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2024年11月23日 07:40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不断地研究之中。长期以来,最权威的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曾有一颗直径7-10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如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因此而灭绝了。

小行星撞击理论,很快获得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一个发生在久远年代的陨星撞击坑,这个事实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点。今天,这种观点似乎已成定论了。

但也有许多人对这种小行星撞击论持怀疑态度,因为事实是:蛙类、鳄鱼以及其他许多对气温很敏感的动物都顶住了白垩纪而生存下来了。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恐龙死光了。迄今为止,科学家们提出的对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想已不下十几种,比较富于刺激性和戏剧性的“陨星碰撞说”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一、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二、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三、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四、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五、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大量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六、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网友(2):

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的中生代爬行动物。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
恐龙在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

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 草食者
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恐龙灭绝的原因
关于恐龙绝种的真正原因,自古以来即众说纷纭,但都没有一个一定的论点,因此到目前为止仍究是一个未解的谜题,在此仅将一些较为人所知的说法分述如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533018.html?si=1

网友(3):

火山爆发可能是恐龙灭绝主因

阅读次数:320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8-12-17 07:03:36

--------------------------------------------------------------------------------

新华社电 科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恐龙灭绝主要是因为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造成的,但美国研究人员12月1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长期持续的火山爆发可能是造成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学家凯勒在研究报告中说,经过多年对“K-T界线”岩层的研究发现,白垩纪—第三纪时期发生的印度德干地盾系列火山爆发是造成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科学家所称的“K-T界线”是指介于白垩纪与第三纪之间的界线,大约出现在6500万年前。印度德干地盾系列火山爆发持续时间长达近3万年。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6500万年前,一颗名为Chicxulub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大爆炸导致恐龙灭绝。1991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发现的一个远古陨星撞击坑进一步支持了这种观点。

但凯勒认为,经过对“K-T界线”岩层沉淀物的研究发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间发生在“K-T界线”形成前约30万年,但它并没有造成生物灭绝;相反,印度德干地盾系列火山爆发的时间与“K-T界线”形成的时间最接近,所以有理由认为,火山爆发才可能是造成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

《科学时报》 (2008-12-17)

(本周值日编辑 张宏霞)

网友(4):

回答 共 5 条
恐龙在距今6000万年——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晚白垩纪至新生代古新世纪初就已经全部灭绝。

关于恐龙的灭绝,人们曾经设想过许多种原因。有说是恐龙爱吃含有大量的生物碱的被子植物,以致体内生物碱蓄之过多中毒而死的;有说是食物链崩溃,庞大的恐龙得不到足够多的食物维持生命,导致灭绝;有说是气候的突然变冷,使习于温暖气候的恐龙来不及适应,因而死亡,等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地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说在白垩纪末天外飞来一块巨石(陨星),砸到地球上,给地球造成了一场巨大的环境灾害,终致生物大量灭绝,包括恐龙。此后,这一猜想因得到鱼黏土层中新发现的所谓“铱异常”的支持,很快热遍全球。

据研究,亲铁元素铱在地球岩石圈中丰度仅为0.001p.p.m.,但在陨石中却高出几百倍,为0.65p.p.m.。鱼黏土层中的铱含量更高,竟达65p.p.m.,超过地球岩石圈中正常值几万倍!而在其上1.2米的地方,铱含量又回到了背景值。人们因此认为,在形成一厘米厚的鱼黏土层的一万年内,地球上发生了某个造成“铱异常”的突发事件。那事件,除了是一块铱含量特别高的陨星砸上地球,并带来了漫天铱含量特高的烟尘,使之飘落于全球外,还会是什么?这就是当时许多人对鱼黏土层中铱异常的“唯一合理解释”。

自1981至1982年间,科学家们先后开过四次专门会议,来讨论“大型天体撞地”问题。最后形成的共识是:造成地球上恐龙和其他许多物种同时灭绝的罪魁祸首,是一颗直径在十公里以上的大陨石。

经过计算,他们认为,像一颗哈雷彗星量级(即十公里以上、一万亿吨量级)的大型天体,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其撞击能大致相当于4000亿吨TNT炸药,或者200亿颗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地球表面积是五亿平方公里,哈雷级天体一次撞击释放的能量分配到地球表面,便相当于每平方公里爆炸40颗广岛原子弹。因此得出结论说:“毫无疑问,这样的撞击要毁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但是,这能经得起实质性的推敲么?

