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农村多功能和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资料

英文最好
2024年11月22日 23:39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艺术

一、新农村建设中搞好环境艺术设计的
重要性
第一,好的环境是人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农村环境艺术? 农村环境艺术就是
由村镇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化、开放性空间
等物质实体构成的空间整体视觉形象,多指农村
环境景观。农村环境艺术和城市环境艺术是不同
地域、不同规模但是同一性质的问题。村镇和城
市这两个词虽然不是一个意思,但都是人类生活
聚居的场所,都是人工条件支配或控制了自然条
件的一种环境。人们这种改造自己生存环境的活
动,改造得好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改造得不好
就会产生“视觉垃圾”。
农村环境艺术与村镇规划有重要的区别,并
不是做好了村镇规划就可以代替好的农村环境艺
术,从而产生优美的村镇景观。从城市设计的角
度看,农村环境是四维的研究和解决建筑形式、色
彩、质地等的美学问题。在这方面很多无可争议
的实例,如:云南的丽江古城,之所以成为人们争
相一睹的旅游热点,就是因为它完整保存着宋末
元初纳西族民居建筑风貌,古朴典雅的民居建筑
群,依山傍水,参差错落,五花石街巷曲折幽深,四
通八达,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巧夺天工的人的
智慧于一体,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三万居
民世居古城,创造和保留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形成独具魅力的“东方威尼斯”。又如,苏州水乡的周
庄、浙江乌镇等都是因为景观特色才成为举世瞩
目的旅游胜地的。
第二,好的农村环境景观是一个地区文明水
平的直接体现。村镇景观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对城
市产生着直接影响。因此,村镇景观在某种意义
上是体现一个地区审美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优美的环境也是良好人居环境的必要
条件。以往,农村是由普通民居和一些公共建筑
生成的村镇,就是为人的聚居和活动的场所,其建
筑形式首先受经济承载力的影响,其次考虑使用
功能的需要,最后才考虑审美的需要。如今,农民
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审美观念逐渐加强,但是
由于审美能力和品位问题而花钱营造了“不如
意”。特别应当说明的是,并不一定美的建筑就
一定比不美的建筑费钱,粉墙黛瓦可能比瓷砖和
琉璃瓦更便宜,但在一定的环境中给人的感觉可
能更舒服些。
二、新农村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环境艺术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
要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逐步实施,并在实施过
程中警惕一些问题的产生。
第一,“形象工程”带来的“短视意识下的美
化运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果不加以正
确认识,则很可能被部分急于追求“政绩”的干部简单理解为“宽马路,大洋房”,而给五千年的中
国农村大地的生态和乡土遗产景观带来不可逆转
的“损害”。这样“改造”的后果,不仅达不到预期
的效果和目的,还会使农村集体以及个人背上沉
重的包袱,弱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等目标,影
响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发展经济”前提下的“国土安全格局
的破坏”。人与土地的和谐关系是“和谐社会”的
根基,这种和谐关系体现在健康安全的生态过程、
秀美朴实的自然环境、人对土地的精神寄托和归
属感。一方充满诗意和精神灵秀的土地是民间信
仰和民族认同的基础。中国国土下述两个特点使
维护和谐社会基础的任务艰巨异常:第一,本来脆
弱的土地生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巨量的人口,
有限的资源,特别是土地和水、林地资源,几千年
不断的开垦,使中国土地生态异常脆弱,自然灾害
频繁。历史上,因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的情形往
往是社会不安定因素,而城镇化对土地的侵占又
将使这种人地关系矛盾更加突出。第二,五千年
的土地充满了精神含义,是草根信仰的载体。古
老的土地上,由于世代人的栖居、耕作,留存了丰
富的乡土遗产景观,一条小溪、一座故园家山、一
片圣林、一汪水池,都是一家、一族、一村人的精神
寄托和认同。这些乡土的民间的遗产景观,与他
们的祖先和先贤的灵魂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草
