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2024年11月14日 14:54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或 GMF)是以转基因牛物为原料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基本上只有转基因植物食品。全世界转基因食作物种植面积农最多的是:抗除草剂大豆(占转基因植物总面积的40%)、抗虫玉米(占23%)、抗病烟草(占13%)、抗除草剂油菜(占10%)。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和出口国,迄今已批准确0多种转基因植物进入商品化生产。我国是较早进入商业化转基因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家。1998年统行结果表明,我国当时正研究开发的转基因植物有47种,涉及各种基因103种,进入田间试验植物11种,基因25。

开发利用转基因食品,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而且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还可以生产有利于人类健康和具有抗疾病等特定功效的转基因食品。但是,由于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不同,在开发利用转基因食品的同时,也引发社会各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广泛争议,对转基因食品和安全性表示关注。

1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近来,有不少人开始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1998年,Arpad Pusata教授在电视上公布未发表的研究结果宣布转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的马铃薯对试验老鼠的肝、胃和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另一些人则怀疑,人类吃了以转基因技术生产的食物后,会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1999年5月,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美国康奈尔大学昆虫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论文说:抗虫害Bt转基因玉米的花粉含有毒素,蝴蝶(黑脉金斑蝶)幼虫啃食撒有这种花粉的苦苣菜叶后发育不良,死亡率特别高。这一结果被《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报刊在显著位置转载,从而引发了“转基因玉米对生态环境是否安全”的争议。

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1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农作物及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监控,应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角度出发。自然科学方面主要包括: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是否产生危害;社会科学方面包括消费群体的观念、社会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经济贸易及文化政治等。

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主要集中在环境安全性和食用安全性两个方面。环境安全性评价的核心问题是转基因生物是否会将所转基因再转移到其它生物中,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包括:①转基因作物本身成为杂草的可能性;②转基因作物便亲缘野生种成为杂草或超级杂草的可能性;③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新的病毒或疾病;④转基因作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危害;⑤转基因作物作为外来种对新环境的入侵,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⑥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及生态过程的影响;①其他一些不可预计的风险。

食用安全性,主要包括营养成分、抗营养因、毒性和致敏性等。目前普遍公认的食用安全性评价的原则是经合组织(OECD)1993年提出的“实质等同性”(Substantial equivalence)原则。通过对转基因食品中的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的营养拮抗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与对应的传统食品进行比较,若两者之间无差异,则认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食用安全性方面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转基因羊乳汁中含有的人类凝血因子经鉴定和其它方法生产的是同一种物质,那么就可以放心地使用了。若转基因产品与传统产品不存在等同性,则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这主要考虑是否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要求对所转入基因认真研究确认对人畜无毒,不形成过敏源。根据“实质等同性”原则,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成三个等级:I级,转基因食品成分、营养价值、体内代谢途径、杂质水平和传统食品相同,或变异在已知的范围内,这类食品无需做进一步的分析评价;Ⅱ级,与传统食品极其相似,但产生或缺少某个新成分或特性,对不同成分或特性应作进一步的分析评价;Ⅲ级,与传统食品既不相同也不相似,需要作广泛的营养学和毒理学评价。

2.2 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与相应的传统食品相比,至少存在以下两个不同点:一是转基因食品中含有利用转基因技术导入的外源基因,而传统的食品中不含有;二是由于外源基因的表达使转基因食品中含有了特定的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相应的蛋白质)。

2.2.l外源基因的毒性及其水平转移问题

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含量很小,其化学组成与普通DNA并无差异。通过食用转基因食品而摄入体内的外源基因的数量与消化道中来源于其他食品中的DNA数量相比微不足道。因此,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本身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毒害作用。

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特别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被摄入人体后,水平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至肠道生物或上皮细胞,从而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非常小,“消无基因从植物转移到肠道做生物的证据”,也没有在人类消化系统中细菌转化的报道。转基因食品中的卡那霉素、新霉素和潮霉素对人类不存在抗生素医疗安全性的问题。

2.2.2外源基因编码蛋白的毒性与过敏性问题

评判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编码蛋白的食用安全性的评定,一是根据外源基因编码蛋白的化学组成判断其毒性,二是采用动物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评判外源基因编码蛋白的毒性。由于各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审批程序中,对外源基因编码蛋白的毒性评价都有严格的标准,因此通过严格审查后被批准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编码蛋白对人体均无直接毒性。

判断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编码蛋白是否致敏,可通过外源基因是否编码已知的过敏蛋白、外源基因编码蛋白与已知的过敏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免疫学上是否具有明显的同源性以及外源基因编码蛋白属某类蛋白成员而此类蛋白家庭的有些成员又是过敏蛋白等方面进行。在已被批准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编码蛋白的过敏性均已经过相关的审查,目前尚无外源基因编码蛋白致敏的证据。如转基因番茄FLAVR SAVRTM中,外源基因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编码蛋白不是人体的过敏源。

