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信息化的理论分析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一般而言,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所有手段的总和。和信息一样,作为信息处理手段的信息技术自古有之,本文的信息技术特指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具体来讲,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其它的高新技术如: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比较而言,信息技术具有产业化程度最高、发展最为成熟、渗透性最广、最深以及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最为紧密等特点,由此决定了无论是对宏观和国民经济还是对微观的企业管理,信息技术都发挥着其它高新技术难以比拟的影响力。信息技术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便促成了信息系统的诞生。信息系统是指依据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的方法,将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管理领域以实现对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存储、加工、使用的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负责从组织内部和外部搜集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形成有用信息,以预定方式提供给各管理层次(以中层管理者为主)用于管理控制的人机系统。
2.企业信息化的定义和特点。企业信息化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对落后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因此,信息化不是一般意义上新技术运用和革新,而是更高层次上的全新革命。企业信息化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企业信息化包括:资本市场、供应链、客户价值、知识市场以及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知识管理、企业电子商务门户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企业信息化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其次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传输到相关的决策人手中,为企业运作决策提供依据;第三,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组织管理信息化、设计与加工应用信息化;最后,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包含了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设备采购、网络建设、软件选型、应用培训、二次开发等过程。
二、信息化建设对煤炭企业的作用
1.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管理从某种角度讲,就是对信息的处理。由各个管理层相互联系形成等级链、矩阵链,就链条上的某一个环节而言只是发挥着信息的收集、挑选和转发的“中转站”作用。如果这些工作由正规的信息系统来承担,反而会更快、更准、更全面。缩短等级链的长度和矩阵的规模,简化人为的协调,即可提高效率。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可程序化的决策与无法程序化的比值约为80∶20。这说明企业中的大部分数据和信息是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数据终端设备进行集中处理,从而促进重要决策的集中化,提高决策的速度和质量。
2.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决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正确的决策必须依靠及时、准确的信息,因此,信息获取的手段和方式就特别重要。通过建立本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系统,并借助因特网与外部的信息系统相连,企业可以迅速获取国内外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发现新的机遇和潜在的风险,快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迅速发现和掌握市场变化情况,掌握原材料价格信息,以减少投资风险;了解本行业新的科研成果,实现科技成果从大学和科研机构向企业的转化。
3.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在煤炭企业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管理结构中,各层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也是垂直进行的,很少横向联系。网络的应用,可以使上下级间的沟通直接进行,同时也允许横向交流或越级交流,交流的形式极为灵活。这样,原来金字塔型结构中的许多中间层次(环节)将减少或消失,职能部门进行有机的结合,对辅助人员需求减少,管理组织机构向扁平转变,管理的效能大大提高。
4.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大企业的竞争领域。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环节,缩短路径距离,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和分销商改变供货方的交易成本,分销商改变供货商可能面临更换信息系统的成本。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的壁垒,构成对新竞争者进入的壁垒。
5.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培育学习型组织。员工通过各种内部的信息库来获取知识,形成思想,然后经过员工之间,尤其是小组成员间的交流讨论,实现知识刷新,提高工作效率,并将新知识存储在企业信息库中供其他员工学习和利用,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不断提高整个组织的学习力,最终达到整个组织的整体素质持续提高的目的。
三、煤炭企业信息化实施对策
1.建立本企业的计算机网络,选择好信息系统软件。企业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的通道和信息化的基础,要根据企业技术力量和应用要求,选择主流技术和设备。同时,选好符合企业实际的系统软件。
2.建立本企业大型的动态数据库。在网络上建立人事、财务、销售等大型的数据库,大力挖掘企业的信息资源,搜集企业各个方面的信息,按信息系统的要求,进行归纳、整理,纳入数据库中,让大量的、有价值的、有序的信息在网上流通,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3.建立本企业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包括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等。
4.建立新型的符合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要求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关于这一问题前面已经谈到,信息系统必须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工作流程与之相适应。基础网络和数据建立起来了,下一步主要的工作就是按信息流要求对传统的工作流程如生产环节、销售、管理运营进行改造,建立迅速、高效的生产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和竞争激烈的市场。
5.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动态,逐步建立网上交易手段。当前,以Internet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已成为国际商业活动的核心内容,1998年,我国政府也已将电子商务纳入规划。这对于煤炭企业既是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可以从使用电子邮件、国际联机信息服务开始,逐步发展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如接受订单、划拨货款等。
此外,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提高企业决策者的信息意识;二是信息化建设要从本企业实际出发,统筹规划,量力而行;三是加强企业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四是企业管理要科学化、规范化和组织机构合理化;五是加强信息的开发利用,做好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六是确保资金的投入。
浅析政府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工作重点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政府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应当以激发中小企业信息化内在动力、加大扶持力度和营造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三个方面作为工作重点,并阐述了这三个方面工作重点的具体措施。
主题词:政府 企业 信息化 工作重点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40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都占到全国的50%以上。随着数量的增加和实力的提高,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信息化提升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仍不理想,信息化应用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据统计,我国4000多万中小企业中,真正建立独立网站的企业只有37%,在这37%企业中,也仅仅只有85%用于宣传或查询信息,用于电子交易的只有11%。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更是薄弱。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识淡薄、动力不足。目前有许多中小企业,还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能系统地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知识;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信息化效率不高,短期内见不到收益,因此企业信息化缺乏动力。据IDC最近一期《SaaS—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快捷之路》白皮书显示,在130家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有42.3%的企业尚未实施企业信息化,而“公司规模太小、还无需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对提升业务或管理效果不明显”则是这些中小企业拒绝信息化的主要两个原因。
2、资金与专业人才的缺乏。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虽然机制的灵活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及时的转型,但无论从事何种行业,资金永远是遏制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与资金问题同样严重的是专业人才的稀缺。中小企业涉足领域广,而专业的网络人才绝大多数聚集于IT类企业,专业人才分布的严重失衡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