根信仰的基础。然而,在过去城镇化和乡村建设
的过程中,由于认识问题的肤浅和缺乏科学发展
观的指导,乡土生态和文化景观遭到破坏,脆弱的
中国大地生态景观和不可或缺的乡土遗产景观历
经磨难。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洋文化”肆虐及对历
史遗留文化精华的否定,令人心痛。当今,全球化
的浪潮席卷世界各地,全球化已是人类进程中不
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已
无法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那样,不仅不能
发展,甚至不能生存。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
一个不断扩大文化交流的过程。当代的每一个国
家和民族,都纳入了世界范围的多元、多向文化交
流之中,拒绝交流是不可能的。但文化交流过程
中所产生的文化接触、文化冲突、文化移植、文化
融合等问题,应引起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足够的
重视。在这个全球化的大市场中,“文化国界”愈
发显得重要,因此,建立在东西方文化对比、交流
大环境下的新农村的乡村景观建设,相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应更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更
加强调由文化的差异为地区所带来的价值和吸引
力。这就需要在继承自身乡村文化遗产的前提
下,能够很好地整合同质文化和异质文化,并勇于
文化创新。否则,在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化的
繁茂之地,或许就只能看到历史文化的只毛片羽。
第三,政府主导下的“大包大揽”。科学发展
观要求“以人为本”,新农村环境建设同样也要求
“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坚持村民自
愿原则,各级政府只能引导和扶持,调动农民的积
极性,决不能起包办和替代的作用。在规划设计
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充分征求农民的意见,按照村
民自主、自愿、自立、自我组织、自我觉悟、自我改
造的过程进行,还应防止站在城市的角度去要求
农村环境的艺术改造,避免出现城不像城、村不像
村的结果,要从新农民、新农村、新农业的角度去
审视和制订,以农民得到实惠为根本出发点,并且
作为评判标准。
第四,如何建设新农村,现在的理论探讨有待
完善。首先,表现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上,现在的
常见提法建议加上“生态良好”一项,成为生产发
展,生态良好,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
件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其次,是基础设施,这牵
涉到投资结构的问题,即投资的时空分布。区域
内的农村聚居形态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投资如果和符合规律的农村形态结合,则会比较
合理。否则,如果是“撒胡椒面式”的投资,则投
资的回报率低,且可能有负作用。举个极端的例
子,如果一个村子位于生态脆弱的山区,如果要修
路,投资很高,还可能会破坏生态,如果是非常重
要的生态保护区,可能把当地小村落的农民迁出
比较合理。
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特色开展环
境建设
新农村建设现在已拉开大幕,但新农村环境
要建设成什么样,怎样建设,如何做好,这些问题
都需要探索。吴仁宝领导的“华西村”是新农村
建设的一个典型,固然,“华西村”成绩斐然,但是
否将“华西村”的环境建设大规模“克隆”就能建
设成新农村? 值得实事求是思考。要确定新农村
的合理形态,首先要用环境艺术设计方法研究农
村的环境建设。根据环境异质性原理,依次确定
需要保护的耕地的范围,生态用地的范围及农村建设用地的范围,由此确定基础设施的走向。工
业应适当集中于城镇体系结点上,建设生态工业
园。如果全国大部分村庄学“华西村”模式,必然
是一种分散发展工业的模式。这种模式会增加环
境保护的难度,增加物流成本,降低土地使用效
率。可以想象,污染向农村的扩散会恶化农村生
态环境。“华西村”模式较适用于工厂分散治理
具有良性经济价值的情况。理想的是根据当地实
际情况和特色开展环境建设。如:
(一)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农村环境
这是最重要的环境形态,不仅关系到村镇自
身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进而
影响到农村总体形象。在这些地区内的村镇其环
境应该是作为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本
身处在风景之中,所以环境设计要遵从风景名胜
景观的需要,要融入风景,互相衬托,成为景观构
成要素之一,而不要成为景观的冗余。在一个风
景名胜区内不同地点的农村,其环境感觉是“平
和质朴”还是“精彩入胜”,要根据环境总体需要
来规划。总的看,风景名胜区内的村镇环境艺术
