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4年11月30日 05:41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1、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

2、教育将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成现实的劳动力,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创造、保存并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4、教育通过自身的运营,直接推动经济增长。

扩展资料

教育功能

1、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五种不同的生产关系,就有五种不同类型的教育。

一个国家通过它制订的教育方针政策来控制教育,教育又反过来为巩固其统治服务,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发挥重要的作用。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教育又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经济、政治对教育的影响,往往又是通过文化的发展反映出来。教育还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发挥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汉代教育家董仲舒在其《对贤良策》中,总结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向汉武帝提出建议:“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总之,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等等。因此,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

2、个体功能

人类个体的发展,既表现为一个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身心发展方面自然生长、发育、成熟的过程,又是个体逐步承担社会角色,不断增强自我意识,丰富人生世界的过程。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增强个体享用意识和能力的功能。

(一)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

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的一员,不存在脱离人类社会的所谓“纯粹”个人。“个体从自然生物体到社会活动主体的变化,就是通过个体社会化过程来实现的。”

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凡是体现个体发展的社会性要求及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各种思想观念等,都是个体社会化的内容。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个体的社会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习生活技能,主要包括个体所处时代和社会所要求的日常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二是内化社会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

三是完善自我观念,即对自身的生理、心理状况,对自我和他人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四是学会承担社会角色,就是通过角色学习和角色实践,能够自觉按照社会结构中为他规定的规范办事,这是社会化的本质和最终体现。

人的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是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统一。社会教化就是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与各种非正规的教育形式,如社会风俗、群体舆论、传播媒介等;个体内化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个体的内化是在个体的活动中进行的,它是个体的内部心理结构与外部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后者进行选择和适应的过程。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相辅相成。

对青少年来说,教育既是社会教化的主体,又是促进个体内化的有效手段,因而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青少年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使个体社会化有了充分的保障。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青少年传授一定的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知识技能的活动,它由专职的教师通过特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评价制度对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发生系统和科学的影响,为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提供充分的保障。

这种保证作用是其他任何社会活动都难以做到的。二是学校教育为个体社会化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有利环境。学校作为青少年个体社会化的专门机构,是一种非常正式的社会组织,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它的一切活动都体现着社会的要求,处处传递着社会的价值准则。

课程作为法定的知识,体现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言人,充当着所处时代社会规范的解释者、执行者、仲裁者等特定社会角色。学校教育这种社会化环境是其他社会组织难以替代的,个体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相对平稳、有效地实现其社会化的任务。

(二)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人的发展,不仅是个体逐步融入社会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个体不断发展自我,凸显自我,进而实现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选择成为他自己,过自己的生活,形成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一系列个性特征。

个体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尽管在具体层面上有时矛盾的,如个性化强调个性、自主选择性,社会化更注重共性、社会强制性,但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的多样性也以统一性为基础。个性化的过程与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同时完成的,两者不能分开。

个性的形成实际上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完成的,因为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社会化的过程使得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个民族、同一个阶层中的人的个性有着共同的特征。

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己独特的遗传素质、特殊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社会化的教化。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实际上以不同的方式在适应社会,在适应社会过程中也在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教育对个体个性化的作用和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提出个性发展目标,明确个体个性化的方向。许多学校都在各自的办学目标中列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个性”等内容,这是个体个性化发展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教育目标的个性化要求无疑为个体的个性化发展产生了强有力的牵引作用。

第二,充分挖掘个体潜能,为个体个性化创造条件。个体潜能的充分挖掘是个体个性化的重要标志和根本体现。通过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等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能为每个学生潜能的充分施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个体的个性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第三,提高个体基本素质,为个体个性化打下基础。个体个性的发展是在个体积极的活动中进行的,活动的效果取决于个体的知识储备和认识、情感、态度等基本素质水平。一个基本素质良好的个体更能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作用于社会环境,在社会化的同时形成自己的良好个性。

第四,营造整体文化环境,为个体个性化提供保障。个体的个性化发展是个体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只有在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整体文化环境中,这种个性化发展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三)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都是指个体的发展。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同时,还能使受教育者进一步获得一些特殊的享受:个体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求知欲得到实现,精神世界得到充实,并进而获得幸福感。这是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人接受教育与获得幸福的关系上,主要体现在:首先,教育能够充分满足人的本能需要,奠定个体幸福的基础;

其次,教育提升人的认知水准,丰富人的情感世界,给人以体验和感受幸福的功能;最后,学校生活本身是一种幸福生活,求真、向善、臻美是校园生活的主体价值,学校生活为人们创设了一种体验幸福、感知幸福的良好氛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功能

网友(2):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关键因素。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专门的人才。这些人进入生产过程之后,就能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通过教育,可以使科学技术知识从原来为少数人掌握到为更多人所掌握,并且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能承担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任务,这在高等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新的研究成果和发明一旦在生产中被应用,就能提高社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