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性质不同、种类不同,具体如下:
一、意思不同
1、贡生
贡生是指明清时期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人。
2、监生
监生是国子监监生员的简称,是指明清两代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
二、性质不同
1、贡生
贡生寓意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性质相当于举人副榜。
2、监生
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清代可以用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
三、种类不同
1、贡生
种类分为恩贡、岁贡、优贡、拔贡、副贡、例贡。
2、监生
明朝分类:举监、贡监、荫监、例监。
清朝分类:恩监、优监、荫监、例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贡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监生
贡生和监生区别:设立时间不同、对象不同
区别一、设立时间不同
隋朝于605年首次开的贡生科;监生其名始于唐代。
区别二、对象不同
贡生指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监生指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贡生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贡生,中试者皆称贡生。唐朝时以贡生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贡生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元、明、清时,贡生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贡生。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贡生及第;二、三甲,分赐贡生出身、同贡生出身。
扩展资料:
贡生发展历程:
隋、唐时,“贡生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
宋代以前,贡生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贡生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贡生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意亦不可以重考。
从唐朝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算起,到1905年废除科举,近1300年的时间里,贡生都是中国政治的主角。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监生
百度百科-贡生
监生, 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 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
贡生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