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五年级课文
2024年12月04日 12:23
有3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解读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个故事。故事由三个具有相互联系的的事件组成:一是小女孩与爱因斯坦相遇,二是小女孩教爱因斯坦穿戴,三是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整理房间。课文的主要人物是爱因斯坦,小女孩的出现是为了衬托爱因斯坦。衬托爱因斯坦的什么?课后问题4以向我们做了提示:爱因斯坦的伟大。爱因斯坦的伟大,是在于小女孩的交往中体现的。交往的中心事件,是围绕爱因斯坦因勤于思考而不拘小节展开。这里的不拘小节,指爱因斯坦疏于自己的穿戴、自己的房间布置。
小女孩第一次与爱因斯坦相遇时,她眼中的爱因斯坦"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这是因为爱因斯坦忙于科学研究与思考,而不拘小节忽略自己穿戴的表现。虽然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但在她的眼中"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这是出于一个女孩子的认识,一点都不奇怪。同时也为下文中心事件的展开,埋下了伏笔,激起学生对爱因斯坦伟大与不伟大的进一步研读。
小女孩第二次见到爱因斯坦,并没有因为爱因斯坦是伟人而畏缩,而是直接说:"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当然,爱因斯坦的谦虚也不容忽视。作为一个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伟大。面对小女孩疑问,他眼中"突然射出温柔的光"。突然说明什么?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这么说他。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竟会如此说他,也许换成别人会不高兴的。而他哪?看到自己的装束,不止是"两手一摊,肩膀一耸"表示遗憾,而是"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认为她说得对,并说"但愿你肯教我"。这一连串的动作、神态、语言,除了表现出爱因斯坦的童心外,更多的是表现他能够诚恳的谦逊的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哪怕是一个小孩子。这不是他的伟大之处吗?
小女孩第三次遇到到爱因斯坦,他不但接受了小女孩的建议,而且改掉了原先穿衣拖沓的毛病--"按小女孩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在路边等待放学的小姑娘,说明他的诚恳、认真,有一颗坦诚的心。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不仅是因为他在某一领域内有独特的建树,还因为他有一颗美好、善良、纯洁的心灵。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一些平凡的小事,凸现伟人的高尚人格。第六节中小女孩看到他工作室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后,与其的一番对话虽然简单,但与上文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体现了文章写作梳密得当的写作特色。
在围绕爱因斯坦不拘小节的描写中,在于小女孩的不断交往中,爱因斯坦的勤于思考、不拘小节、富有童心,能诚恳谦逊的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认真、诚恳、坦诚,足见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
第三节为什么写父亲的兴奋,一是揭示课文所要表现的人物主题--伟大。二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试想,如果没有父亲说出爱因斯坦的伟大,就不会有小女孩第二次与爱因斯坦相遇时,对爱因斯坦不伟大的质疑。最后一节母亲与爱因斯坦的对话,看似闲笔其实不闲。一是总结全文的中心事件--她教我穿戴,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教她做作业,照应全文。二是升华学生对爱因斯坦伟大的认识。作者在虽短小的课文中,巧妙的整体布局,结构的精巧细密,人物刻画的逼真,很值得学生学习。

网友(2):

课文叙述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三次相遇、相处,成了好朋友的故事。 第一段(1-3)写一个12岁的小女孩在街上撞上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第一次相遇) 第二段(4-5)写小女孩第二次遇上爱因斯坦。(第二次相遇) 第三段(6)写爱因斯坦请小女孩去作客,小女孩交爱因斯坦整理东西、房间。(第三次相遇) 第四段(7-8)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亲密相处,使小女孩的母亲感到好奇。 全文大意:课文讲了一个小姑娘撞到了爱因斯坦,两人认识以后,成了互相学习、帮助的忘年交。从中我们感受到爱因斯坦无暇顾及穿着而专心致志于学术问题的忘我精神,以及小姑娘纯真无邪的童趣、爱因斯坦不泯的童心。

网友(3):

我们学过那篇课文一个小女孩,在街上撞见了爱因斯坦,后来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小女孩帮爱因斯坦整理工作室,而爱因斯坦没什么帮她的只好帮她做数学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