恐龙并非“瞬间”灭绝

对上述假说的疑惑,来自五个方面:

其一,“陨石(彗星)撞地”,属于一种“瞬间型”灾难。它的发生是“瞬间”的,它发生以后造成的环境灾害,也是“瞬间”的(即其所引发的烟尘也好,大火也好,“热空气”也好,氰污染也好,只能持续十年八年,最多存在百年千年,相对于以亿年计的地质纪年,实为“一瞬间”的事)。而恐龙和其他众多生物的实际灭绝,是发生在那可以发掘到大量动物遗骸的C-29-R期地层的整个形成期。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和磁性地层学证实:该地层形成的时间跨度为50万年。一块大石头,砸在地球上,即使其“撞击能”达到200亿颗广岛原子弹爆炸那样的量级吧,但该“超巨型原子弹”引发的能量灾害能在地球上持续50万年之久,使该C-29-R地层在50万年的时间内,始终在陆续地接受恐龙和其他生物的大量遗体,这可能吗?

其二,“铱异常”为标志的“天体撞地”灾难属“瞬间灾害”,它发生在C-29-R地层所代表的50万年间的某一短暂时间里,而由该灾害形成的“铱异常”地层,却仅属该弱磁地层中一个薄薄的小层次。如果天体撞地这一“瞬间灾害”,是发生在C-29-R地层形成的后期,那么,在该“瞬间灾害”及其“铱异常”尚未出现之前的C-29-R地层期前期,那许多已被灭绝的生物,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其三,在地层发掘中,有一个事实是人们清楚的,即:造成“大灭绝”,使C-29-R地层接受到恐龙和其他生物大量遗骸的沉积时间,是在“铱异常”地层出现之前,而该时沉积地层中的铱含量却很低(实际测定值,为0.3p.p.m.,与深海沉积物中“宇宙铱”背景值相同)。如果说,“瞬间灾害”的发生时间是在整个C-29-R地层期的前期,是这灾害在前期即杀灭了恐龙等生物,尔后,待恐龙等大量生物均已死绝,海洋中那标志“生命死寂”时期的鱼黏土层沉积期也开始来临,飘浮在空中的大量含铱烟尘才陆续沉降,从而最终形成了铱含量特高(高出正常值几万倍)的那一厘米厚的鱼黏土层,那么,令人费解的是,这烟尘为什么死死地停留在空气中,始终不降落到地面上来,直待地面上的恐龙和其他大量生物于若干万年时间里死绝了,它才优哉游哉地一股脑儿落地,并仓促地于一万年时间内形成了那薄薄的鱼黏土层呢?也就是说,它为何要在空中悬浮若干万甚至数十万年之久,不随恐龙尸体一起沉积呢?这,不是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么?

其四,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发生过不止一次。资料显示:距今5.05亿年前的寒武纪末,浅海底栖爬行或游泳的三叶虫的60个科,有三分之二突然灭绝;4.4亿年前奥陶纪将要结束时,几乎所有的珊瑚和鱼类以及25%的物种灭绝;3.7亿年前的泥盆纪行将结束时,许多鱼类和70%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消失了;2.48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海生生物的50%的科、75%的两栖类的科和80%的爬行类遭到了灭绝厄运;更有资料说,二叠纪向三叠纪过渡时竟有多达95%的古生物被一扫而光。而在更早的前寒武纪后期,也曾发生过生物大规模灭绝事件,其时,繁荣的五彩缤纷的埃迪卡拉动物群的绝大部分,被突然消灭。假如是“天外来客”一次次毁灭了地球上的生命,则造成这么多次生命毁灭的“天外来客”,它们又都落在地球的什么地方了呢?“撞击说”学者们能在地球上找到一些相应的“撞击坑”,给我们具体地指出来么?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什么地史上的物种大量灭绝,总是发生在地壳变动和地史纪年的转换期?难道,那些总爱造访地球的“天外来客”,也懂得“挑日子”来拜访地球吗?

