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择业和就业竞争激烈的当下,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家长包括社会媒体都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帮助大学生实现迅速就业,常常谆谆教导大学生们不要挑肥拣瘦,可以“先就业再择业”……想不到蓦然之间,“慢就业”已经成为不少学生的选择,不由得令人感慨万千。
毕业以后不马上就业,而是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表达了现在的一些年轻人更加理性选择职业、渴望全面了解社会的意愿。年轻一代的大学毕业生中,不少人已经不再把毕业挣钱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他们的眼光更加长远,选择利用毕业后的几个月到一年时间广泛地接触社会,对社会的思考和人生的规划都更加清晰。
“慢就业”虽好,却还有一部分毕业生的“慢就业”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具体而言,除了目标明确的主动“慢就业”之外,还存在对自身职业定位有偏差、所学专业与职场需求不匹配、被网络虚假信息蒙蔽而做出错误求职选择等多重隐忧,一旦处置不当,极易成为“被慢就业”。
要想减少“被慢就业”的发生,还需综合施治:大学毕业生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有关部门要切实打击各类虚假招聘,尤其是对于那些因为没有明确目标而彷徨迷惘的大学生而言,如何有效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帮助他们明确职业规划,更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