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快帮我啊!!!要交作业啊!!!!!!!
2024年11月20日 14:17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
  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
  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
  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
  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
  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
  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
  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
  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衣锦还乡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传》
  庆远字文和,元景弟子也。……霸府建,为从事中郎。武帝受禅,
  封重安侯,位散骑常侍,改封云杜侯。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
  饯於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忧矣。」始武帝为雍州
  ,庆远为别驾,谓曰:「昔羊公语刘弘,卿后当居吾处。今相观亦
  复如是。」曾未十年,而庆远督府,谈者以为逾於魏咏之。
  刘邦的四面楚歌更动摇了项羽的军心。将士痛哭。想当初,项羽为
  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阳者为王的良机”。再因“为人不忍”错
  失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机会;后因“火烧阿房宫”后想“收其货宝
  妇女而东”。当时,有智者建议他在秦地建都称王。而项羽面对秦
  宫破残,又思欲东归,还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
  之者。”此话一针见血的道出了项羽“衣锦还乡,荣祖耀宗”的观
  念。俗话说得好:“好男儿志在四方”。项羽虽然具备中国古人的
  传统思想,但他又胸怀“称帝”的大志,在他8年的浴血奋战中,始
  终是个孤独的悲剧英雄。项羽一方面想当帝王,一方面也想当人人
  羡慕的大英雄。并一心想在江东父老乡亲的面前扬名显威。这些都
  成了他难成帝业的“拦路虎”。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
  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
  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
  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
  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
  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
  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
  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
  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
  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
  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为虎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
  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
  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
  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火树银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
  ,但不管什么佳节,
  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
  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
  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后来诗人苏味道就拿
  这个做题目,写了一首
  诗,描绘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诗约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
  来。游妓皆■季,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
  诗把当时热闹的情况,毫
  无隐瞒的描写出来,好像活跃在我们读者的眼前。
  这句成语是形容灯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树银花的样子。所
  以现在凡是繁盛的都
  市,或有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灯光灿烂,都用这句话去形容它。

  天涯海角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
  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
  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
  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

  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
  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
  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
  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
  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
  过三次面。当他正打
  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
  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
  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
  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
  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
  成“天涯海角”这句
  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柴油 以为然。
  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敦领十万大军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
  ,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
  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
  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
  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
  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
  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
  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
  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
  、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

  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使关羽、
  张飞等佩服得五体投地。

  画饼充饥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
  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
  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
  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
  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
  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
  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
  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
  意思和它相近。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后来被庄子拿来形容养生的道理的寓言
  实出自《庄子》。即“庖丁解牛”实乃庄子所创之言也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
  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
  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
  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
  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
  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
  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
  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经
  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
  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
  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
  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
  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
  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
  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
  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
  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
  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

  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
  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
  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
  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
  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
  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
  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
  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智子疑邻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
  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
  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
  他家的东西。
  寓意是感情亲近与疏远往往会导致认识错误

  削足适履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
  故事
  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
  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
  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
  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
  为此而闷闷不乐。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
  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
  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
  ”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
  为国君。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
  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
  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
另一个故事是:晋献公宠爱骊
  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骗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
  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杀害了。骊姬将这两件事做
  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此时,这
  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领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
  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但他们的密谋破一位正直的大臣
  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淮南子》的作者评论这两件事说:“听信坏人的话,使父子、兄弟自相残杀就
  像砍去脚指头去适应鞋的大小一样(犹削足适履),太不明智了。

  古今名言: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柏拉图)
  ☆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
  ☆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
  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
  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
  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
  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
  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
  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
  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
  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
  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
  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
  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
  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
  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
  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
  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
  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
  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
  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
  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
  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
  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
  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
  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
  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
  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
  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
  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
  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
  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
  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
  ,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
  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
  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
  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
  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
  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
  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
  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
  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网友(2):

韦编三绝·揭杆而起·破釜沉舟·卧薪尝胆·唇亡齿寒·指鹿为马·图穷匕见·口密腹剑·负荆请罪·草木皆兵·闻鸡起舞·退避三舍·纸上谈兵·三顾茅庐·沐猴而冠·老马识途·指鹿为马·生灵涂炭·破釜沉舟·望梅止渴·完璧归赵·指鹿为马·望洋兴叹·负荆请罪·李白(铁杵磨成针)·赵括(纸上谈兵)·曹操(横槊赋诗)·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完璧归赵)·项羽(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诸葛亮(三气周瑜、运筹帷幄、七擒孟获)·祖狄(闻鸡起舞)·吕蒙(刮目相看·)关羽(千里走单骑)·一鸣惊人·卧薪尝胆·请君入瓮·一字千金·草木皆兵·背水一战(韩信)·望梅止渴(曹操)· 卧薪尝胆(勾践)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胸有成竹(文与可)

网友(3):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网友(4):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没有水,带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们渴得要命,纷纷停下乘凉,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没发现水源,曹操急中生智,传令下去说前边有一梅林,时下正是产梅子的季节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气大振而
快速前进

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大禹治水
舜统治时,中华大地经常发大水,禹上书给舜要求负责治水工作,说:“先父用堰障法治水没有收到成效,我要用疏导法治水,让水流入大海。”舜同意让禹负责治水,禹率能工巧匠开凿河道,疏导水流,治水13年终于消灭水患

掩耳盗铃
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想把他敲碎卖碎铜,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结果偷窃时被当场逮住

画龙点睛
南朝梁代著名书画家张僧繇特别擅长画龙,梁武帝在金陵建安乐寺,让张僧繇在墙上画龙,他画了四条龙栩栩如生,但都没有点眼睛。众人不解,怂恿他点上龙眼,他刚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顿时闪电四起,两条龙腾空而去

画蛇添足
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水滴石穿
宋朝崇阳县令张乖崖为官清廉,铁面无私。一次见县衙管理铁库的库吏从钱库里偷了一文钱,张乖崖认为数量虽小但性质严重,必须严惩。该官吏不服,张乖崖判他死刑并在判决书上写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网友(5):

背水一战(韩信) 完璧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胸有成竹(文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