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诸葛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上下书的

2024年11月23日 05:34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1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伐,在出师前写下这篇表文。
《后出师表》作于建兴六年(226年),诸葛亮在文中表示为了国家,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其中有“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经常被后人引用。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用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2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3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4。——“出师一表真名是,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

网友(2):

《前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蜀志》本传。当时为建兴五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于是,决意率军北进,准备征伐曹魏。临行上书后主刘禅,强调自己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咐,以“讨贼兴复”作为自己的职责,并规劝后主采纳忠言,和辑臣吏,励志自振,使他能专心一致于北伐大业。

建议
广开言路,就是说政治高官不应该只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听下级的汇报,更应该接触更多的人,尤其是老百姓,那样才能耳聪目明啊!
严明赏罚,就是说奖赏、惩罚要有很严格的标准,而且不管是谁,都要严格的按照这一标准进行。
亲贤远佞,更明显了,就是说要像古代明君一样,亲近真正贤能的人,而远离那些只会说却干不了实事的奸吝小人!

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网友(3):

q前所他做

网友(4):

他即将出兵讨伐司马懿,但他怕阿斗耳根子软听信谗言中途把他召回来而功亏一篑所以上了这书提前打了预防针。

网友(5):

1.225年北伐的时候
2.都重要,并且不是给后主建议,出师表数次提到先帝,是教训的口气。如果把先帝换成你爸爸,你再读一读,你爸爸怎么样,你应该怎么样。
3.为什么要北伐?出师表说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其实不然,这完全和隆中对的策略不一致。隆中对是天下有变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再说奸凶是谁啊?夷陵兵败之后,孙刘联盟,曹魏也没主动打过蜀国。这只不过是个政治口号。
北伐的真正原因是安内必先攘外,因为此时蜀国非常混乱,分三个政治帮派。打仗有利于政局团结、转移注意力、以攻为守、锻炼队伍、灌输抗曹思想。
诸葛亮是一位政治家,他考虑到的是政治而不是战争,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关于出师表的事,太复杂,内容太多,一时半会说不清楚,但我觉得从出师表就能看出来诸葛亮确实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
4.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