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815年,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了具有一定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政治体系——维也纳体系。当时的欧洲列强俄、英、普、奥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在欧洲划分了势力范围,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在资本主义发展与革命运动的冲击下,维也纳体系瓦解。
②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在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过程中,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先后形成,帝国主义强国间争夺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过了战后初期动荡。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新的世界秩序——凡—华体系,这一体系虽然充满了各种矛盾,但它保证了1923——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③20世纪3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1929年德国工业生产再次超过英法,1933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重新加入了帝国主义争霸的行列,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组合。德、日、意结成了侵略集团,冲破了凡—华体系,不断发动对外侵略。英、法、美面对法西斯的步步紧逼,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推行退让妥协的绥靖政策。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西方国家的绥靖交相助长,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④二战中,苏美英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盟国之间在政治上互相协商,军事上互相配合,物质上互相支援,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当然,由于同盟的参加国具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反法西斯的共同目标之外还追求不同的利益,因而同盟内部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大战中期主要围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大战后期集中表现在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上。然而,打败法西斯毕竟是共同的主要目标,因此协调战略,互相支援的联合趋势始终占主导地位。最后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⑤二战后期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时同盟的基础动摇,美苏两大国之间的全球战略分歧逐渐扩大,战时同盟发生分裂。世界主要矛盾由二战中的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联盟的生死较量变为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全面对抗。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经历了雅塔尔体系建立、美苏冷战、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两大阵营的分化和三个世界的形成,美苏争霸、苏东剧变。
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结束。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着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多极化、世界矛盾复杂化、经济斗争尖锐化、武装冲突局部化,是当前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
☆三次国际关系格局的比较
名称 含义 操纵国 总体特征 历史评价
维也纳体系 指由维也纳会议总协议而形成了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 英俄 欧陆大国“势力均衡”英占优势 1.是一种历史的反动:①要恢复被革命破坏的旧统治秩序;②任意宰割弱小国家和民族。2.客观上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战胜国暂时调整在欧洲西亚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英法美 英美争夺世界霸权 1.是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新安排,是20世纪世界政治整体化趋势的最初反映。2.没有改变世界基本格局,西方列强依然压迫剥削落后国家和地区。3.没有消除大国矛盾反而埋下更大祸根。
雅塔尔体系 二战后世界大国按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精神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 美苏 美苏两极控制世界 1.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对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推动作用。2.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转移
时期 时间 主要事件 总体特征 主要矛盾
欧洲中心舞台的确立和延续 15世纪~17世纪下半期 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西欧国家与亚非拉殖民地的矛盾
17世纪下半期~18世纪中期 英荷战争、英法战争 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英殖民霸权的建立 从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中期 拿破仑战争、反法同盟、维也纳体系、克里米亚战争、美国扩张 列强积极争夺世界殖民霸权和欧洲霸权 从英法矛盾到英俄矛盾
19世纪晚期~一战 两大军事集团、一次大战、美建立西半球霸权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
欧洲中心舞台的动摇和转移 战后初期~20年代 干涉苏俄、殖民体系动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赔款问题 帝国主义战后分赃,确立国际统治新秩序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东西方矛盾
20世纪30年代 德日扩张、英法美绥靖、局部战争、大战爆发 法西斯势力崛起,世界战争危险日近 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到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矛盾
两极格局的兴衰和新趋势 20世纪40~50年代 反法西斯同盟、雅尔塔体系、联合国、两大阵营、冷战、朝鲜战争 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从对立到联合,又从联合走向对抗 从同盟国、轴心国矛盾到北约、华约矛盾
60年代~70年代 美苏争霸、美欧日三足鼎立、第三世界兴起 从两大阵营到三个世界 从美苏矛盾到南北矛盾
从80年代至今 第三世界发展,殖民体系崩溃、苏东剧变、多极格局发展 从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发展 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矛盾
重难点分析
☆世界政治格局的含义、形成的原因
①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体系内部都充满各种矛盾,实际是一种不稳定的国际关系的暂时状态。实力的消长,国家的兴衰不可避免,国际关系的格局和中心舞台也就随之改变。
