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莫过于宇宙膨胀说:遥远的星系比近处的星辰更快地离我们远去,就好像宇宙本身被拉长放大。从宏观意义上讲,几千万年前起,宇宙中物质和能量的浓度就一直在稀释,并一直持续着这种势头。
数学可能能帮我们找出解决方法,但总要立足于具体的宇宙物理形态中才能得出实打实的结论。19 世纪 20 年代, Edwin Hubble 第一个发现了测量其他星系中的行星的方法,通过融合 Vesto Slipher 研究出的证明物体原子特征发生变化的方法, Hubble 得出了惊人的结论:不是所有的相对论都是错的,我们处在宇宙中心,一切都在对称运动中远离我们。或许相对论是对的,Friedmann 也没错,离银河系越远那些星球就消失得越快 —— 此论调一举将宇宙膨胀说从一个想法变成了主导思想。
宇宙扩张的形式仿佛有点反直觉,看起来是宇宙平面本身在不断拉伸中,其中物体间的距离被越拉越远。如果一物离另一物越远,其间的“拉伸”就越多,因此它们间的相互远离越快。假使宇宙中的物质均匀分布,则它们的密度会越来越小。
但宇宙中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其中有超密区(如星辰分布区),也有稀疏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就说明不只是宇宙膨胀在起作用,还有其他作用力也分布其间。微观上,在动物大小的层面,电磁和核力量占主导地位;宏观上,如行星,太阳系和星系中,引力占主导地位。
从极为宏观的角度来讲,宇宙的确在膨胀,但别忘了,还是存在微观环境的,在某些环境中膨胀这一力量也许已经被其他力消解了。
所以解释这件事的原因很微妙。宇宙扩张与其说是一种力量,倒不如说是一种速度。 空间在各个层面虽在不断扩大,但其影响是循序渐进的。 在任何两点之间空间都会有一定的扩张速度,但如果这个速度小于两物体间的逃逸速度(如果有力量约束它们),二者间的距离就不会增加。 如果距离没有增加,那么扩张力就没有影响。所以在一个不断膨胀的宇宙中,稳定的,受约束的物体可以永恒地存活下来。 正如物理学家理查德·普赖斯(Richard Price)曾经说过的那样:“你的腰围可能会扩散,但你不能把它归咎于宇宙的膨胀。”
只要宇宙的属性可知,这就永远会是事实。虽然暗能量可能存在并导致遥远的星系加速远离我们,但是扩展到固定距离的效应并不会增加。只有在宇宙大爆炸的情况下,这个结论才会改变。
现在不会,以后会。宇宙没有膨胀,膨胀的是空间,这样会导致物体之间的距离增加,即使有引力的作用,也不足以抗衡空间膨胀
不会的。因为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会被宇宙扩大而影响到。
我觉得这个不会,因为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距离是相对位移
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其实是恒定的,并不会因为这个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