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高手进!

2024年11月23日 04:01
有4个网友回答
网友(1):

十八章(砭时)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译文:大道废弃,才会提倡任意:智谋出现,才会产生伪诈;六亲不和睦,才有孝子慈父;国家混乱,才会出现忠臣。

老子认为,大道是顺应自然知道,而仁义、智慧、大伪、孝慈、忠臣之类都是在自然之道破坏、私有制产生以后的昏乱现实中出现的,是对大道的背离和否定,社会发展了,私欲却增多了,因此,老子竭力提倡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知道。

十九章(治国)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富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杜绝和抛弃聪明巧智,百姓可以得到百倍的利益;杜绝和抛弃仁义,百姓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杜绝和抛弃巧诈私利,盗贼就不会存在。这三者,以为文饰,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让百姓有归属之地:显现并坚守朴素,减少私欲,杜绝世俗之学,就不会有忧患。

老子认为,儒家得圣智、仁义、巧利,是统治者扰民的“有为”,是欺骗百姓的的“文饰”,是搜刮民利、六亲不和、产生盗贼的起因,是造成道德沦丧、世风败坏、社会混乱的根源,应该坚决杜绝和抛弃。正确的办法只能是坚持质朴,减少私欲,杜绝圣智、仁义、巧利之类所谓学问,才能没有忧患。在“文”与“质”的对立中,老子强调的是“质”,返璞归真,才是治国出路。

网友(2):

译文:消灭至高无上的权威,摒弃既成知识、智巧,民众就会获得百倍的利益;当仁爱、义理在社会上已经不存在这个说法时,民风就回到了父慈子孝的淳和境地了;杜绝了一切智巧心计和好功喜利的思想,就不会有什么盗贼了。这三条,仅作为条文来实施是不够的,所以指定了一些依从而为的方法:安守平凡境地,减少私心杂欲,破除知识障碍。
所以,大道被废弃了,就会有仁义出现;智慧产生了,就会有过分的“人为”出现;六亲不和睦,就会有孝慈出现;国家混乱动荡,就会有忠臣出现。

网友(3):

译文:消灭至高无上的权威,摒弃既成知识、智巧,民众就会获得百倍的利益;当仁爱、义理在社会上已经不存在这个说法时,民风就回到了父慈子孝的淳和境地了;杜绝了一切智巧心计和好功喜利的思想,就不会有什么盗贼了。这三条,仅作为条文来实施是不够的,所以指定了一些依从而为的方法:安守平凡境地,减少私心杂欲,破除知识障碍。

网友(4):

“绝学无忧” 争议很大。建议还是自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