②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取决于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打破旧的力量对比,推动新的政治力量平衡的形成,同时主要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综合国力的对比,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认识:
①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②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③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
④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例如,19世纪封建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斗争,20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构成了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一条主要线索。
☆美国的扩张史:
(1)美国独立后到19世纪中期(内战前)。19世纪上半期美国领土扩张以北美大陆为主,通过赎买、武装颠覆或发动战争等手段,大力进行领土扩张。到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已从大西洋扩展到太平洋沿岸。对拉丁美洲,早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排斥欧洲列强向美洲扩张,反映出美国要统治整个美洲的野心。
(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内战中北方战胜南方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再加上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刺激与推动,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装上双翅,对外扩张的野心随之壮大。这个阶段美国的扩张还是以拉美为主。
(3)“一战”后到“二战”。“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一战”后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凭借其经济实力对外推行“金元外交”,妄图支配世界各国。进入30年代,美国因经济危机打击,为保住其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外宣布“中立”,实质是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二战”中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作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4)“二战”后至今。“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军事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原子弹。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厚的黄金储备,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并通过关贸总协定,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在欧洲采取“冷战”,在亚洲赤裸裸发动侵略战争,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与抗争。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推行,美美苏争霸局面出现。从资本主义世界来看到70年代帝国主义阵营出现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已不像以前那样可以随意支配、影响西方盟国。这段时间美与苏的争霸互有得失,各有胜负。
☆20世纪西欧的世界霸权兴衰及其原因
20世纪对西欧霸权来说是从顶点上不断衰落并最终崩溃的过程。
(1)一战之前,西欧(主要是英、法)的世界霸权达到了顶点。其原因是:西欧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拥有当时先进的政治制度,工业革命奠定了其领先世界的坚实基础。尽管战前英、法工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但其综合国力仍很强大,而且英、法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殖民帝国。
(2)两次大战之间,西欧的世界霸权开始遭到削弱。原因:“一战”从政治、经济和殖民体系方面削弱了西欧,丧失了世界经济霸权,世界金融中心也转移到美国;政权受到革命的威胁;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沉重打击了殖民体系;美国的挑战。但英、法联合日本暂时阻止了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3)“二战”之后,世界霸权最终结束。原因:“二战”极大地削弱了英法等国,使之经济遭到很大破坏。更重要的是“二战”使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最终使西方的殖民地体系迅速崩溃。美国国力猛增,乘机利用西欧的衰落试图从各方面控制欧洲,推行其全球霸权政策,最终取代西欧称霸世界。
例题解析
〖例题〗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了概括能力。要求考生把20世纪前半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概括为“争夺”和“勾结”两大特点,这属于对特点的概括。还要概括出这一体系不能维持世界和平的原因和破产的原因,这属于对原因的概括。
〖答案〗列强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为分赃和争霸而相互争夺。例如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主张,并拒绝法国关于结盟的提议;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和远东进行激烈的争夺,等等,其二是为了共同利益而互相勾结。例如共同策划对苏联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通过《九国公约》共同支配中国等。
因为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列强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战胜国和战败国的尖锐矛盾,最终必将打破暂时的均势,破坏世界和平。
1935年德国无视凡尔寨和约的规定,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后又出兵莱茵不设防区。日本违反《九国公约》,妄图吞并全中国,1933年退出了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
⊙该文章转自[历史风云网]:http://www.lsfyw.net/Article/HTML/3386.html
(1)一战后世界格局:一战宣告了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之后建立起来的“维也纳体系”的终结,产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二战后世界格局: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 (3)冷战结束后,出现一超多强局面,第3世界国家崛起,世界多级化开始形成.
概述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一战结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特点:欧洲中心,美日崛起
二战结束: 雅尔塔体系:特点:欧洲衰落,美国霸权,苏联争夺
“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局面,多个中心,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