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和成功者为伍?

2024年11月18日 08:11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你靠近一帮不知上进的人,那么你的生活也会这样变得不知上进,当你和积极的人一起生活时,你就会被他们的积极所感染,同时变得和他们一样。

想要看一个人是什么样子的,就要看他身边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想要成功,想要致富,就要和那些成功的人为伍,向他们讨教经验,学习他们赚钱的本领和对事物的看法,改变自己的穷思维,让自己从根本上与成功者达到一致。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讲过一句名言:人是天生的城邦动物。人需要同其他人交往,没有哪一个人可以独自活此一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什么人交往,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道理很简单,虽然我们一直赞美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但污泥对荷花而言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东西,相反非常有用。对人而言,真正的道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告诉我你和谁在一起,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人。”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因为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智慧和哲理。如果你同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一起,很可能因为你在工业界也很成功,或者说你将要取得成功。但是如果你同一位盗窃犯混在一起,除了去别人家里偷东西,很难想象你们还会做些什么。我的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要拯救一个沉迷于酒精或者毒品中的人,第一步就是要切断他们与原先那些引诱他们上瘾的“朋友”的联系。事实上,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毫无疑问,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和谁在一起,不和谁在一起。

我曾经听一个日本学者手岛佑郎做过一次演讲,他演讲的题目非常震撼人:“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手岛佑郎不愧是先后在以色列和美国研究犹太商法已达30余年的资深人士。他在演讲的开头先说起了两个极短的故事: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稍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典,点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经书上那滴蜂蜜。

——犹太人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母亲同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突然起火,你会带什么东西逃跑?”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那么母亲会进一步问题:“有一种无形、无色也无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应带走的不是别的,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随着你。”

说起人为何贫穷,手岛佑郎对真正的穷人进行了讽刺:“有一种穷人算是穷到了家。他们宁愿位列一支穷人的队伍之首做一辈子穷人,也不愿跑到一支有钱人的队伍之尾去做一会儿有钱人。”

手岛佑郎的结论是:穷人羡慕有钱人积累财富的结果,却忽略了有钱人通达财路的智慧。由穷到富的转变是穷人梦寐以求的,但没有致富的思想和手段,穷人只好聊以自慰的幻想。穷人只有站在有钱人堆里,汲取他们致富的思想,比肩他们成功的状态,才能真正实现致富的目标。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和一些人相处的时候,你会感到焦躁不安、疲惫不堪,但在和另外一些人相处时,你就会觉得精神百倍,身上的不适感也会慢慢消失。这种现象绝不是偶然的,而是能量交流的结果。一个积极乐观、精神能量高的人和一个消极处事、精神能量低的人在一起,前者将受惠,而后者将损失一些能量。所以,当你在快乐的时候同一个不快乐的人交谈,过不了多久,那个不快乐的人心情会好转,而你的心情则会受到影响,即使不是马上变糟糕,但是几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后,你的心情就会逐渐变糟。

令人遗憾的是,穷人始终认识不到这个明白的道理。他们认为自己目前的状况是由有钱人造成的,因为有钱人占据了更多的社会资源,而那些资源本来有可能是属于自己的,因此穷人对有钱人不仅没有接近并向其学习的意愿,反而用一种敌意的眼光来审视有钱人。

穷人大多数都是失意者,所以他们愿意和那些消极处事的人聚在一起。同他们在一块儿,穷人不用担心自己被鄙视,因为对方大抵也是穷人,而且,彼此之间同病相怜,可以一起慨叹不幸的人生。他们聚在一起,内容无非是发发牢骚,说些人穷志不短的话,顺便像阿Q那样从精神上蔑视一下有钱人,也算是“志同道合”。这样做的唯一后果是穷人继续穷下去,而且和有钱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如果你处在一个总是与消极的人们为伍的环境里,你就会成为他们消极情绪的牺牲品。消极的人在本能上往往用消极眼光来看待充满可能性的观念,他们不单不善用这种观念,反而拼命找理由来证明它们是无法落实的。总之,他们随意扼杀观念,浪费了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有钱人和穷人相反,他们愿意和那些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在一起,和他们在一起交谈,从他们那里获取成功的经验,与他们分享获取财富后的喜悦在穷人看来,比自己强的人必定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因而他们很难走进强者,在心理上也往往妒忌强者。而从富人看来,强者可能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但强者更可以是合作的对手,是可以给自己带来资本的对手。所以富人往往会欣赏强者,在相互竞争的关系里向强者学习。

洛克菲勒集团一项都很注重用人,他们集团内部有很多比洛克菲勒厉害的人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面工作,不但不会感到压力,还随时都受到了洛克菲勒的欣赏和重用。

强者也是可以利用的,如果一味的嫉妒别人的才华比你高,而想尽办法打击的话你可能就陷进了无休止的斗争中,成为一个小人,而不能提高你的能力。欣赏你的对手,看到你不如人家的地方,提升自己,找克服对方弱点的办法,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锻炼自己的人品,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成功者无处不在,与一个注定要成为亿万富翁的人交往,你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穷人呢?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擦亮我们的双眼,善于发现那些优秀的人,并积极主动的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