其五,生物遗骸形成化石埋藏需要地层快速封掩而形成“绝氧”的地质条件(按:该条件还必须是软性的泥沙质覆盖物而不能是大石块类的,否则,诸如恐龙蛋之类化石便不可能获得保存)。试想,那天外来客撞到地面后即使掀起了“万丈烟尘”和八九级大地震,那灾害的“主灾区”也仅涉被砸的地球半球,它绝不能在全球范围造成生物灭绝及相应地表“快速封掩”的地层活动。只要这地层(主要是泥沙)的“快速封掩”不能及时出现,即使大量生物被“热空气”或“氰化物毒化了的水和空气”杀死了,那暴露于空气中的尸体也会迅速氧化、腐烂,形成不了化石。可是,现在的古生物发掘,不仅在被撞击论者视为大陨石降落地的地中海(或墨西哥湾)所在地区的地球一侧,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如非洲、欧洲、北美等地),而且,与之相对的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球的另一侧,也发现了大量的白垩纪恐龙(包括恐龙蛋)与古生物化石埋藏,这是为什么?

大灭绝的真实成因

在谈论古生物演变发展问题时,我们不应忘记一个人,他就是比达尔文早了半个多世纪的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1806年他给学生上课时说:“你们迄今认为物种始终不变而与宇宙同样古老,这是因为:第一,一般人皆有如此见解;第二,你们看到的所有生殖方式产生的子体,其存活的性状都必定与祖先肖似。但是你们忽略了,生物之所以能代代相传而不生变异,完全是由于这些个体周围环境变更不大所致。我们个人的生命过于短暂,不能看到地球表面的各种重大变动,如地球本体或气候的变动等,这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发生。……其实,物种的固定完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环境不变,物种能不变;环境变了,它就不能不变。〃

拉马克把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知灼见同生物进化联系起来,并注入到进化观中去了。那就是——环境意识。

在地学研究中,我们曾反复强调过,倘若“地球膨胀”在地史上是真实发生的地球演化运动,地学各领域在该演化运动中虽然会有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不同的演化表现,但原因却是共同的;那么,要想为地史上的恐龙灭绝(包括其他生物灭绝)及新物种诞生事件解谜,也一样必须寻找其共同的原因。

关于恐龙灭绝,二十年前我曾画过一张“四曲线图”——

第一根曲线,地球上已知的造山运动曲线:波峰,表示造山运动的高潮期;波谷,表示造山运动的间歇期(即相对静止期)。

第二根曲线,地史上的古生物灭绝与新物种出现曲线:波峰,表示古生物的灭绝期;波谷,表示新物种的出现期。

第三根曲线,地球上已知的大冰期与间冰期曲线:波峰,表示高温的间冰期;波谷,表示低温的大冰期。

第四根曲线,地史时期地球膨胀周期曲线:波峰,表示地球膨胀高潮期;波谷,表示地球膨胀间歇期(即相对静止期)。

将这样四根曲线画在同一张纸上,人们会立即看到一种“巧合”,即:所有曲线的“峰巅期”,在时间上均完全对应;所有的“峰谷期”,在时间上也完全对应。

这就是说:但凡生物大灭绝发生的时候,必是地球上那一时期造山运动正盛的时候,大洋发生膨胀达到高潮的时候,全球气候正处高温的“间冰期”的时候;而但凡新物种产生的时候,又必是那一时期全球造山运动高潮过去,地球进入大地构造运动相对静止,大洋扩张也趋平静,全球气候进入低温的大冰期的时候。

