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2024年11月22日 14:36
有5个网友回答
网友(1):

网友(2):

在我心中,历史上非常能颠覆三观的冷知识,有以下这样一些。

01、张居正之“霸道”

看黄仁宇代表作《万历十五年》的时候,我要承认,我的三观被万历的老师、内阁首辅张居正大人给毁地明明白白。在这本书的开始,张居正和我印象中的张居正一样,都是为君、为国、为民的万世良臣。但是看着看着,咦,好像并不全然像想象中那样。等到后来,看到他要回湖北老家治丧的排场,瞬间被其奢华征服了。

“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元辅的坐轿要三十二个轿夫扛抬。内分卧室和客室,还有小僮两名在内伺候。”32个轿夫,朋友们,请问你们见过哪朝的皇上天子出游的时候,用过多达32个纯轿夫的排场吗?“八抬大轿”似乎在我们印象中就是不错的规格了吧?然而这就是当年张居正的超级座驾。想想现在很多SUV的车体积也不小,但要是和张大人前八后八,左八右八的三十二抬的“霸道”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02、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

如果根据《三家注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引《史记集解》:皇甫谧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中的记载,汉高祖刘邦是“秦昭王五十一年生”的话,即公元前256年,那么这个年纪的刘邦,竟然只比秦始皇嬴政小了3岁。西汉刘邦比灭六国的大秦始皇帝只小三岁?是的,你没有看错,秦始皇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有多项史料可以证实。

但是,刘邦的年龄在历史上是有争议的,还有一个说法是他出生于公元前247年,同样也有史料记载,比如《汉书注·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臣瓒曰:“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寿五十三。”相比之下,后面的说法听起来,就不像前者那样“毁三观”。最开始了解到这个冷知识的时候,确实吓了一跳。

03、李卫的官是捐来的?

对清朝历史很感兴趣。在看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时候,对慈禧时期的各种捐官现象,有了一些具体的了解,明白了为什么叫“晚晴”,对捐官那些人的未来也多了一些不看好,也会脑补当年的“康乾盛世”的情景。等到后来看了《李卫当官》,掌握了李卫相关的冷知识之后,三观马上尽毁。原来那个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浙江总督,直隶总督等等要职,并深受雍正皇帝赏识的李卫,最开始的官是捐来的。李卫是在康熙五十六年,捐资的员外郎。原来捐官也有“做大做强”的;原来晚晴的做法只是仿照先例。

以上,就是我马上就能想到的,几个毁三观的冷知识。

网友(3):

历史上的冷知识肯定是不少的,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依次分享几个历史知识,能不能颠覆大家的三观不好说,但是出人意料应当是没问题的。

刘邦是战国时期人

在很多人印象中春秋战国是比较久远的时期,但事实上汉高祖刘邦就是战国时期的宋国人,这点可能会颠覆部分人对刘邦的印象。

刘邦不仅是战国时期人,而且超过半辈子的时间都是生活在战国时期,刘邦在世61年,其中前35年全都是在战国时期,刘邦活的并不算久,但确实是跨越“三个朝代”的人。

隋炀帝是李渊的表弟,也是李世民的岳父

隋唐皇室是有亲戚关系的,唐高祖李渊其实是隋炀帝的表哥,隋炀帝的女儿如意公主后来成了李世民的妃子,也就是说李世民其实是杨广的女婿。

李卫时花钱买官当的

很多人都看过清剧《李卫当官》,剧中的李卫没啥文化而且诙谐幽默,其实李卫这个人在清朝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也是清朝的一代名臣。

历史上的李卫是不是诙谐幽默这点不好说,但是李卫的文化程度确实是不高的,李卫是在康熙年间花钱买了个员外郎的官当,员外郎放在现在大致相当于部委的副司长,李卫后来一路做到总督、尚书这样的顶级官员。

鲁迅家道中落竟是因为科举舞弊案

我们在中学课本上学过鲁迅的文章,文中鲁迅描述过自己小时候的家境,当时周家有个很大的后花园而且又是请保姆又是请长工,显然当时周家的家境是不错的。那么后来周家为什么家道中落了?

