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1、伺服电机定、转子之间气隙很小,容易导致定、转子之间相碰:在中、小型电机中,气隙一般为0.2mm~1.5mm。气隙大时,要求励磁电流大,从而影响电机的功率因数;气隙太小,转子有可能发生摩擦或碰撞。
一般由于轴承严重超差及端盖内孔磨损变形,使机座、端盖、转子三者不同轴心引起扫膛,很容易使电机发热甚至烧毁。如发现轴承磨损应及时更换,对端盖进行更换或刷镀处理,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是给端盖镶套。
2、伺服电机的不正常振动或噪音容易引起电机的发热:这种情况属于伺服电机本身引起的振动,多数是由于转子动平衡不好,以及轴承不良、转轴弯曲,端盖、机座、转子不同轴心,紧固件松动或电机安装地基不平、安装不到位造成的,也可能是机械端传递过来,应针对具体情况排除。
3、轴承工作不正常,必定造成伺服电机发热:可用手或温度计检测轴承端判断其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也可用听棒(铜棒)接触轴承盒,若听到冲击声,就表示可能有一只或几只滚珠轧碎,如果听到有咝咝声,那就是表示轴承的润滑油不足,电机应在运行3,000小时~5,000小时左右换一次润滑脂。
4、电源电压偏高,励磁电流增大,伺服电机会过度发热:过高电压会危及电机绝缘,使其有被击穿的危险。电源电压过低时,电磁转矩就会降低,如果负载转距没有减小,转子转数过低,这时转差率增大会造成电机过载而发热,长时间过载会影响电机的寿命。
当三相电压不对称时,即一相电压偏高或偏低时,会导致某相电流过大,电机发热,同时转距减小会发出“嗡嗡”声,时间长了会损坏绕组。
5、绕组短路,匝间短路,相间短路和绕组断路:绕组中相邻两条导线之间的绝缘损坏后,使两导体相碰,称为绕组短路。发生在同一绕组中的绕组短路称为匝间短路。发生在两相绕组之间的绕组短路称为相间短路。
不论是那一种,都会使某一相或两相电流增加,引起局部发热,使绝缘老化损坏电机。绕组断路是指伺服电机的定子或转子绕组碰断或烧断造成的故障。不论是绕组短路或断路都可能引起电机发热甚至烧毁。因此,发生这种情况后必须立即停机处理。
扩展资料:
根据伺服电机的原理,想要减少电机发热,就需要减少铜损和铁损。
减少铜损有两个方向,减少电阻和减少电流,这就要求我们在选型的时候尽量选择额定电流较小的电机,对两相电机,能用串联的电机就不用并联电机。
但是这往往与力矩和高速的要求相抵触。对于已经选定的电机,则应充分利用驱动器的自动半流控制功能和脱机功能,前者在电机处于静态时自动减少电流,后者干脆将电流切断。另外,细分驱动器由于电流波形接近正弦,谐波少,电机发热也会较少。
减少铁损的方法并不多,电压的等级与铁损有关,所以应选择合适的驱动电压等级,同时又要考虑到高速性,平稳性和发热,噪音等指标。
电机发热,应该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就是电机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导致热量积聚,而引起的电机烫手; 第二,就是扭矩太低。比方说,拉动一个负载,需要20牛米的力量,但是,电机实际的输出只有15牛米左右,电机拉起负载来很吃力,时间长了,会导致电机发热; 第三,就是电磁干扰的问题。电磁干扰中的谐波,会导致电机发热。此时,应加伺服专用滤波器加以抑制。
你好,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滑脂过多或过少;
2:油质不好含有杂质;
3:轴承与轴颈或端盖配合不当(过松或过紧);
4:轴承内孔偏心,与轴相擦;:
5:电动机端盖或轴承盖未装平;
6:电动机与负载间联轴器未校正,或皮带过紧;
7:轴承间隙过大或过小;
8:电动机轴弯曲.
9:负载过大;
60/200=0.3S,好家伙你这不是转动而是“抖动”,很多厂家都没有想到你会这样用,换个牌子的伺服试试。如果精度要求不是太高改用步进也许可以解决(不是开玩笑,因为伺服驱动器经常会“自作多情”帮你加速减速什么的,不完全按脉冲时间走),假设还需要更深的交流,可以给我发“私信”,很乐意帮你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