高度对应,资料确凿。任何人将此四个看似互不相关领域里的已知资料拿来作图,都可得到如此对应的“四曲线图”。

所以我们说,恐龙灭绝,是由一场空前的地质大灾难造成的。但那绝不是什么“不可预见”的“天外来客”所致,而是因为地球膨胀,因为地球又一轮膨胀——白垩纪晚期达到最高潮的地球第八膨胀期“中大西洋膨胀期”膨胀高潮的到来。该期膨胀在全球各大洋胀出了大量的新地表,剧烈海底扩张所带来的大面积海底熔岩出露和陆地的火山喷发,造成了全球从陆上到海洋的生态环境大灾难,在持续了数十至上百万年的膨胀高潮期内,陆续杀死了众多物种(包括恐龙)。其后,膨胀高潮期过去,被海底熔岩毒化和搅动的海水逐渐冷却,地面和空气也得以降温,于是低温期到来,恢复平静的海水也迅速将所含各种熔岩喷发物(包括由岩浆上涌带来的高含量铱元素)沉淀。从而,一个含铱量奇高的“鱼黏土层”才得以在全球海洋中形成。而那时,陆上也好,海洋中也好,大量生物早已死绝,故其沉积下来的薄薄一厘米厚鱼黏土中,除了一些早先死去的、零碎的鱼骨头外,什么生命也没有,只能如实地记录着一个“死寂的海洋”。

这就是发生在中生代末的大灾变和大灭绝。
你自己不是知道!怎么还问?
是在中生代白垩纪的后期开始灭绝,距今大概70百万年。(7000)
在新生代古近纪前全部灭绝,距今大概65百万年。(6500)
6400万年

网友(5):

恐龙在距今6000万年——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晚白垩纪至新生代古新世纪初就已经全部灭绝。

关于恐龙的灭绝,人们曾经设想过许多种原因。有说是恐龙爱吃含有大量的生物碱的被子植物,以致体内生物碱蓄之过多中毒而死的;有说是食物链崩溃,庞大的恐龙得不到足够多的食物维持生命,导致灭绝;有说是气候的突然变冷,使习于温暖气候的恐龙来不及适应,因而死亡,等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地学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说在白垩纪末天外飞来一块巨石(陨星),砸到地球上,给地球造成了一场巨大的环境灾害,终致生物大量灭绝,包括恐龙。此后,这一猜想因得到鱼黏土层中新发现的所谓“铱异常”的支持,很快热遍全球。

据研究,亲铁元素铱在地球岩石圈中丰度仅为0.001p.p.m.,但在陨石中却高出几百倍,为0.65p.p.m.。鱼黏土层中的铱含量更高,竟达65p.p.m.,超过地球岩石圈中正常值几万倍!而在其上1.2米的地方,铱含量又回到了背景值。人们因此认为,在形成一厘米厚的鱼黏土层的一万年内,地球上发生了某个造成“铱异常”的突发事件。那事件,除了是一块铱含量特别高的陨星砸上地球,并带来了漫天铱含量特高的烟尘,使之飘落于全球外,还会是什么?这就是当时许多人对鱼黏土层中铱异常的“唯一合理解释”。

自1981至1982年间,科学家们先后开过四次专门会议,来讨论“大型天体撞地”问题。最后形成的共识是:造成地球上恐龙和其他许多物种同时灭绝的罪魁祸首,是一颗直径在十公里以上的大陨石。

经过计算,他们认为,像一颗哈雷彗星量级(即十公里以上、一万亿吨量级)的大型天体,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其撞击能大致相当于4000亿吨TNT炸药,或者200亿颗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地球表面积是五亿平方公里,哈雷级天体一次撞击释放的能量分配到地球表面,便相当于每平方公里爆炸40颗广岛原子弹。因此得出结论说:“毫无疑问,这样的撞击要毁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但是,这能经得起实质性的推敲么?

恐龙并非“瞬间”灭绝

对上述假说的疑惑,来自五个方面:

其一,“陨石(彗星)撞地”,属于一种“瞬间型”灾难。它的发生是“瞬间”的,它发生以后造成的环境灾害,也是“瞬间”的(即其所引发的烟尘也好,大火也好,“热空气”也好,氰污染也好,只能持续十年八年,最多存在百年千年,相对于以亿年计的地质纪年,实为“一瞬间”的事)。而恐龙和其他众多生物的实际灭绝,是发生在那可以发掘到大量动物遗骸的C-29-R期地层的整个形成期。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和磁性地层学证实:该地层形成的时间跨度为50万年。一块大石头,砸在地球上,即使其“撞击能”达到200亿颗广岛原子弹爆炸那样的量级吧,但该“超巨型原子弹”引发的能量灾害能在地球上持续50万年之久,使该C-29-R地层在50万年的时间内,始终在陆续地接受恐龙和其他生物的大量遗体,这可能吗?