设计应该基本作“平和质朴”设计方向来处理,以
免喧宾夺主。但需要营造景观高潮的地方,则应
该“精彩入胜”、“画龙点睛”。
(二)广大平原地区的农村环境
这部分地区地貌平坦,没有起伏变化,给村镇
环境艺术设计留出了广阔天地,相对于风景名胜
区内的村镇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可以相对独立地
考虑村镇景观。因此,每一个村镇都可以在体现
区域总体风格统一,体现地区民居建筑语汇特点
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变化。但都应该有符合人们
视觉美感要求的聚散、疏密、错落、对比、曲直、主
次等构图意识,有形式、密度、肌理的审美韵味。
一个村落、一个小镇要有富于变化的天际线,有主
景建筑或标志物,使村镇成为地景的高潮,主景建
筑成为村镇环境的高潮。
(三)城市边缘地区的农村环境
紧邻城市周边的村镇应该作为城市设计的内
容来考虑,因其所处位置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在一
定程度上是互相因借的关系,所以与风景名胜区
内的村镇环境有相同的性质。但不同之处在于其
景观形式上可以更加多样化,建设标准应该更高
一些。形成园林化的村镇,把每个村镇都变成城
市周边的大花园。
同时,无论何种农村环境形态,都离不开园林绿化。实际上,植物提供的不规则的轮廓线、“软
性”的质感恰恰是建筑表现出来的“规则”、“硬
质”的对比、衬托和补充。在农村环境设计上,园
林绿化提供了“任意”空间,宜疏则疏,宜密则密,
宜掩则掩,宜露则露,只要需要,任意摆布,至美为
上。所以,村镇环境建设要用足这个手段。
四、新农村建设中搞好环境艺术会收
到相得益彰的效益
搞好了新农村的环境艺术建设,会给农村及
农民带来其本身以外更多的好处。
环境建设搞好后,可以利用优质环境资源发
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多种形式,使农民得到
很多方面的好处。
(一)农民得以休闲放松
到外地甚至外国旅游,固然不错,但那往往要
花费较多的金钱和时间,而且人也常常跑得很累。
选择到邻近的乡村休闲旅游,其实更能体现休闲
的本质意义,更能让身心得以放松。
(二)农民增收明显
城市居民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驱车到离
城市不远的乡村去体验农村恬静的生活,欣赏村
庄的田园之美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时尚的休闲方
式,这为农村经济带来新的活力。通过加强农村
环境的艺术建设,可以大大改善农村环境,农民可
以依靠优美的,并具有特色的农村环境来发展如
农家乐形式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有些村原来农
民人均收入一年只有二、三千元,开展了“农家
乐”项目后,人均收入增至五、六千元甚至万余
元。当地农民在为游人提供优美环境、舒适服务
的同时,也改善了自身的生活、居住条件。
(三)促进了农村面貌改观
有些原来“脏、乱、差”的村庄,通过新的艺术
设计建设,通过整治变得干净、整洁、漂亮。而在
一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育比较好的乡村,更
是已经开始涌现出一批特色蔬菜种植户、特色畜
禽养殖户等,带动了不少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
业、服务业。
(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如果能很好的统筹规划农村环境建设布局,
则不仅可推进一大批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可
以使休闲旅游业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
点和新农村建设的新的支撑点。这也是缩小城乡
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五)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从改变农村“脏、乱、差”着手,从改水改厕、
实现人畜分离等身边的小事做起,对农村环境卫
生进行综合整治。加强环境艺术建设,发展生态
旅游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发展商品经济的新经验
新观念,使他们掌握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
开阔眼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要加强对
农民的教育,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养成
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良好
的环境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
参考资料:韩传亮,曹春英,王移山,王茜,郭西燕,张敏: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艺术

网友(2):

出一些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