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张廷玉配享太庙,他在清朝有怎样的地位呢?

2024年11月15日 16:50
有4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太庙就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然而配享太庙的意思是,在太庙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在皇帝的批准下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我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在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的东北侧,就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祖先的家庙——太庙。太庙的前殿就是祭祀的主殿,中殿供奉的是努尔哈赤以下历代帝后神龛,中殿后界努尔哈赤以上四世祖先。

在太庙的西配殿却供奉着汉人张廷玉的神龛,上写着大学士张廷玉,你要知道清朝的东西配殿一共供奉了26位功臣,异姓功臣能进入太庙的14人,然而张廷玉作为汉人能被供奉,可见他在清朝的地位。

康熙十一年(1672年)张廷玉生于京师,父亲为大学士,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张廷玉考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来又升任翰林院修撰、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这一切都是承袭父业,《清史列传·卷九·张英传》记载:“久持讲握,简任机密”。

到了雍正时期,张廷玉被选为辅佐筹划军国大政的主要助手,《清史稿·本纪九·世宗本纪》记载:“(雍正说)为政以得人为要,不得其人,虽食法美意,徒美观听,于民无济”。被雍正重用还一点原因,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是雍正的老师。

雍正元年(1723年),张廷玉复值南书房,与朱轼称为皇子的老师。四月加太子太保,九月调任户部尚书,后来又晋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雍正初年,清朝对西北蒙古准葛尔用兵,张廷玉指授雍正方略,“日侍内值,自朝至暮,不敢退,间有待至一二鼓”。

雍正七年(1729年)张廷玉、胤祥、蒋廷锡被任命为军机处领事。机处于隆宗门内,为承旨出政之总汇”。张廷玉拟定了办理军机处的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临终前,任命张廷玉、允禄、鄂尔泰为顾命大臣,下遗诏张廷玉配享太庙。乾隆皇帝继位以后,按照大行皇帝遗命行事。张廷玉再一次成为皇子的师傅,并兼任编纂《清圣祖实录》、《明史》等典籍的总裁官。

乾隆二年(1737年),张廷玉进三等伯爵,到了乾隆十年(1745年)四月,鄂尔泰病故,讷亲取代了他,这个时候满汉臣之间,已经开始明争暗斗,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年),就想告老还乡。《清高宗实录》记载:“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

到了乾隆十四年(1749年),张廷玉再一次祈求离职养病,这次乾隆皇帝答应了,但是张廷玉自己没有来谢恩,他派他儿子张若澄来谢恩。乾隆皇帝因为张廷玉不来谢恩而恼火,立刻传旨让张廷玉回奏,但是圣旨还没有下达下去,第二天张廷玉就来谢恩了。

乾隆皇帝更生气了,认为这是军机处泄露消息的原因,于是切责了汪由敦漏言。经过廷臣会议决定,剥夺了配享太庙的优容,乾隆皇帝也削去了他的伯爵。乾隆十五年(1750年),张廷玉再次请求归乡,这个时候皇长子永璜刚去世不久,再一次激怒了乾隆皇帝,让他自审应否配享,最后命张廷玉颁赐诸物。

乾隆二十年(1755年),八十四岁的张廷玉卒于家中,乾隆皇帝却说:“让他配享太庙,你是先皇雍正的命令,朕何忍违。”就这样张廷玉葬在龙眠山,张廷玉被供奉在太庙西配殿。

网友(2):

张廷玉是清朝康熙的汉人重臣,他智谋过人,尽心辅佐皇上,献计献策,是治国之才,皇帝的智囊。

网友(3):

因为配享太庙是雍正定义的,在清朝,能够配享太庙的人很少,所以他的地位很高。

网友(4):

双重身份让他获得该殊荣。一个身份是他与雍正皇帝是师兄弟,在那个年代相当于亲兄弟的关系。另一个身份是他是乾隆皇帝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