家、名作等各方面知识的书籍和文字(包括网络上的)都拿来阅读,不用追求深入研究,只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就行了,涉及面越广越好。 当然,“泛读”并不表示建议您见书就读,因为现在国内的爵士乐鉴赏类书籍虽然种类不少,但其中实在是良莠不齐、质量参差,要阅读的话必须有所甄选才行。如果您身边有资深的爵士乐迷能够向您推荐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就更好了,这样可以使你少走很多弯路,在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的时候,您应该尽可能地找来相关的名家名曲经典录音听听,以所听映证所读,使自己从文字中读到的信息能与自己从录音中听到的音乐信息挂上勾来,这样一来,您自己就会对爵士乐方方面面的知识具有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归感性的初步了解,到此时,您可以说已经是“一只脚跨进门槛”了! 第三步、精听 在泛听、泛读之后,您应该对爵士乐的方方面面有了大体而粗略的理性了解与感性认知,而要想“登堂入室”、真正入门,您还必须继续下一步,那就是“精听”。 与“泛听”的“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浅尝辄止不同,“精听”就必须心无旁骛、精神集中、深入琢磨了!到这个时候,朋友们就应该更有针对性地找来一些精彩的爵士乐录音,认真深入地聆听分析一些细节,包括曲式、编配特点、节奏与和声特点、爵士乐特色技巧(比如SCAT拟声歌唱、切分演奏、重拍、即兴等)、爵士乐特色乐器(比如电颤琴和电风琴,还有低音提琴、萨克管等乐器的大量使用)等等。在选择录音的时候,当然还是以大师名家的名演录音为宜,既要听著名的专辑也要听编得不错的那些精选“拼盘”唱片。考虑到爵士乐最伟大的生命力在于现场表演时的自由即兴,朋友们还可以选择更多的名家演出现场录音来听,听其中的即兴华彩,听其中乐手们的独奏与合奏细节,听其中从主题沿袭到即兴变奏的过程。在这样的有选择聆听当中,朋友们当然还可以辅以大量的文字阅读,以帮助自己提高认识。 经过上述爵士入门三步之后,相信朋友您已经对爵士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欣赏爵士乐的实践中也已形成自己的独到方法。到这个时候,您就可以让自己自由一些了,不拘流派,不限类型,可以随意地广闻博听,也可以随意地阅读学习。这样一来,您不止是“登堂入室”,还必定会有更多的心得收获呢!

满意请采纳

网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