原因出在一起科举舞弊案。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进士出身,担任过县令等职,鲁迅的父亲考取秀才后屡次未能考上举人,1893年周福清丁忧在绍兴老家,恰逢这一年是浙江乡试之年,而且主考官又是自己的老朋友,于是周福清动了心思派仆人去贿赂主考官,结果由于仆人处事不当导致事情败露,周福清因此坐了8年的牢,周家也因此家道中落。

我想历史上比这更冷的冷知识肯定还有不少,欢迎大家补充

网友(4):

1、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一统六国,但实际上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并没有被秦国灭掉,那就是卫国,而且它存在了900多年,比周朝还多100多年。直到秦二世上位之后才正式把卫国灭掉。

2、人教版九年级的语文课本里面选了《战国策》里面的一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有很大可能是虚构的,因为里面很多的细节都特别虚假。按道理来说唐雎根本就不可能带剑进殿,如果带剑这么简单的话,那么荆轲刺杀就不需要图穷匕见了。

3、明朝早期的官方货币其实是纸钞,官方名称为大明宝钞,但是在朱棣时期因为大肆印刷大明宝钞导致货币迅速贬值,大明宝钞就此变成了废纸一张,官方货币也就改成了白银。

4、范仲淹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但实际上他却并没有去过岳阳楼,更加不知道洞庭湖是什么样子,他能参考的仅仅只有一幅《洞庭晚秋图》。

5、东汉名臣乔玄有一个儿子十岁的时候外出被人绑架了,绑匪索要赎金,而乔玄直接拒绝了绑匪的要求,命令士兵直接进攻,绑匪被杀了,乔玄的儿子也死了。之后乔玄向皇帝上书:“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

6、乾隆活了89岁,当皇帝当了六十年,实际掌权时间长达六十三年,可以说是中国历代皇帝之最,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当皇帝的时间比乾隆还长,他就是南越王赵佗。据史书记载南越王赵佗活到了103岁,熬死了他所有的儿子,他的王位只能传给孙子,并且还熬死了中原的九个皇帝:秦始皇、秦二世胡亥、秦王子婴、刘邦、汉惠帝、前少帝、后少帝、汉文帝和汉景帝。

网友(5):

其实历史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总是那么庄严肃穆,它也会伴随着一些有趣的事情。只要我们细细去探究,就可以发现历史上有些有趣的小事情,足够可以让别人开怀大笑。

但是这需要我们自己去好好寻找,因为历史嘛,时间太久,跨度太长,想要从一个朝代中抠出一些趣事来,的确是不太容易。而且,最历史的小事件,记载比较少,我们要翻阅大量的书籍,去查找一下,是否真的存在这些历史的小乐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历史上有什么令人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当今社会大家环境的意识,仍然很浅薄,要用垃圾排放污染在社会中屡次发生。

但是在商朝的时候就有一条规矩,主要是乱扔垃圾的人就会被剁掉双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去保护环境,我想是非常立竿见影的,就像新加坡对吐痰的人是以鞭刑一样,想要保持一个城市的捷径,就必须有一些强制性的措施,那么商朝在这一点上就有很高的觉悟。

像这种酷刑用作合法的手段,其实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对于所想要坚持的事情,是完全可以得到效果的。并且对现在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周幽王并没有烽火戏诸侯;其实据现代历史学家的考据,东周之后才有了烽火台,所以周幽王在他那个时期并没有这个东西的存在,他又何以来说戏诸侯呢?而且,即便如此的话,诸侯也不能在同一时间同时赶来,造成一个极大慌乱的场面。

因为交通落后,而诸侯又被分封在西周王畿以外的地方,距离较远。所以即便他们整兵作战,赶赴京城,也需要有个把月的时间,但在这个期间周幽王和褒姒总不能在烽火台上看着他们来一次笑一次吧。所以,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显然是后人杜撰的,但是周幽王可是确确实实背了两千多年的黑锅。 

在过去封建的朝代中,皇帝的命令是说一不二的,所以九五至尊他想要什么就必须要得到什么,那就是令人惊奇的时候,因为皇帝竟然因为想八点一首诗,将自己的亲侄子活活用石头压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没错,这首诗的作者刘希夷就是死在了自己亲舅舅的手里。当时读到这首诗时,觉得非常的有深度,结合作者的身世背景,不免有些可怜作者。

纸上谈兵的赵括,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出生于军事世家,他在长平之战中也有一定的军事领导能力。当时接手长平之战的时候,已然处于败局,但是他凭借自己的才能,也是让秦军损失了近20万的主力。如果只是凭借这一战的失败,就认定赵括是个无用之才,那么也未免太过于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