其二,“铱异常”为标志的“天体撞地”灾难属“瞬间灾害”,它发生在C-29-R地层所代表的50万年间的某一短暂时间里,而由该灾害形成的“铱异常”地层,却仅属该弱磁地层中一个薄薄的小层次。如果天体撞地这一“瞬间灾害”,是发生在C-29-R地层形成的后期,那么,在该“瞬间灾害”及其“铱异常”尚未出现之前的C-29-R地层期前期,那许多已被灭绝的生物,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其三,在地层发掘中,有一个事实是人们清楚的,即:造成“大灭绝”,使C-29-R地层接受到恐龙和其他生物大量遗骸的沉积时间,是在“铱异常”地层出现之前,而该时沉积地层中的铱含量却很低(实际测定值,为0.3p.p.m.,与深海沉积物中“宇宙铱”背景值相同)。如果说,“瞬间灾害”的发生时间是在整个C-29-R地层期的前期,是这灾害在前期即杀灭了恐龙等生物,尔后,待恐龙等大量生物均已死绝,海洋中那标志“生命死寂”时期的鱼黏土层沉积期也开始来临,飘浮在空中的大量含铱烟尘才陆续沉降,从而最终形成了铱含量特高(高出正常值几万倍)的那一厘米厚的鱼黏土层,那么,令人费解的是,这烟尘为什么死死地停留在空气中,始终不降落到地面上来,直待地面上的恐龙和其他大量生物于若干万年时间里死绝了,它才优哉游哉地一股脑儿落地,并仓促地于一万年时间内形成了那薄薄的鱼黏土层呢?也就是说,它为何要在空中悬浮若干万甚至数十万年之久,不随恐龙尸体一起沉积呢?这,不是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么?

其四,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发生过不止一次。资料显示:距今5.05亿年前的寒武纪末,浅海底栖爬行或游泳的三叶虫的60个科,有三分之二突然灭绝;4.4亿年前奥陶纪将要结束时,几乎所有的珊瑚和鱼类以及25%的物种灭绝;3.7亿年前的泥盆纪行将结束时,许多鱼类和70%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消失了;2.48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海生生物的50%的科、75%的两栖类的科和80%的爬行类遭到了灭绝厄运;更有资料说,二叠纪向三叠纪过渡时竟有多达95%的古生物被一扫而光。而在更早的前寒武纪后期,也曾发生过生物大规模灭绝事件,其时,繁荣的五彩缤纷的埃迪卡拉动物群的绝大部分,被突然消灭。假如是“天外来客”一次次毁灭了地球上的生命,则造成这么多次生命毁灭的“天外来客”,它们又都落在地球的什么地方了呢?“撞击说”学者们能在地球上找到一些相应的“撞击坑”,给我们具体地指出来么?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什么地史上的物种大量灭绝,总是发生在地壳变动和地史纪年的转换期?难道,那些总爱造访地球的“天外来客”,也懂得“挑日子”来拜访地球吗?

其五,生物遗骸形成化石埋藏需要地层快速封掩而形成“绝氧”的地质条件(按:该条件还必须是软性的泥沙质覆盖物而不能是大石块类的,否则,诸如恐龙蛋之类化石便不可能获得保存)。试想,那天外来客撞到地面后即使掀起了“万丈烟尘”和八九级大地震,那灾害的“主灾区”也仅涉被砸的地球半球,它绝不能在全球范围造成生物灭绝及相应地表“快速封掩”的地层活动。只要这地层(主要是泥沙)的“快速封掩”不能及时出现,即使大量生物被“热空气”或“氰化物毒化了的水和空气”杀死了,那暴露于空气中的尸体也会迅速氧化、腐烂,形成不了化石。可是,现在的古生物发掘,不仅在被撞击论者视为大陨石降落地的地中海(或墨西哥湾)所在地区的地球一侧,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如非洲、欧洲、北美等地),而且,与之相对的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球的另一侧,也发现了大量的白垩纪恐龙(包括恐龙蛋)与古生物化石埋藏,这是为什么?

