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分子,在相同温度下,分子的能量并不完全相同,有些分子的能量高于分子的平均能量,称为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是活化分子不一定发生有效碰撞。不是反应物分子之间的任何一次直接作用都能发生反应,只有那些能量相当高的分子之间的直接作用才能发生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某反应具有的活化分子数由该反应的活化能Ea决定。
1、反应浓度越大,能参与反应的分子量越多,活化分子也越多,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越大,进而加快了反应速度。例子:两个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碳酸氢钠,然后加入等量的盐酸,浓度分别是1mol/L,2mol/L,没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完全反应了,肯定是浓度高的先反应完毕。
2、温度越高,提高的能量越多,分子容易激发成活化分子增加有效碰撞,反应速率加快。例子:把1中的浓度均为1mol/L,一支水浴加热,一支不加热
3、催化剂的作用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Ea),说的粗俗点,平时普通分子要成为活化分子,要考试100分才可以,现在考60就可以(呵呵,前提是试卷的难度不变),当然分子更容易变成活化分子,从而进行有效碰撞形成化学反应。例子:KClO3制氧气,一个加催化剂MnO2,一个不加。
没什么时间 就提点一下吧 在相同条件下 浓度,温度越高 溶液中的活化分子的浓度就越大 反应速率就越快 催化剂对活化分子的浓度没影响 催化剂有正负 正的加快反映速率 负的相反 可用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三个烧杯 一个加热 一个加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一个做对照 另取一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 比较气泡的多少 自己再整理整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