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班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数学教学

2024年11月19日 16:26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们形象地称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

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数学是精确的、抽象的、具有逻辑性的,与幼儿直观化、具体化的思维特点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让幼儿带着愉快的心情主动学习数学,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理解数学,初步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是困扰广大老师和家长们的问题。

“幼儿快乐数学”丛书

全面总结、归纳了有效实施幼儿快乐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紧紧抓住“乐学”这一核心,强调幼儿的主动发展、智慧发展;让幼儿在生活中、在快乐的情境中、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互动中体验与探索,享受运用数学的快乐。

“幼儿快乐数学”丛书是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下编写而成的,分为教师指导用书(《幼儿快乐数学活动指导手册》)和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幼儿快乐数学》),按小、中、大班三个年龄班编写。

01. 有 趣 性

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以游戏、生活化的故事情节为背景,设计巧妙有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02. 操 作 性

活动指导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物、玩具等物品,精心设计隐含着丰富数学概念和属性的操作材料,在环节中注重指引教师利用不同环节和多种方式,引导幼儿通过主动观察、探索、比较、操作、表达、交往、欣赏等方法,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03. 有 用 性

有用的数学,无论是出发点还是归宿,都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切实帮助幼儿感知和体验、发现自己的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的,它可以帮助幼儿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使幼儿的生活更方便。有用的数学更考虑为幼儿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网友(2):

从小引导幼儿喜欢数学,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对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文从真实的问题情境、幼儿的游戏、各科教学的渗透、解决问题等四个方面探讨大班幼儿的数学教学,为幼儿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数学学习应渗透于真实的问题情景中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让幼儿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数学又是有用的。例如,每日点人数时,我先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本班总人数,然后再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数,五个、五个数数等。带着幼儿在上下楼梯时数一数台阶,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轻松掌握数数的技巧,培养他们的数感。玩玩具时,数一数玩具的数量,整理玩具时,按形状、颜色分类, 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并在统计表中填写。和幼儿一起散步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户外活动时,我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体育器械“球体”和“圆形”,“正方体”和“正方形”等,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玩一玩,调动多种感官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不同。我还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学习应渗透于幼儿的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满喜悦的活动,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孩子们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在班上我经常和小朋友玩以下数学游戏,幼儿很喜欢,也很适用。[2]
1.排队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10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然后在活动室里画上两个圈,变成两个“家“,让小朋友听到音乐找家,复习10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的加减计算。
2.抢椅子游戏:10个小朋友围成一个圈进行抢凳子游戏。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的概念。
3.“送信”游戏:黑板前面放着每户人家的信箱,信箱上写着1、2、3……幼儿手中拿着10以内的加减算式信封,分别去插在应放的信箱上。这种游戏可分组竞赛,看哪一组先送完。
4.数学擂台赛:可以由一个小朋友报题,让其他幼儿抢答,看谁先答出;先答出的幼儿获命题权,也出一题,其他幼儿抢答。如此下去,幼儿也很有兴趣,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幼儿的计数、语言、想象能力。
三、数学学习应渗透于各类教育活动中
各领域的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因此,我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的内容。例如,在体育活动中,以幼儿熟悉的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为基础,改变原有的一些规则,把教学目标寓于游戏之中。在游戏中还分单数、双数排列,针对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整个活动过程理想地实现了教学游戏化。另外,还可以通过手工游戏帮助幼儿认识序数。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着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蕨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四、数学学习应渗透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我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幼儿亲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积极参与动手操作,真实地与物体打交道;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操作中理解数学,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数学,使幼儿获得真实的认识与体验,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给幼儿提供超市购物的模拟情景,幼儿在购物游戏中,进行分类,并学会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如年历的认识也一样,在年历中找到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并贴上标记,孩子们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数学教学,应在日常生活中随机生成,教师要敏锐地觉察到幼儿出现的探究兴趣和关注的事物,随机生成一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数学探究活动或教育活动。教师多引导幼儿感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孩子们才会有一双发现数学的明亮双眼,一颗喜爱数学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