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矿地层是矿床或矿区内的最基本地质要素之一。对含矿地层的调查,重点应放在矿(化)体(层)在区域含矿岩系中的层位以及与区内其他类型矿床、矿化体位置的时空变化规律,矿床中矿化层位的跨度,矿(化)体与岩相、岩性的成因联系等。
层位控矿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单一层位,即在含矿岩系中的位置十分确定,矿化层的跨度很小,一般只有一两层矿,具有这一特征的矿床主要为一些沉积—残余矿床,如风化壳型矿床等;另一类是多层的,矿化层有一定跨度,层内有多层矿(化)体,矿体类型有一定的沉积韵律关系,如许多VMS型矿床和SEDEX型矿床。
不仅含矿地层有多层性和韵律性,矿床中的矿体类型及矿体中的矿石类型也具有层序性和韵律性。认真调查矿床和矿体的层序性,对于总结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矿化的分带性特征都有重要的价值。
对含矿地层的研究,还应注意岩相的变化,包括沉积相、变质—变形相等。沉积相对同生矿床的控制是十分明确的,而又通过对岩性、构造的控制,对后生矿床也有重要影响。一般沉积矿床总是形成于特殊的沉积相中,如沉积型铝土矿、沉积型铁矿、沉积型锰矿,都形成于不同的岩相环境中。矿化在层序上的分带性也不仅仅是成矿流体演化的结果,也受到沉积相更替的影响。研究沉积相变带对后生矿床的控制,主要是岩性和构造的复合,如礁灰岩产于特殊的沉积相,它是MVT型矿床的主要容矿岩石,相变带与层间是最易发展裂隙化和剥离的位置,在构造运动中常可能发育成层间破碎及断裂破碎带,是后生矿床主要的导矿、容矿场所。
对不同类型矿床和同一大类矿种不同亚类矿床在区域含矿沉积建造中的位置的精细分析对比,可以获得成矿史以及不同构造—热事件中矿化类型与强度的资料,并为研究区域成矿提供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