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2024年11月15日 01:47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一、对症下药,理解学困生,鼓励学困生
  学困生不一定智力低下,并不是天生就落后于别人,也不等于品德不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弄清学困生之所以落后的原因所在。从一般情况来看,有3种因素:
  1、教师方面的因素
  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适当。如在言语上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失去信心,而且给学生造成逆反心理,甚至使师生在情感上陷入对峙的僵局。久之,学生离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远,对学习越来越无兴趣,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成为学困生。
  2、学生个人的因素
  有些学生基础差又不善言谈。教师向他提出,不管怎么引导,他总是不说,产生自卑感。有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习惯,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又差,所以学习效果也差,成为学困生。
  3、环境因素
  主要是社会、家庭等原因,如有的学生天天着迷于上网、电子游戏,或经常和一些不上学的大孩子在一起,以致于染上社会不良习气,学习不求上进,思想品质落后,成为学困生。有些学生受家庭影响较大,如我班有好多学生,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或做生意,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更是“宠爱有加”,他们每天一放学就在外流浪,就连三顿饭爷爷奶奶也找不到他们,更别说受到什么家庭教育了,在外面又染上不良的社会习气,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讲文明,不懂礼貌,自私、顽固,有的甚至非常野蛮,成为思想品质上的学困生。
  要了解学困生的症结所在,摸清学困生的心理状况,更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学困生尽管学习成绩不好,但在他身上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运用各种方式,如家访,找他们谈心,通过向其他同学了解等,然后对症下药,理解他们,鼓励他们,以热情的态度去帮助他们。就如医生医治病人一样,中医学上不是有种叫“望、闻、问、切”的基本功吗?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也要对学生做到“望、闻、问、切”,察言观色,善于从学生的表情、神态、气色捕捉到学生思想动机,以便于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对思想品质上的学困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确实做到苦口婆心的地步。一旦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给予肯定,因势利导,鼓励其积极进步。例如,我班赵乐同学,说话很乖巧,见到教师有礼貌,可是看到同学不顺眼就动手打人,经常惹事,许多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但我发现,其实他身上也有闪光点,如劳动积极,头脑聪明,懂得事非,他还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他不是很善于拉帮结派吗?)。如果利用他身上的这点积极因素,那么他完全可以成为班里一位极好的管理人才。于是我安排他在班里做班长,平时经常“敲打”他,告诉他做班长应该照顾同学,遵守纪律,以身作则。有一次课间,当我经过走廊时,看到学生在教室里闹得乌烟瘴气,你推我,我推你,尖声不断;赵乐还坐在桌子上,如果用班长的标准去衡量他此刻的言行,真能使人怒气满胸。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先肯定了他近期表现不错,表扬了他的领导能力,然后分析了他今天的不良行为,指出他这种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其它同学以至整个班级。他先是不好意思,低头不语,后来向我保证说:“老师,您放心,我一定改正错误。”我知道这是他发自内心的呼喊,他有这份上进心总是难得的,我何不借此对他因势利导,给他自信,鼓励他积极上进?如今已过去一个半学期了,时间证明,赵乐这个班长确实当得很出色,而且身上那种暴躁脾气也看不到了,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在他的带领下,上学期末我们六年级被评为全校先进班集体呢!
  二、运用集体力量,启发觉悟,培养兴趣
  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光靠学困生的努力还是不够的,要运用班级集体的力量,教育其他学生在感情上亲近他们,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委派优秀学生进行结队帮助,发挥班级集体优势。这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教师可以协助学生在课外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运动方面,可以选择时间举行一些竞赛项目,赛跑、乒乓球、象棋等等。学习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科目兴趣小组,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让学困生在这些活动中有用武之地,发挥他们的特长,而且这样做可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融入班集体生活,使他们感到自己也是班里的主人。例如我班的“乒乓球能手”高峰同学,脑子很灵活,但除了乒乓球特长外,学习和思想品德都较落后,还时常违反校规、校纪,和同学一闹矛盾就动手打人,影响很坏,通过对他多次家访,并安排班里几位先进同学跟他结成对,轮流帮助他,一有进步就及时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帮助,他的坏毛病改掉了,学习兴趣也浓了,而且在同学们的鼓励下,他报名参加了一次全校举行的乒乓球比赛,并获得了第一名,不但如此,如今他的学习成绩也进入了全班前五名。
  三、以正面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每个学生都普遍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有争取好成绩赢得家长和老师称赞的心理要求,学困生也不例外。如果学习成绩经常处于低劣状态,而长期得不到这种心理上的满足,甚至受到讽刺和惩罚,厌学情绪就会逐渐占上风,这样易形成“疾师厌学”的逆反心理。有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心理实验:通过学生随机抽样选出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加以不同的言语导向和心理暗示,对于实验组的学生经常加以肯定、赞扬并暗示他们是具有超出一般人的学习能力;对于控制组却施于平常的教育。经过实验发现,原本处于同一水平的实验组经过正面教育平均成绩远远超过控制组。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贯彻以正面教育为主,不能经常给他思想上的打击和挫败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学业上的学困生,要从思想上帮助他们,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树立上进的决心和信心,帮助他们找出适当的学习方法。还要多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与任课教师之间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促使其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成绩稍有进步就及时鼓励,坚定他们改变落后状况的信心和决心,如我班同学张珊,曾因厌学而逃学一周,自己更因此而不敢回校,是她妈妈送她回校的。这样返校后,我没有批评她,而是耐心给她分析了小小年纪不上学的弊端和上学的重要性,并及时引导、督促。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个别帮助,该生思想转变很快,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对学困生用讽刺、挖苦的所谓“激将法”是绝对不可取的。那样只会引起逆反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而适得其反。
  除此之外,教育学生时还要采取循循善诱,以情感教育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在上进的过程中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我国古代教育家也说过:“亲其师,信其道。”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以一颗慈母之心走到他们中间去,要端正教育思想,要以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无私的爱,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任何简单粗暴,无情打击的态度和有损人格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对学困生要特别注重情感投资,要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首先,应与他们建立情感,从而消除孩子内心的恐惧,建立一种融洽的教育气氛,多关心他们,多帮助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鼓励他们急起直追,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关怀,从而缓解师生之间的矛盾。
  四、要抓反复,反复抓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往往有反复,因为学困生的思想基础薄弱,学习无兴趣,缺乏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加以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转变过程中情绪很不稳定,充满了反复。要反复抓,抓反复。教师必须有持之以恒,诲人不倦的精神,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经得起多次失败的考验,决不能寄希望于“立竿见影”。例如,我们班杨明同学,自觉性特别差,自控能力也特别弱,纪律涣散,学习松懈,而且大错常犯、小错不断,是班里的“名角”,几乎没有一位任课老师对他不感“头疼”。但犯错误后,承认自己错误最快的也是他,“立志”最多,然而不算数。其实,这种反复现象就是学困生的转化规律,要明白这种反复本身就是很正常的,作为教师千万不可为此生气,并觉得他们是“无药可救”,或是产生“朽木不可雕”的消极心理,相反,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毅力。当学困生的一部分消极思想一开始反攻就要及时抓,一有进步就表扬,就鼓励,常抓不懈,多方面教育,只要功夫到了,定会取得成效。我们班的杨明同学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反复抓,如今不但改掉了身上的坏毛病,还当上了纪律委员,而且学习成绩也进了上游水平。
  总之,每一位学困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并且又是班集体中的一员,因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使每位学生都得以健康全面的发展。做好这项工作,是每位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搞好班级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