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面对孩子的作业“拖拉症”
系列栏目第15篇
作者丨付丽?F
大多数有学龄儿童的家长都会有一个烦恼:孩子每天回家写作业拖拖拉拉,迟迟不能进入状态,而且家长催促多了会激起孩子更大的逆反,家庭时不时会弥漫着火药味。面对孩子的作业拖拉症,家长有没有有想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正确归因,是寻找方法、正确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小学阶段作业量正常的情况下,孩子产生作业拖拉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考虑问题的症结: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内心动力的激发、外部支持系统的完善。
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家长花点心思,并且因人而异。我六岁的时候进入小学读书,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写作业,有几次没带钥匙,就趴在外面的窗台上写字,然后哄妹妹玩。其实那时候我心里有一个隐忧,担心父母让我暂时不去读书在家里带妹妹。那时候妹妹很小,而且坚决不肯去幼儿园,后来她又生了一场非常凶险的大病,打针的时候已经不会哭了,父母实在是没办法,我就成了辍学儿童,结束了一个月的小学生生活,安心在家里带妹妹。我后来是自学并自己找校长通过考试跳级,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我的小学教育,我还记得爸妈知道这件事时候的惊愕表情。
那段在家里带妹妹的时间,恰恰是我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期。我记得妈妈给我买了塑料的数字玩具,妹妹睡着的时候,我就自己拿着玩,爸妈下班的时候,我会跟他们显摆一下我自己学会的加减法。长大后父母跟我说过,一直觉得对我有愧疚心理,那么小的孩子就必须承担家庭责任,还耽误了正常上学的时间,所以对我一直都是当做大人看待的,会尊重我的想法,哪怕很忙也会耐心解答我所有的问题。
慢慢地,数字游戏已经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我开始在家里寻找一切有字的东西,第一个被我利用的就是哥哥的旧课本。每一个字都有拼音,我会经常拿着那些字去问爸妈,他们基本就是随口告诉我怎么读,我当时觉得文字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充满了渴望和好奇,所以再次上学后简直是如鱼得水,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看柳青先生的《创业史》,一本字典,一本本厚厚的小说就被我啃完了。
早教?别盲目!
中国有一个成语“欲速则不达”,我的学习兴趣来自延迟满足,没能跟小伙伴们一起上学,看着别人每天背着小书包充满了艳羡,所以一旦得到机会后,非常珍惜,而且之前的铺垫会形成爆发力和跨越的能力。而现在过度的早教让孩子失去了很多童年的乐趣,其实从一开始伤害的就是孩子宝贵的学习兴趣。
看到这里家长们可能觉得有无数的委屈:我们也不想这样啊,可是别的孩子都去上早教班了,我们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我想说的是,孩子的起跑线究竟在哪儿?什么才是真正的早教?早教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没有想清楚,盲目跟风进入一些机构进行那些收费高、名目繁多的所谓早教是可怕的选择,就像是还没懂孩子身体是否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就胡乱给孩子吃各种补品一样可怕。
过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早教的第二个危害就是反复的刺激和重复性训练,不仅孩子的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而且孩子慢慢就习惯了被灌输,而不是自己主动去获得知识和技能,这也是后来的如果不补课加餐、正常的学校教育没办法学会的重要原因。
兴趣培养的手段很多,埋伏笔、不经意的感受美好而心向神往、持续性关注并学会欣赏、感受其中的不同之处都值得家长尝试。其实这些方法都是让孩子领略知识、技能本身的魅力。奖励手段的选择也很重要,给积分、小红花、买奖品这些外在的刺激,会产生短暂的积极效应,但是很难长期维系,所以治本之策还是指导孩子领略所学东西内涵的美。
其实这对家长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第一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在陪伴的过程中完成,第二需要自己的持续充电。如果家长不爱学习,怎么要求孩子?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非常重要。
培养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从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探讨过(点击此处,即可回顾)。但是也需要父母和老师的耐心指导,而且不能操之过急,教育其实就是等待的艺术,这种等待不是无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维克多读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老师当时有一个评语:自理能力差。表现就是书包整理的不整齐,写字速度慢,质量差,鞋带经常系的乱七八糟。看到这个评语的时候,我没有紧张,我有两个依据证明我的孩子并不差:
第一个是理论依据:
通常意义上男孩的能力形成要比女孩晚两年左右,包括动手能力,包括肌肉发育,因此男孩写字比较慢,而且从美观的角度跟女孩也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小学阶段深受老师好评的女孩子居多。如果忽视了这种差异性,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孩子,其实就会为后来的持续教育埋下隐患。
我没有让维克多提早上学,他是满七周岁才去读一年级的,在国外的教育中,让男孩晚一点上学,是母亲送给儿子的一份礼物。心智成熟度略微提高,动手能力稍微增强,就不会因为无法弥补的差异性产生“我就是不如别人,就是比别人差”的自动负性想法。这种自动负性想法一旦形成,孩子就会变得退缩和胆怯,懒散,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判断,我就是不如别人,那么就是努力也没什么用。
男孩的作业拖拉除了学习兴趣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要面对的是每天都让他有挫败感的一件事,写的不好看父母要批评,第二天老师还要批评。如果我们换位思考,这样的情境,即使是成年人,也会产生消极倦怠和惰性,那么不愿意进入状态是多么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第二个依据是事实依据:
从孩子上学我就在观察其他的孩子和家长,维克多是真正的“零基础”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别的孩子入学的时候已经可以用汉语拼音写留言条,可是他只是在学前班学习了字母,还没办法把两个字母拼在一起,但是经过短暂的一个月的学习,他已经很从容面对拼音了。
还有就是其他家长几乎包办了所有的事情,老师看到的分类整齐的书包,其实很多并不是孩子自己动手的结果。最初的一两个月非常辛苦,除了学习本身的压力,还有就是周围人对我这种教育方式的质疑:为什么不提前教孩子呢?为什么不帮助孩子整理呢?记得我当时跟维克多说,你学会的每一个字,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努力学会的,这个本身就很棒,所以上课要用心。
其实单纯的鼓励作用不大,必须同时教会孩子方法,这个观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说过。需要有配套措施跟孩子一起面对困难,而不是单纯地鼓励或者高压。当时我们给他买了一个寓教于乐的工具“咪咪拼音宝”,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就跟他一起玩,在游戏中孩子很快熟悉了拼音规则,而且很有成就感,慢慢跨越了障碍,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应用。
之前还有一个“数学宝”,我们也是跟他一起玩,而且还要有一个需要他指导和帮助的共同学习伙伴来衬托、激励他,爸爸一直很乐于扮演这个角色,小维克多经常痛心疾首地跟我说:“爸爸怎么那么不用心,连续几次都错了,都把拼音宝里面的猫咪给气哭了。”我问他:“猫咪被爸爸气哭了怎么办呢?”维克多说我:“要非常认真每一次都拼写对,这样猫咪就开心了,还有我还要教爸爸,让他少错点。”
其实我想说的是,孩子作业拖拉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我们在鼓励、在鞭策,甚至通过吼叫、打骂的高压,但是并没有给相关的辅助手段和外部的心理支持,那么所有的压力还是需要孩子自己去承受,甚至家长还给了新的的压力,那么,孩子产生逃避心理再正常不过了。这也为逐渐长大后的亲子沟通障碍做足了铺垫,孩子其实一直都觉得家长并不理解他,没有给到他需要的支持,家长给的物质上的满足其实不一定都是孩子最需要的。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之前看过维克多书桌的故事,相信你会理解,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其实需要很多策略,家庭的文化氛围、父母的言传身教,包括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方法,这些都属于孩子的外部支持系统。有的朋友可能会质疑,如果真的必须具备这么多因素才能形成好习惯,那么以前的寒门贵子怎么解释呢?就好比我在前面说的“延迟满足”吧,也同样能激发内心的动力,珍惜自己能够学习的机会。
关于学习能力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可以习得的,以后我会有专门的文章来谈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其实在前面的很多文章中也有涉及,需要时间,更需要父母放弃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不拘泥于每次考试的分数,而是真的指导孩子学会学习。
内心动力也很重要
维克多从学前班开始练习毛笔字,最初不舍得买宣纸给他练字,我就找一些写过字的纸张,自己动手在反面帮他画出米字格,让他练习用。经常就是他在那里写字,我在旁边认真地画格子。每周会给他一张宣纸写好了交给老师,我最初以为他只会珍惜那张宣纸,可是后来他的书法老师跟我说,孩子说每一张纸上的格子都是妈妈辛辛苦苦画出来的,所以必须好好写字。
让孩子自我规划
另一个心理因素是家长需要了解的,我们往往要求孩子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去写作业,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刚刚回到家里,你的上司就打电话要求你马上加班,不给你喘息的机会,一两次还好,如果每天都是这样,我估计你至少要在心里骂他一百遍了。
