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是机会还是陷阱

2024年11月29日 08:35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智能化”便成了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是,人类开始思考将“智能化”的应用范围扩展到汽车业。从今年上海车展,我们就看到了很多“颠覆者”要进军汽车界。究竟汽车智能化是机会还是陷阱呢?
何为“汽车智能化”
特斯拉目前是业界公认的“智能汽车”制造商,第一次接触特斯拉Model S的时候的确有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辆车上几乎所有的功能都可以通过中控台的“平板电脑”控制,与传统汽车繁琐的按键截然不同。
不过对于“智能”的概念界定一直存在争论,有人认为广义的机器智能是指机器具有的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看来,一切人类设计制造的机器皆为智能产品。一般来说科技领域的“智能”是指机器所具有的自动控制能力和根据环境自我调节能力或者应激性。通俗的讲,所谓智能产品就是能够感知使用环境和使用者的意图来主动判断所要实现的功能,“主动思考,能够主动为人分忧”。从这个角度来看,无法做到“主动思考”的特斯拉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汽车。
对于汽车智能化的定义,行业内人士也给出了不少看法。
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研发副总裁沈峰表示智能汽车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支持,给人类带来所需求、所追求的愉悦。
腾讯公司副总裁马喆人则表示,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其实是基于云端服务的智能化。未来汽车和所有的智能终端,包括所有联网的智能硬件应该是一个体系下的的社区。
博泰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EO沈晖认为,智能汽车强调人机交互,是可以带来客户极致体验的超级移动终端。
北汽股份总裁助理荣辉表示,未来得智能汽车是人类在移动过程当中最好的助手。传统汽车仅仅是替代腿的功能,一切智能都是控制的。逐渐汽车可以做到提醒驾驶员车速过快,偏离车道,有障碍物等,而未来的智能汽车替驾驶员做判断执行。
汽车智能化革命或将淘汰部分传统车企
谈到汽车智能化,就让人不自觉联想到手机智能化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世界大型传统手机制造商轰然倒地。那么,汽车智能化革命中又会孰胜孰衰?是否会有一些传统车企遭遇被淘汰的厄运呢?
“为什么中国互联网企业成功,主要是互联网人对C端(消费者)的了解,现在很多做B2C业务的人是要被淘汰的,因为只有C2B的制造商才能留下来” 沈晖认为,真正产品的定义,一定是离不开对消费者的正确理解,谁对C端了解,谁能胜出。汽车制造将来不是产业化的东西,尤其在中国市场,消费者未必能够高清开奥迪、奔驰、或者宝马的差异到底在哪。汽车制造商需要了解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对于在智能化浪潮中企业存亡问题,荣辉表示,有两个条件可以判断哪些企业会被淘汰掉,首先从一般商业规律上来看,以手机制造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为例,他们过去占了一半的市场份额,从这个商业规律来看,在过去越成功的企业越容易被淘汰。第二,反应速度越慢越容易被淘汰掉,像西门子、松下、索尼等品牌也生产手机,但是在智能手机浪潮中反应不够迅速,因此难挡被淘汰的命运。
诚然,成功的企业一定具备两个特点,首先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并不是从企业主观角度决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给消费者。第二是要善于革自己的命,不能被自己擅长的领域所束缚,勇于创新,才能实现持续不断的发展。反之,则难免在市场竞争中成为被淘汰者。
产业融合共赢
智能化的成果一定来源于互联网和汽车的结合,事实上,传统汽车与互联网并不是对立的关系, 互联网企业与车企没必要争个你死我活,道路是漫长的。像阿里和上汽,乐视和北汽,都是想一起努力做成一件事情,没有剑拔弩张,而是积极找合作的途径,共同开辟新的市场。
互联的基础必须要有大数据作为支持,否则会显得十分薄弱,沈峰举例称,传统汽车文化可能相当于一个四五十岁的男人,已经比较成熟,互联的文化可能还比较像十八九岁的女孩,还比较青涩,互联文化还在不断的发展。
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汽车与互联融合这件事,双方都是接纳的姿态,一定会碰出一些很好的东西出来。
在汽车智能化发展中,汽车是一个智能硬件,同时融入了互联网基因的文化,除必要的硬件配置,服务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具备服务意识,兼具互联网思维,才可能成为胜者和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