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先秦的《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扩展资料: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扩展资料:
《诗经》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是指十五国的民歌,是《诗经》的精华。毛泽东在《沁园春·雪》当中有这样一段话:“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就是“国风”,这借代十五国风,“骚”指“离骚”借代《楚辞》,所以“风骚总体解释为传统文化。
“雅”为诗中人的雅乐,正声雅乐分为小雅和大雅。贵族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丧颂。赋的手法是指铺陈,直言其事,也就是说不用比和兴来直接叙述,但是在直接叙述的时候,往往借用渲染和夸张的手法。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相当于今天的一些修饰方法,像比喻、比拟、通感等。兴是比较有特点的,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相当于现在理解为借景抒情。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先秦的《诗经》,第一部诗文总集是梁昭明太子编的《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