大灭绝的真实成因

在谈论古生物演变发展问题时,我们不应忘记一个人,他就是比达尔文早了半个多世纪的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1806年他给学生上课时说:“你们迄今认为物种始终不变而与宇宙同样古老,这是因为:第一,一般人皆有如此见解;第二,你们看到的所有生殖方式产生的子体,其存活的性状都必定与祖先肖似。但是你们忽略了,生物之所以能代代相传而不生变异,完全是由于这些个体周围环境变更不大所致。我们个人的生命过于短暂,不能看到地球表面的各种重大变动,如地球本体或气候的变动等,这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发生。……其实,物种的固定完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环境不变,物种能不变;环境变了,它就不能不变。〃

拉马克把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知灼见同生物进化联系起来,并注入到进化观中去了。那就是——环境意识。

在地学研究中,我们曾反复强调过,倘若“地球膨胀”在地史上是真实发生的地球演化运动,地学各领域在该演化运动中虽然会有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不同的演化表现,但原因却是共同的;那么,要想为地史上的恐龙灭绝(包括其他生物灭绝)及新物种诞生事件解谜,也一样必须寻找其共同的原因。

关于恐龙灭绝,二十年前我曾画过一张“四曲线图”——

第一根曲线,地球上已知的造山运动曲线:波峰,表示造山运动的高潮期;波谷,表示造山运动的间歇期(即相对静止期)。

第二根曲线,地史上的古生物灭绝与新物种出现曲线:波峰,表示古生物的灭绝期;波谷,表示新物种的出现期。

第三根曲线,地球上已知的大冰期与间冰期曲线:波峰,表示高温的间冰期;波谷,表示低温的大冰期。

第四根曲线,地史时期地球膨胀周期曲线:波峰,表示地球膨胀高潮期;波谷,表示地球膨胀间歇期(即相对静止期)。

将这样四根曲线画在同一张纸上,人们会立即看到一种“巧合”,即:所有曲线的“峰巅期”,在时间上均完全对应;所有的“峰谷期”,在时间上也完全对应。

这就是说:但凡生物大灭绝发生的时候,必是地球上那一时期造山运动正盛的时候,大洋发生膨胀达到高潮的时候,全球气候正处高温的“间冰期”的时候;而但凡新物种产生的时候,又必是那一时期全球造山运动高潮过去,地球进入大地构造运动相对静止,大洋扩张也趋平静,全球气候进入低温的大冰期的时候。

高度对应,资料确凿。任何人将此四个看似互不相关领域里的已知资料拿来作图,都可得到如此对应的“四曲线图”。

所以我们说,恐龙灭绝,是由一场空前的地质大灾难造成的。但那绝不是什么“不可预见”的“天外来客”所致,而是因为地球膨胀,因为地球又一轮膨胀——白垩纪晚期达到最高潮的地球第八膨胀期“中大西洋膨胀期”膨胀高潮的到来。该期膨胀在全球各大洋胀出了大量的新地表,剧烈海底扩张所带来的大面积海底熔岩出露和陆地的火山喷发,造成了全球从陆上到海洋的生态环境大灾难,在持续了数十至上百万年的膨胀高潮期内,陆续杀死了众多物种(包括恐龙)。其后,膨胀高潮期过去,被海底熔岩毒化和搅动的海水逐渐冷却,地面和空气也得以降温,于是低温期到来,恢复平静的海水也迅速将所含各种熔岩喷发物(包括由岩浆上涌带来的高含量铱元素)沉淀。从而,一个含铱量奇高的“鱼黏土层”才得以在全球海洋中形成。而那时,陆上也好,海洋中也好,大量生物早已死绝,故其沉积下来的薄薄一厘米厚鱼黏土中,除了一些早先死去的、零碎的鱼骨头外,什么生命也没有,只能如实地记录着一个“死寂的海洋”。

这就是发生在中生代末的大灾变和大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