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似乎表现的是“集体为个人而牺牲”。故事说,为了让一个美国母亲不再伤心,一支8人小分队深入敌后浴血奋战,终于把士兵詹姆斯.瑞恩安全送到母亲的面前。时间推移到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在这一天的进攻中,盟军总部发放阵亡通知单的工作人员发现:一家姓瑞恩的有三兄弟都阵亡了。而最小的小儿子詹姆斯.瑞恩也在欧洲大陆战斗,还不知生死。也就是说,瑞恩的母亲有可能连续接到四张阵亡通知单。盟军司令马歇尔将军得知此情况,他立刻下令派一只小分队去救瑞恩,决不让瑞恩的母亲再一次伤心。小分队九死一生,终于成功了。瑞恩的母亲笑了。
《拯救大兵瑞恩》要表达的也是牺牲。八个救一个,刚开始他们也有这种不理解,但最后他们愿意牺牲自己来救一个从未谋面的小战士,一个没有分量的人。他们救的是一个抽象的士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拯救世界。那种牺牲是值得的。斯皮尔伯格认为这跟《辛德勒名单》的一句话异曲同工:“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其实,也与《英雄》中“以天下为重”异曲同工。
我想,牺牲与牺牲不同。正如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管是“集体为个人而牺牲”还是“个人为集体而牺牲”,我们首先要考量的不是“划不划得来”,而是其正义性,其紧迫性。人的生命不是什么物件,可以从数量上进行比较,可以从身分的高低贵贱上进行比较。当生命与秩序和制度相比,生命高于一切。当生命有集体和人个之分,生命有身份之分的时候,我们不能用商业眼光进行衡量和比较,而要凭人类社会的良知和正义感还有紧迫性进行判断。这应该是符合“以人为本”精神的。这是我的一得之见,愿意就教于朋友们。
不能让一家里的男人死绝,要留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