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孔触探成果图件应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1)各触探参数随深度的分布曲线;
(2)土层名称及潮湿程度(或稠度状态);
(3)各层土的触探参数值和地基参数值;
(4)对于孔压触探,如果进行了孔压消散试验,尚应附上孔压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曲线;必要时,可附锥尖阻力随时间而改变的过程曲线。
2.原始数据的修正及触探参数计算
原始数据的修正及触探参数计算,可按TBJ37.93规则进行:
(1)用读数方式取得的原始数据,应按下列步骤修正:
①当记录深度与实际贯入深度有出入时,应根据记录表所标注的数值和深度误差出现的深度范围,按等距修正法予以调整;多余的读数记录,应根据实际贯入情况予以删除。
②当零漂值在该深度测试值的10%以内时,可将此零漂值依归零检查的深度间隔,按线性内插法对测试值予以平差。当零漂值大于该深度测试值的10%时,宜在相邻两次归零检查的时间间隔内,按贯入行程所占时间段落按比例进行线性平差。
③各深度的测试值按公式(2—58)修正: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式中:x′——某深度h读数的修正值;
x——该深度h的测试值(读数);
△x——相应该深度处的零漂修正量(平差值),分正、负。
④用读数方式取得原始数据时,各深度的触探参数应按下列诸式计算: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式中:X——某深度处的触探参数(Ps,qc、fs、ud或uT)代号(kPa);
K——对应于各触探参数的率定系数;
β——贯入孔压换算系数,β=uT/ud,参考表2—11取值;
σv0——土的总自重压力,
γi——第i层土的平均天然重度;
hi——第i层土的厚度或测试点与上层面的深度差;
qT——探头总锥尖阻力(kPa);
FR——摩阻比(%);
ud——探头贯入时于锥面测得的孔隙水压力(kPa);
uT——探头贯入时于锥底圆柱面处测得的孔隙水压力(kPa);
△u——探头贯入时土的超孔隙水压力(kPa)。
表2—11 与土质状态有关的β值
⑤用自动记录仪取得的原始记录曲线,应按下列要求修正。
a.深度修正
i.实际贯入深度按式(2—63)计算: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式中:D——探头实际贯入深度(m);
l——每根探杆长度(m);
n——贯入土中的探杆根数;
h——从锥底全断面处起算的探头长度(m);
△l——未入土的探杆余长(m)。
ⅱ.以孔口地面为深度零点,以停止贯入(加接探杆)时因锥尖应力松弛所形成的似归零线为依据,根据在记录纸上所标注的深度误差记录,按公式(2—63)校正记录曲线深度。曲线长度不足处,应据曲线发展趋势补入。
ⅲ.对于双笔或三笔记录曲线,尚应标明深度零点。
b.曲线幅度修正
i.以归零检查的标注为依据,直线连接两相邻归零点。根据此连线与记录纸上零线的偏差值,反号调整记录曲线的幅值。
ⅱ.当因加接探杆造成记录曲线脱节或出现喇叭口曲线形态时,应以平顺曲线予以补齐。
根据探头的率定系数,对各条经过修正的触探曲线绘制纵横坐标比例尺,并注明单位和标出各触探曲线所代表的参数符号。
⑥孔压消散值应按下列程序修正:
a.以经过修正的贯入孔压值(ud或uT)为消散试验的孔压初始值,以零漂修正量等量修正在该试验深度各个时刻测得的孔压消散值(ut)。
b.以孔压消散值(ut)为纵轴,时间对数值(lgt)为横轴,绘制孔压消散曲线(ut-lgt)。
c.当孔压消散曲线初始段出现陡降现象时,可用曲线板拟合其后段曲线,并让其通过陡降段终点而与纵轴相交,以此修正孔压消散曲线的初始段。
d.当孔压消散曲线初始段出现上升现象时(透水滤器位于锥面时,易发生这种现象;而位于锥底时,不发生上升现象),宜略去其上升段,以曲线峰值点作为该孔压消散曲线的计量起点,并在同一张ut-lgt坐标图中,重新绘制孔压消散曲线。
各种孔压消散曲线形态及修正方法见图2—32。
图2—32 各种孔压消散曲线形态
3.静力触探成果图和归一化超孔压消散曲线的绘制
(1)静力触探成果图可按下列方式绘制:
①以深度为纵轴,其比例尺一般用1∶100或1∶200,当图幅尺寸不够时,可缩小深度比例尺。
②以触探参数为横轴,其中fs,ud(或uT)、qc三者的数值比例关系,以取1∶10∶100为宜。
③qc或Ps用粗实线,ud或uT用细实线,fs用虚线绘制触探曲线,再用点连线绘制静水压力uw线。此四条曲线可同绘于一个坐标图中,也可将ud(或uT)和uw曲线绘制于该坐标图的对称侧。对自动记录曲线,经修正处理后,亦应透绘于同一张成果图中。为清楚起见,各曲线(qc-h(或Ps-h),ud(uT,uw)-h,fs-h,FR-h)也可分别绘制,如图2—40。
④在与之并排的另一坐标图中,分别用细实线和虚线绘制Bq和FR曲线,其横轴数值比例关系宜取10∶1。
⑤对上述诸曲线应分别用参数符号标注清楚或示出图例。然后按本章第七节要求进行分层,计算各分层触探参数值和地基参数值,并填入成果图上的表格中。
(2)归一化超孔压消散曲线应按下列要求绘制:
①静止孔隙水压力及均衡孔隙水压力取值:
i.地基中的静止孔隙水压力(uw)按静水压力计值。静水压力由(2—64)式确定: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式中:uw——静水压力(kPa);
γw——水的重度(kN/m3);
hw——试验点在实测地下水位以下的深度(m)。
ⅱ.均衡孔隙水压力(uw′)取孔压消散达稳定时的孔压值,取值标准应符合本章现场操作要点第9点规定。
ⅲ.地基中试验点处的残余超孔压(△uT)按(2—65)式计算: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②各时刻的归一化超孔压比按式(2—66)计算:
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式中:
ut——消散至某时刻(t)的孔压值,可在经修正的孔压消散曲线上查取;
u0——经修正了的孔压消散试验的初始值;其余符合同前。
③以
(3)静力触探仪上如配有自动记录曲线装置或由计算机处理测试数据,则上述成果整理可自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