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的论文

2024年11月22日 13:53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数学教学的发端在学生,终极也在学生,故而,老师应想方设法地抓住学生,使之主动地学,积极地学,爱学,乐学,一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和核心,那么,他们的基本素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和发展,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会得以轻松圆满地完成。
动机是一个人行动的理由。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和内在力量。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才会主动地认真地学习。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很多学生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是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动机,而缺乏学习动机,消极的自我学习态度以及学业失败,主要是由不恰当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因素造成的。根据学习理论的分析,我们应该通过改变课堂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来减少学生的失败,由此增强学生的的成功动机。新课改,新理念,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我校组织广大教师,成立了一个关于"课堂师生交往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的课题小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关注着这一课题的研究。我有幸成为这一课题小组的一名成员。以下我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和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
1.1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需要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1.2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善于思考并独立解决问题,习惯于归纳和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
2.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1巧设悬念。设置悬念,激起学生迫切的学习要求,是适合中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课时,若能充分利用初中学生普遍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有效地设置"悬念",将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为引起学生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兴趣,我准备了三组铁丝,它们的长分别是:7cm、8cm、9cm;4cm、6cm、10cm;4cm、5cm、10cm。上课时,我请了三位学生到讲台上,让他们分别用上述三组铁丝组成一个三角形(采用磁性黑板最好)。由于学生有"三条线段可以组成首尾相接的三角形"的知识基础,所以他们对这一实验很感兴趣,也很有信心。然而,实验的结果却令他们不解,因为只有第一组铁丝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学生们不信这是真的,要求重试,我欣然答应了,结果依然!这是为什么呢?!这使得大家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下子有了急于学习和知道的心理。而这种心理恰是最好的学习新知的动力。
2.2创设学习情景。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认知需要而产生的,如果没有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就没有了解新知识的欲望,也就很难形成学习气氛。而认知需要的产生,往往出现于似乎熟悉却又不清楚,似乎了解却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境地。即心欲求通而不得,口欲求白而不出的状态,正如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的情景。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正是诱发学生认知需要,启发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机。因此,老师在导入的过程中,就应采用恰当的方式来创设情境,以达到吸引学生学习的目的,这样常常能获得师生思维共振的效应。
2.3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友好感和亲近感。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喜爱上你所教的学科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另外,教师要善于通过数学家和数学史的故事的讲述,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如可以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这不仅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可使他们从中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治学度和顽强的求索精神。
2.4排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使其兴趣得以升华。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将会影响学生学习思维活动的正常开展。比如:在概念学习和解题中,往往因为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搞不清现时学习与过去已学过的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以致类比思维发生困难,心理上往往会感到恐惧,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如果教师能在概念教学中积极采用合理的模式,如,一方面,提高概念叙述的概括性和准确性,一方面又通过适度的变式教学,舍去非本质的特征,运用比较、列表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由直观因素而造成的模糊认识,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比如:"距离"这个概念,在教材中曾多次出现,包括"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老师在叙述这些概念时,不仅要善于综合应用作图、语言、数学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而且还应注意与学生已学过的概念进行比较。如,"线段"和"两点间的距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线段"是指图形,而"距离"则是指长度,虽然它们有联系,即,"两点间的距离"是指"线段的长度"。
2.5善于利用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学中对学生所下的评语,无论是作业中的还是课堂评价,应该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热情和希望,避免指责和惩罚,使学生乐学,爱学。传说古代地中海某个海岛上耸立着一座美丽的少女石像。国王皮格马里翁为她的倩影所倾到,如痴如醉地祝福她,为她祈祷,希望她能成为他的妃子。在他的由衷祝愿中,石像果然变成了婷婷玉立的真的少女,国王美梦成真。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实验,证实了真诚的希望与热情的帮助,将会产生期望的效果,他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里翁效应"。教师若能及时应用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热情而有效的鼓励和帮助,将会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充满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老师要运用多种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新知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长此以往,将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