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感表达,相对大人来说比较单一,最直观的表现方法就是哭。在孩子第一次哭的时候,家长会非常紧张的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但是次数多了之后,家长开始不耐烦,甚至开始阻止孩子哭泣。
却不知这种方式不是让孩子学会坚强,反而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造成不可逆的心理伤害。
“不许哭,憋回去”
当孩子想要的满足不了时,孩子会哭;当孩子委屈时,孩子会哭;当孩子被父母批评时,孩子会哭……总之哭是孩子情绪化的一个表现,只有正确的看待孩子哭这个问题,才能更好的教育引导孩子成长。
安安从小在爷爷奶奶的身边长大,爷爷奶奶非常疼爱他,尤其是家里只有一个孙子,对安安几乎是有求必应。在5岁之前安安就是家附近的一个小霸王,爷爷奶奶对此并不以为然,觉得孩子这样挺好。安安现在准备上小学了,父母决定把安安接到身边,找个稍微好点的学校让安安学习。
就这样,安安离开了爷爷奶奶的怀抱,来到了父母的身边。每个孩子其实都是需要父母疼的,所以这个事件对于安安而言一定是有利于其成长的。但是爸爸妈妈平时的工作都比较忙,能陪安安的时间也不多,即使是周末父母都很难有时间陪安安,都是把安安送到补习班,一周有一天陪安安就不错了,安安对此觉得非常的委屈。
所以就故意的惹爸爸妈妈生气,而爸爸也总是因此批评安安。有一次,爸爸把工作带到家里来做,安安看到爸爸在画图,跑过去看看,结果直接把爸爸的图纸拿走,还弄坏了,爸爸这时候非常生气。其实安安的本意并不是想拿爸爸的图纸,只是希望爸爸能多陪陪自己,但是这次爸爸很难考虑那么多,直接对着安安吼道:“你怎么回事,没看到爸爸在工作吗?爸爸辛苦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全被你搞砸了。”
安安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突然心里憋不住就哭了起来,爸爸就怒吼:“男子汉,一天到晚哭鼻子,不许哭,给我憋回去!”还动手打了孩子。孩子这就一边抽抽着,一边停止了哭泣。几次之后孩子只要犯错,父母批评,就坚决忍着不哭,但是性格却变得非常的孤僻,
不愿意和他人交流,做事情也显得非常浮躁。而且安安不再像一开始那样寻求爸爸妈妈的陪伴,更多都是自己一个人,而每次看到爸爸都是彬彬有礼,爸爸认为孩子懂事了,殊不知却是孩子和自身疏远了……
家长为什么不让孩子哭?
当孩子因为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而哭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憋回去,不允许孩子哭,孩子还是哭闹不止,家长就会用打来吓唬住孩子,出现这种场景的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点。
1、觉得孩子哭很烦
父母带孩子出去玩耍时,孩子的欲求总是填不满,买了这样要那样,这时家长觉得不能纵容孩子,于是告诉孩子今天不能再买东西了,但是孩子不愿意,各种耍赖无效之后,开始哭,在公共场合孩子哭是屡见不鲜的事情,这时候会投来很多人的目光,而父母这时候就会觉得孩子实在是太烦了,一听到哭声整个人都变得烦躁,为了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更多的从内心想直接阻止孩子哭泣的行为。
2、认为孩子哭就是还委屈,没认识到错误
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总因为各种情绪而哭,比如犯错了,孩子内心觉得委屈开始哭泣,家长认为哭泣正是因为内心的委屈还没有消散,明明和孩子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到现在还认识不了自身的错误,所以就会出现越哭越骂,越骂孩子越哭的死循环。
3、彰显自己的权威
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里,父母就是父母,很少有父母会和孩子平等的相处,在小时候把孩子当成一个宝贝,孩子稍微长大点,就是家长的“私人附属品”,时刻领导着孩子,为了缓解孩子哭的行为,彰显父母的权利,父母就会严厉的告诉孩子“不许哭,憋回去”。
4、希望孩子可以坚强
众所周知,在孩子渐渐长大之后还总出现这种大哭大闹行为,说明孩子的内心太过脆弱,而家长就希望通过严厉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身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再用哭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委屈,应该学会坚强的承受。可是家长却不知道这种让孩子学会坚强的方式,对孩子而言是极其残酷的。
