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部分 默写部分 多下功夫
阅读题有技巧的,一般都有固定模式,去问老师吧
作文的话注意审题立意
中考阅读致胜30招
如何在“中考”中取得“阅读”高分?这是许多老师和同学都在思考的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谈:
(一)整体解读15招
1.理解主旨5招
(1)细观眉目(通过研究文章标题或副标题理解文章主旨)
(2)段意概括(通过概括、综合各段段意理解文章主旨)
(3)线索探究(通过分析文章线索、文路理解文章主旨)
(4)点睛品味(通过品味文章的点睛句段理解文章主旨)
(5)知人论世(通过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2.理清思路5招
(6)抓纲理目(通过分析文眼理清文章思路)
(7)分段析层(通过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8)注意标志(通过具有标志性的语句、时间、小标题等理清文章思路)
(9)关注承启(通过分析文章的承上启下句段理清文章思路)
(10)推究呼应(通过分析文章的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等理清文章思路)
3.解读写法5招
(11)探究构思(通过探究文章的构思解读文章的写法)
(12)研究笔法(通过研究文章的语言表达解读文章的写法)
(13)分析手段(通过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段解读文章的写法)
(14)关注文体(通过对不同文体特点的把握解读文章的写法)
(15)比较求索(通过同材同旨不同写法的文章比较解读文章的写法)
(二)局部咀嚼15招
1.品尝词语5招
(16)引申推断(通过词语本义和引申意义的推断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17)瞻前顾后(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18)剥茧抽丝(通过分析语境的显性、隐性意义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19)列句比较(通过列出相关句子比较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20)换词推敲(通过更换词语进行分析品尝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
2.品尝句子5招
(21)看段析句(通过分析段落意思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2)注意关联(通过分析句子本身和前后文句子的关联分析句子意义和作用)
(23)体察感情(通过体味、观察句子的情感色彩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4)考究风格(通过考察研究文章的语言风格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25)换句品味(通过更换句子进行比较品味句子的意义和作用)
3.品尝文段5招
(26)抓住核心(通过抓文段的中心句、精华句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27)通观上下(通过观察上下文段的关系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28)考察组合(通过考察句与句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29)观豹窥斑(通过把握全文意思分析文段的意义和作用)
(30)品味写法(通过品味段落的写作方法、结构方式分析文段的意义、关系和作用)
专家谈中考语文复习技巧
把握重点 巧用方法
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从前几年学生复习情况来看,在冲刺阶段,若能够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形成知识网络,答题依据正确的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做到成竹在胸,考试中是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那么,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该讲究哪些策略和方法?下面结合我们学校老师在最后复习阶段的几点做,简单谈谈:
首先,应认真“吃”透近两年的中考题。
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话题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应该怎样分析?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两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
,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
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看书读报。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
其次,在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年的答卷中都存在着一些考生不认真看原文,不能认真审题的毛病。平时做阅读练习,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抓准题眼、抓住关键词句,再作答。另外,书写也应重视,若平时书写潦草,则会在积累中出现错别字,在写作中丢掉书写分。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若平时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考试时也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丢分。
总之,“厚积而薄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答题思路,以及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当然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复习中有所侧重。若三者都能兼顾,相信你一定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亮点三:善用整句开头
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文章开头一般要“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排比句式、设问句式。或引用经典诗文,或采用含蓄隽永语句。如《时间啊,时间》的开头:“每当路过海关,倾听着宏亮的钟声,我感到时间的庄严;每当我听到学校的上课铃声,前脚刚跨进大门时,我感到时间的紧迫;每当我在迷途中徘徊,猛然抬头,却发现时间的飞逝”。《杂是一种生命的奇迹》的开头:“可曾见过,沧桑褪色的万国建筑群?可曾赏过,阳明山的紧簇春花?可曾听过,爵士乐的错杂鼓点?可曾品过,青藤阁的浓香花茶?如果倏然抹去哪些杂体,那么生活将变得多么单一、多么可怕啊!我说,杂,就是一种生命的奇迹”。《用“心”写作》的开头:“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作也一样,要写出绝妙的佳作,就得全力以赴,用心为之”。《知人者善,自知者明》的作者开头写道:“人在仰视时易低估自己,俯视时易低估别人;得意时易自狂,失意时易自卑。这些对人对己的认识显然都是错误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也贵有知人之明;不可妄自尊大,也不可轻视别人。有道是:‘知人者善,自知者明’”。