艾伦是一个音乐爱好者,同时对天文学也充满兴趣,他一有空不是沉浸在音乐里,就是对着天空发呆。因此,在同学们的眼中,艾伦不是一个善交际的人。

不过,他也不是一个朋友都没有,有位金发男孩,比他低两个年级,就经常到班里来找他。因为艾伦的父亲是图书管理员,金发男孩要通过他借一些最新的电脑书籍。在借书还书的过程中,艾伦喜欢上了这个金发男孩,并经常跟他出入于学校的计算机房,一起玩编程游戏。从“三连棋”一直玩到“登月”,临毕业时,他成为了一个仅次于金发男孩的计算机高手。

1971年春天,艾伦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学习航天;第二年,金发男孩进入哈佛,学习法律。两人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经常联系,金发男孩继续跟他借书,他继续跟他探讨编程问题。

1974年寒假,艾伦在《流行电子》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介绍世界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艾伦拿着那本杂志去了哈佛,见到那位金发男孩,将“放在家里的计算机问世”的消息告诉了他。当时的金发男孩正陷入在“是继续学法律,还是搞计算机”的苦恼中。当《流行电子》杂志上的那台所谓的家用电脑画面展现在他面前后,他斩钉截铁地对艾伦说:“你不要走了,我们一起干点正经事。”

于是,艾伦就在哈佛所在的城市——波士顿住了下来,并且一住就长达8个星期之久。在这段时间里,艾伦和金发男孩夜以继日忙于Basic语言程序的编写,这套程序可以装进那台名为Altair8008的家用电脑里,并且能像汽车制造厂的大型计算机一样工作。

当他们二人带着这套程序走进那家微型计算机生产厂家时,竟然获得了3000美元的基价,并答应他们以后每出一份程序拷贝,付30美元的版税。

自此艾伦和金发男孩再也没有回到学校。3个月后,一家名为微软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在波士顿诞生,总经理为金发男孩——比尔·盖茨,副总经理是保罗·艾伦。

通往财富的路有两条,一条是靠己埋头苦干,学习,实践、总结;另一条是向已经成功的人去学习,像成功者那样思考和行事。前一种方法节省了向成功者学习的成本,但却极有可能走弯路,在时间与花费上得不偿失。而且,当一个人仅仅依赖于自己的知识、经验、资金、资源进行奋斗的时候,这条致富之路将缓慢无比。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资源耗尽,信心丧失。

有钱人走的是后一条路,通过向成功人士取经,从而踏上获取财富的捷径。行销大师赖兹说,“很少人能单凭一己之力,迅速名利双收;真正成功的骑士,通常都是因为他骑的是最好的马,才能成为常胜将军。”在有钱人的眼里,成功人士如同登山的向导,他们知道哪里有曲折,哪里有陷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成功人士的经验会帮助有钱人免除别人常犯的错误。

巴菲特并不是一开始就会购买翻番10多倍的可口可乐股票。他最初的投资经历和所有没有取得成功的投资者一样:打听内幕消息,泡在交易所看走势图表和找小道消息。但是如果巴菲特一直这样做下去,或许现在还只是一名散户,或者早已破产。巴菲特始终没有忘记向已成功人士求取真经。他先是跟随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学习,后又向知名投资专家费雪求教,并且在好友芒格的帮助下,开始形成了自己投资风格,经过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终于成为一代投资大师和世界巨富。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有钱人都曾经向成功人士学习过。他们善于吸收有关信息,不仅学习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会像他们那样去思考,以便取得他们已经取得的财富。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所说的成功人士并不仅仅局限于拥有金钱这样的东西。会赚钱当然是衡量成功人士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但在其他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也应当是成功人士。例如,美国总统布什应该是公认的成功人士,但他却并不是因为会赚钱而入选这一行列的。因此向不同的成功人士学习,应该根据他们的成就各有侧重。具体地说:向赚钱专家求救,你当然应当向他们请教致富的良方。他们可以给你有益的启示,而且他们自己也喜欢别人对他们的成功感兴趣,因为这会让他们感到受人尊重。向他们虚心求教,是你所能给他们的最大恭维。对于那些生活态度积极,精神富有的人,你需要学习的是这些成功人士对待人生的达观心态,当你在前进的道路遇到挫折,他们的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还有一些成功人士,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良好的习惯,这会让你更快地走向富有。你的一切行为、想法,以及无意识中的反应,都受着习惯的束缚。习惯往往压制人的思维,使人无法适应外在世界的变化。因此,当你认识到你有一些不良习惯,却苦于无法迅速改变时,可以找一个与你习惯相反的人,多接触,一起做事,一起研究问题,如果他善于影响引导别人,那就更好了。你会很快发现,你正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