同样的道理,孩子刚刚放学回家,不仅身体上需要稍微放松,情绪上也需要一个缓冲和调整,这个时间段很敏感,如果沟通重要的问题也需要选择避开。跟孩子做一个契约,他可以休息一下,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再去写作业,最初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正常完成作业的时间,给他略微宽松的时间完成,然后安排一些亲子互动的游戏,如果没有及时完成作业,那么后面的亲子互动时间就被压缩了,慢慢调整,孩子会逐步提高效率,也会有一定的自我规划。
所谓规划产生的前提,就是对未来有期待,好多孩子的规划都是父母制定的,都是父母自己的期待,所以执行的时候打折扣,甚至无效就很正常了。一旦学会自我规划,产生的动力会不可估量。我曾经说,在维克多小时候我花费了很多心思,在他进入初二之后,我只负责两件事,就是吃饱和穿暖,好的习惯养成了,不仅能规划好每一天,还能着眼规划自己的未来和自己的人生,那么家长就算解放了。这也需要责任意识的培养,我在下期文章中会跟读者聊这个话题。
让孩子拥有最好的家庭教育
学而优则仕是千百年来中国的文化传统,今天的中高考制度尽管不完善,但是还是最客观的选拔人才的途径;就业的压力、惨烈的社会竞争,这些东西都沉甸甸的压在每个家长的心头,所以就会紧张、焦虑,然后转嫁压力,希望孩子遥遥领先,希望孩子成绩优秀,有一个好前程。这些想法可以理解,但不是有这个想法就一定能实现。
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来说,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和优点,了解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也是家庭教育的重点。就比如老师上课,有些孩子属于听觉型的,有的孩子属于视觉型的,还有的孩子属于触觉型的,视觉型的孩子一般最容易得到老师的好感,因为他的目光始终都会跟老师有交流,听觉型的孩子最初会被误认为是开小差,因为他基本不会有眼光跟老师交流,触觉型孩子最委屈,往往会被当做调皮捣蛋处罚。
教育应该充满人文关怀,应该尊重每个个体生命的差异,很难保证每个孩子都遇到最好的老师,但是如果我们努力,每个孩子至少可以拥有最适合自己的家庭教育、拥有最好的父母。父母通过生活细节和孩子在家里学习细节的观察、记录才能进行正确归因和判断,并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指导方法,再好的灵丹妙药第一需要对症,第二需要持之以恒。改变孩子的前提是改变自己,这就是跟孩子一起成长。
小哈有感
孩子做作业拖拉是让无数家长头疼的问题,每每发现孩子作业效率低,往往会认为孩子是故意拖延、是因为懒、因为贪玩才耽误了正经事,由此心中恼火,认为孩子出了问题。但其实,这样一股脑儿责怪孩子的行为,才是“不自省”的表现。
要知道,拖延行为的本身就是孩子在用行动告诉你:我不乐意做这件事。当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时,催促或是硬逼都只会适得其反,作为父母,更应该去想——孩子为什么不乐意做这件事?回想一下,是不是没有与孩子换位思考过?是不是干涉过多让孩子失去了自我规划?是不是会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
如果是,相信付老师本期文章会对你有所启发。
想从根本解决孩子拖沓的问题,还是要了解孩子的想法,这样才能灵活处理由课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而不仅仅是作业。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唯有给予适合孩子的、而不是自认为正确的,才能更好地解决成长路上的问题,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本期征集
应对孩子作业拖拉,你有什么妙法呢?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
我和你一样,家里也是二年级的孩子,作业拖拉磨蹭。
上面的视频说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但太笼统,我总结一下:
1,给孩子立规则。
2,让孩子自已承担他的作业任务。
上面两部分,有两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给孩子立规则。他不听不照做怎么办?
第二,什么样的规则对于孩子才是合理的,才能更好的一直使用下去。
我也不是专家,我是听了武小曼老师的,孩子作业拖拉的课程后学习得来的,我来简单分享一下,
1,规则一定是有可操作性的。如果规则制定的很详细,很复杂,孩子做不到,规则就没有用。
也就是说,规则做简单。明晰。
2,规则制定好以后,要便于家长的监督。这样才能更好的督促孩子。
3,规则做为一个规范,不能总是经常改变,这样会让孩子很盲从,缺乏具体执行的心态。就是说,总是变。孩子不愿意执行。
这都是实际指导孩子作业中的困难。 我当时指导我家儿子作业的时候,就是非常的头大,网上文章看了一大堆,都没深入,无法照着做, 后来反复听了武老师的课好几遍,现在孩子作业基本都是自已在写了。省心多了。
孩子写作业太拖拉,可以用恩威并施的办法来管教,就是用赏罚机制,比如几点写完可以给多少钱,或者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现在孩子都是金子做的,不能打不能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