3、外部环境瓶颈的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政策性环境,是由政府营造的环境,如政策法规环境、财政税收环境、宣传教育环境等;一类是支撑性环境,是由商业支撑平台提供的环境,如支付环境、信用环境、物流环境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条件尚未成熟,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信用支付等环境和条件还不完善,外部环境瓶颈进一步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因此,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主要制约因素,政府应当以激发企业信息化动力、加大扶持力度和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三个方面作为工作重点,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
一、多管齐下激发企业信息化的内在动力
政府作为外力在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采取多种措施激发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否则中小企业就会觉得信息化“没用”,对信息化不感兴趣。
1、加强宣传,普及信息化知识。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许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多层次的信息化知识宣传、培训和推广。特别是要加大对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力度,增加企业的信息化知识,提高企业对信息化认识水平,强化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激发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
2、培养典型,以典型示范和引导。中小企业注重经验,更加适合用示范和体验的方式,让他们形象生动地感知信息化,亲近信息化,让他们看到信息化实实在在好处。因此政府要大力培养和宣传推广一批实现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也可以介绍一些失败的案例,让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覆其辙。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依赖于生存的命根就是产品,扩大自有品牌的覆盖范围,在短期内提高知名度,以适合的价格将适合的产品送到适合的客户手中,是中小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中小企业现实需求。而尽快的扩大品牌效应,缩短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开展电子商务是基本条件。以电子商务建设这种让中小企业能够迅速看到收益的方式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无疑是信息化建设最能让中小企业接受的方式之一,也是激发中小企业开展信息化的动力源泉。
4、推动大型骨干企业信息化的带动作用。大型骨干企业的业务需求,是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牵引力,它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明确,应用效果显著。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与骨干企业的系统对接,可以分享骨干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链信息化的整体优势,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因此政府应当推动大型骨干企业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带动作用。
5、制定措施鼓励中小企业主动进行信息化改造。把诸如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认证和资格认定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挂钩。对获得有关认证和认定的企业,要定期考核它们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不达标者取消其荣誉和优惠政策。还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信息化,鼓励企业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来实现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互,办理有关事务。
二、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扶持力度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实力不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面临很多因难。因此需要政府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加以扶持。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资金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主要困难。因此政府应当对管理规范、产品市场前景好、信息化投入大的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并通过提供贷款担保、无息贷款、财政补贴、免税、奖励等方式对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扶持。
2、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政府应当加大信息化教育投入,依托公共网络平台构建职业教育平台,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加强同各大专院校的合作,为中小企业培训信息化人才。同时企业也应当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创造引进、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3、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援助。引导和鼓励大型软硬件供应商、服务商,实施面向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中小企业适用,价格实惠、功能实用、服务周到的产品和技术,支持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
4、积极扶持高水平的咨询机构。专业咨询机构具有较好的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除了能给予企业以正确的系统实施方法的指导外,还能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给予系统规划、流程重组、软件选型、风险控制、项目组织实施等全过程的帮助。
三、积极营造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政策性环境,是由政府营造的环境,如政策法规环境、财政税收环境、宣传教育环境等;一类是支撑性环境,是由商业支撑平台提供的环境,如支付环境、信用环境、物流环境等。信息化建设,不光靠企业自身的实力,还得靠政府的支持。政府有责任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指导作用。一要制定计划,要把企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规划,以此为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二要制定政策和标准,政策可以鼓励和调动企业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制定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可以加强企业自律。
2、加快基础建设,改善网络环境。一要加强统一规划,抓紧建设宽带区域网络,统筹协调多主体建设的宽带网络,建设网络交换中心,提高网络互联的带宽和交换的业务量。二是要大力发展宽带接入网建设,实现将宽带接入网作为普遍服务的基本目标。三是继续建设和完善公用信息平台,建设平台汇聚节点,形成覆盖全区的网络互联、信息交换的基础设施,促进各种公用、专用网络与公共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通过以上三个措施可以降低网络成本,让企业明白信息化的门槛并不是那样的高不可攀,进而会加速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3、建立服务体系,发挥中介作用。一要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推广和服务体系,针对企业不同层次的需求,采取培训、咨询等多种形式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二要鼓励发展一个具有竞争环境的应用服务行业和市场,让服务提供商通过市场机制全面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这样可以使服务提供商给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让中小企业也能很好地进入。三要对企业信息化的普及提供有效和全面的培训机制,努力营造社会信息化氛围,让广大人们走近信息化,接受信息化。
4、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的安全。
5、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证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能充分发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应加快建立网上银行、网上税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网上运输体系、配送系统等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
6、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是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运行的保证。政府应制定和颁布的内容包括: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电子文件的规范、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其他身份辨认程序、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权、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法律法规,以保证电子交易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交易。
7、丰富信息资源,完善信息服务。企业对网络的应用水平,不仅与网络基础设施有关,还与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信息服务的水平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政府和企业上网水平低,网络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在信息的形式、内容、针对性等诸方面还不能满足企业的多种需求,信息服务的方式和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要继续推动政府和企业上网,丰富政策信息和商务信息;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增加信息服务品种,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8、参与国际合作,构建国际框架。我国政府要积极参与由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举行的双边、多边谈判和有关法规、标准的制定工作,认真研究并借鉴国际经验,吸取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努力尽快创建一个既适合我国国情体现我国发展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企业信息化发展框架,作为指导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