不允许孩子哭,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
父母良好的教育,是孩子一辈子的礼物。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不当教育,反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1、孩子的情绪被压抑
哭本就是孩子释放自身情绪的一种方法,而家长在看到孩子哭的时候,严厉的要求孩子将这种情绪收回去,对于孩子而言自身的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憋在心里,那种压抑的感觉是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
2、孩子产生恐惧
当孩子委屈,难过,失望,悲伤时,本想把这些情绪都过哭流露出来,却因为父母的不允许只能委屈的憋在心里,尤其是如果通过哭表露出来,父母会呵斥,所以在有这些情绪时孩子不能哭,以此代替的是内心的狂躁,抑郁和不安。
3、影响亲子关系
父母的每一次呵斥,都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一道伤痕,伤痕的大小深浅完全取决于事件的影响,对孩子内心造成的伤害。当孩子通过哭来表达自身的情绪时,父母每一次不断的呵斥,都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孤僻,对父母感到失望,从而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不敢再去交流。
4、长大后也不会情感发泄,认为情感发泄是可耻的
从小孩子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孩子对于情感发泄的认知就是错误的,小时候所遇到的都是一些不是很大的事情,有些对孩子也造成不了太大的影响,但是长大之后,所面临的有可能是挫折,人生的一次重大事故……不会发泄情感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孩子的内心已经认为情感发泄是可耻的,那么积累在心中的不快,长此以往会有抑郁倾向。
孩子哭泣的时候,家长应该怎样做?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经常会因为内心的情感交杂而流泪,这是孩子的一种情绪表达,并不是丢人的事情,孩子不像成年人有很多的发泄方式,作为父母更应该摆正态度,耐心接受。
1、父母调整自身的情绪
在孩子哭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平静,大多数父母在面临孩子哭的时候,情绪都是惊慌失措,更多的是哄而无效,就开始斥责。其实在孩子哭的时候,父母不需要去干扰孩子,自身把情绪控制住,耐心的接受孩子的这种发泄。
2、让孩子哭完
哭是孩子的一种情感发泄,家长不要直接打断孩子去安慰他,也不要直接呵斥他停止哭泣,只要静静的抱着孩子,让孩子哭出来,把这种不满的情绪发泄好之后,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处理事情。
3、哭完之后,好好沟通
在整个过程中,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永远是爱孩子的,让孩子感受到。当孩子停止哭泣之后,父母可以和孩子好好的沟通,问问孩子为什么,究竟是怎么了,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和家长的心情都会好起来。
教育孩子,欲速则不达。孩子在哭的时候,父母越想孩子停止哭泣,就越止不住,原因是孩子的情绪发泄遇到阻碍。因此,有时候并不是孩子无理取闹,而是家长用错了教育方式。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护,也需要雷霆和雨露。我是护芽妈妈,伴您在育儿路上,给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么烦恼,需要倾诉和解决,欢迎发来私信,望我能给您带去灵感和宽慰。
假如一位母亲这样教育孩子,会导致孩子后来性格比较内向,不愿与父母倾诉心事,长期下去就有可能形成抑郁心理,慢慢的就会自我封闭,不愿意和外人进行交流,甚至还会出现精神的问题。
会导致孩子养成什么都自己扛的坚强性格,这样的性格也不是不好,只是不懂得排泄自己心里的苦楚会活得很累。
这样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变得很叛逆,也许非常有勇气,但是就没有了智慧。
这样子可能会使孩子以后不敢真正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什么不好的情绪他也只会选择憋着,我觉得孩子想哭就哭这是他表达情绪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