亮点四:多用中心句
中考作文评卷时间紧,任务大,阅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改作文那样细致,反复地看,往往是“一目十行”,抓观点,找要点,寻亮点。而“中心句”是展示考生主要观点,反映文章要点,显示作文亮点的最佳形式。否则,阅卷老师在特定的短时间内寻找不到你文章的主要观点的话,吃亏的显然是你。因此,一般来说,论说文的 “本论”部分的结构要么是并列式,要么是递进式,要么是正反对照式。每个段落最好用中心句开头,这样“一目了然”,层次也很清楚。有的考生还用小标题来代替中心句,也是一种办法。如《杂,也是一种美》的作者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的:杂,意味着变化;杂,意味着进步;杂,也是一种美。同是论“杂”,另一位考生在讲怎样成为“杂家”时,也是从三个角度论述的:要“杂”,就要有海纳百川的勇气和胸襟;要“杂”,就要有贯通古今的眼光;要“杂”,就要有思考,有选择,有提炼,有发展。还有一个考生则是从三个领域来谈:文化学术离不开“杂”,社会发展离不开“杂”,自然界也离不开“杂”。
亮点五:化用诗文名句
要使文章有文采,并有文化底蕴。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恰当地借用和化用诗文名句,“拿来”为我所用。这些名句,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以一当十,可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如《幸福是什么》文中有这样一段:“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这些句子不仅诠释了幸福的含义,还展示了考生的阅读广度,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在引用古诗文名句时,有的不是“明引”,而是“暗引”,即巧妙地化用。如《思念是一道风景》中写道:“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 ’的心境,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遥望故国,思念使爱国词人铁马冰河入梦来……”。
亮点六:活用生动材料
在议论文论述中,要做到“有理有据,层层深入”,必须要有充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值得考生注意的是,叙事时宁简勿繁。旧材料可“以旧翻新”,可“新瓶装旧酒”,可变换角度。如一位考生在《选择永恒》中,这样论述永恒:“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生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亮点七:插用整齐句式
在叙事说理抒情时,穿插一些整句,会使叙事简明,说理充分,情感充沛,有强烈的气势,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尤其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重点处,会给评卷老师深刻印象。如《面对大海》中:“有一种声音,是海浪拍打礁石唱出的激情;有一种蔚蓝,是海天一色铺展的宁静;有一种情怀,是面对大海激起的‘心涛拍岸’。面对大海,好像是面对一首歌、一幅画、一本书”。再如《选择》中有一段:“用心灵选择,给人一片绿阴;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对生命的膜拜,信心的追求,需要我们选择永恒。滚滚洪水中,勇士选择自身的离去却给了别人重生;浩瀚的沙漠里,勇士选择自身的辛苦却给了别人的幸福”等。
亮点八:妙用蕴语结尾
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所谓“媚语”,即富有文采、意蕴深刻的语言。有文采的结尾,耐人寻味,会让评卷老师爱不释手。如“听,那是波涛里的胜利之歌;看,那是人性之美的画卷。翱翔吧,那是整个宇宙的书卷。面对大海,聆听、欣赏、品味……”。再如“扬起生命之帆,让涛声为伴奏,扯缆绳作琴弦,掬劲风当号角,奏一曲超越时空的乐声,礁石间,狂风里,我张开双臂,用沸腾的流着我热血的心,拥抱博爱———紧紧地———一生无悔”等。
提高分数是循序渐进的,没办法临时抱佛脚,好好看看自己平时的报纸卷子哪里有错误的 然后反复去做 用类似的题目这样有助于提高分数
中考语文包括三个部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三者之间有着着十分微妙的联系,只要其中有一弱项,那么其它两项很难取得突出成绩。
基础知识包括的内容很多,决大部分都是需要记忆的。有一部分来自课本,另外一部分主要是文学方面的内存。极少一部分需要创新和理解。提高这些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多写。基础部分的范围虽然很广,但考试所占的分数比例很小,即使这样,一定要在平时把基础知识学扎实,争取在考试中不丢分。
阅读令许多同学头疼,并且也是考试中很容易拉分的内容。然而将阅读题分门别类,发现只有七、八种题型,而每一种题型又有自己的解决方法。理解分析是阅读的重点,一定要掌握方法。这种题型变幻莫测,而且具有抽象性。记叙文应该是阅读部分的难点,平时应重点练习。拿到一篇文章后,应该用两种眼光去阅读。第一遍应该做到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第二遍应该做到体味作者用词用句之妙。再去做题就轻松许多。考试时,即使时间再紧迫,也要牢记用心做题(即根据题型选择方法);而不是用笔做题(即仅凭感觉做题)。
写作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下面这种情况屡次发生在一些同学的身上,有些同学课下写的作文几乎篇篇都是范文,但一进了考场脑袋一下就蒙了,眼看着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只好把平时的作文与考场即席创作的句子生搬硬套,“拼接”成了一篇“作文”,这样肯定得不了高分。平时老师留的作文可以用2—3个小时来构思,然而考场上只有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缺少快速作文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写作练习时,应该限定时间,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时作文才能得到好的成绩。
学习语文的核心是提高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增加文学修养。敏锐的语感是学习语文的基石,锤石造句是提高文学造诣的必经之路。所谓语感,即对文章的熟练程度鉴赏水平,它是对语文学习者的最基本的要求,而达到更高的境界,写出优美的文章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