2.2.3外源基因的次生效应及其安全性问题

外源基因的次生效应是指由于外源基因的插入而对宿主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所产生的影响,现还无法对外源基因的次生效应进行控制和预测。对外源基因的次生效应可能对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产生的影响,一般采用“实质等同性”原则和个案分析程序(case-by-case procedure)进行评价分析。

3 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与管理

3.1其它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与管理

世界各国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管理的出发点,基本上都是在保障人类健康。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的同时,促进其发展,使之为人类创造最大的利益。主要分为三大类:①松型的管理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其管理原则是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与非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没有本质的区别。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和出口国。其管理生物技术和转基因食安全性的机构是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USDA)和环境保护局(EPA)。FDA和USDA价结果表明,美国销售使用标签。FDA认为,科学评价结果,美国销售的所有含有生物技术成分的食品与普通食品一样安全,公众应该继续树立对转基食品的信心。②严厉型的管理模式。欧盟国家的管理原则是假定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有潜在的危险,所有与其有关的活动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并针对基因工程技术制定新的法规。1997年5月15日,欧洲议会过了《新食品规程》的决议,规定欧盟成员国上市的转基因产品必须要有GMO标签,包括所有转基因食品或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标签内容应包括:GMO的来源;致敏性;伦理学考虑;不同于传统食品的成分、营养价值、效果等。1998年9月11日,欧盟增补了标签指南,规定来转豆类和玉米的食品(目前不包括食品添加剂,如大豆卵磷脂)必须有标签;如果食品的原料及在加工过程中没有添加转基因成分,则标示非转基因食品。2000年1月11日,欧盟在其《官方公报》上发布50/2000号法规,对某些不严厉的管理模式。除上述国家以外,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管理法规和办法处于正在逐步建立的过程中即不宽松也不严厉。

3.2 中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与管理

我国现代生物技术起步晚,但发展很快,相继在烟草、水稻、西红柿、棉花等作物上试验成功并处于国际领先研究水平,一些转基因作物已投入商业化生产。1998年国内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仅1.67万hm2,1999年超过了13.3万hm2,2000年仅转基因抗虫棉的栽培面积就超过了26.7万hm2。国产转基因食品抗病菌甜椒、耐储存西红柿已上市。市场上有些食品中含有国外进口转基因作物的成分,并且,这些食品也很可能不知不觉地早已上了我们寻常百姓的餐桌。

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一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推动国际国内的研究开发,反对借口生物安全限制生物技术的发展或构筑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对生物安全问题的广泛性。潜在性、长期性、严重性予以高度重视,坚决反对单纯追求商业利益、局部利益的行为,同时充分考虑伦理、宗教等诸多社会经济因素,以对全人类和子孙后代长远利益负责的态度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1992年卫生部颁布了《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转基因食品生产审批缺席和标识方法。1993年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对转基因生物进行安全性评价,制定安全控制方法和措施。1996年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从保护我国农业遗传资源、农业生物工程产业和农业生产安全的角度,对转基因作物的实验研究。中间研究、环境释放或商品化进行管理。为此,

农业部成立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公室和农业总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从1997年起,受理在中国境内从事基因工程研究、中间研究、环境释放或商品化进行管理。为此,农业部成立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从1997年起, 受理在中国境内从事基因工程研究、试验、环境释放和品化生产的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安全评价与审批,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商品化生产进行了严格的安全评价。至2001年,农业部已经受理了10批共700多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评价申请。

2001年,我国又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并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从2002年3月20日起,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大豆、番茄、棉花、玉米、油菜等5种农作物及其产品(如大豆油)需采用规范中文标明转基因成分才能加工和销售(见表1),未标明或不按规定标明的,不得进口或销售,同时要按危害程度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分级。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微生物或者其产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分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直接标注为“转基因××”。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标注为“转基因××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为转基因××”。用农业转基因生物或用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分的产品加工制成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或者标注为“本产品加工原料中含有转基因××,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

表1我国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

分 类 目 录

1 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

2 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

3 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

4 棉花种子

5 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

总之,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在管理上持谨慎态度,在研究上则予以支持。但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在转基因食品方面仍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大众对转基因食品的重要性和安全性认识不足;虽然有关职能部门早已制定了转基因食品的管理规定和制度,但实际落实远不尽人意;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估的有关技术规则研究不够。因此,应加大工作力度,以利于转基因食品健康发展。

网友(2):

首先应该了解基因改变的原理,突变,放射性元素,这些在食品里是肯定不能发生的。
你吃香蕉就会变成三倍体动物么,当然不会。
你吃的转基因熟菜有放射性么?搞笑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被证实的公理,一切都会朝着有利的方向进化。
水稻为什么是杂交的好?转基因了啊
为什么都说混血儿漂亮,基因跨度大,可以减少很多隐形基因导致的疾病,并且获得更多优秀的基因。

网友(3):

最重要的和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转基因时使用了病毒载体,这些病毒载体是否会突变编码一些有毒蛋白现在还是未知的。我觉得你得放着对方这方面的提问。

网友(4):

转基因食品确实存在基因漂变的可能性,你不要盲目乐观。

网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