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动石,顾名思义,即风来则动,在我国,风动石有很多,最著名就属福建东山岛的这块风动石。它以奇、险、悬而居全国60多块风动石之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已成为东山岛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岛上人民最引以为荣、视如珍宝的自然奇观。人们常说,到了闽南,不到东山,是一件憾事;而到了东山,不到东山风动石,则更是一大憾事。
这块巨石耸立在陡崖上,长宽高都在4米以上,重约200顿,矗立在一块光滑的磐石上,与磐石的接触面积仅十余平方厘米。其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前后左右平衡性极佳,海风吹过,巨石轻轻摇晃不定,似乎摇摇欲坠,但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会再动了。人们站在东山风动石下面,有一种惊险的感觉,不禁叹为天下奇观。
即便是人力,也能晃动这块庞然大物般的风动石。有人做过试验,仰卧在磐石上,跷起双足使劲蹬,巨石就左右摇晃起来,如果找来瓦片置于石下,瓦片咯咯作响,很快就被碾成粉末。
形成原因
这块奇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经科学研究发现,风动石其实是风化作用的结果,在千万年前,这块风动石和它下面的磐石本来是一个整体。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风动石外表逐渐解体,风化剥落,底部的磐石也不断受到海水的侵蚀打磨,最终便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风动石和磐石接触的面积虽小,但却是风动石的重心所在,再加上风动石上小下大,重心偏低。虽然摇动时重心位置会被抬高,但在重力作用下,风动石始终不会倾倒,跟不倒翁的原理相似,巨石在摇摇欲坠之后,最终仍会恢复稳定。
风动石的历史
1、风动石的历史相当悠久,形成于千百年前,如今,历经沧桑,依然傲然挺立。在风动石的正面,有明代的题刻:“铜山三忠臣黄道周、陈瑸、陈士奇”,故此石也被称为“三忠石”。2、1918年2月13日,东山岛发生7.5级地震,山石到处滚落,房屋倒塌,可岌岌可危的风动石却安然无恙。
3、文革期间,有人认为忠臣是“四旧”的代名词,就把“铜山三忠臣”五字磨掉,代之以“铜山风动石”五个字。
4、书法家沈振东,曾在石上临摹毛泽东的笔迹,描上“风景这边独好”的词句,再由石匠镌刻其上。
位于福建省东山岛的东山风动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重约200吨。其奇妙之处在于它前后左右重量平衡极佳,大风吹来时,石体左右晃动。人力也能晃动风动石,选择适当的位置,一个人就能把这硕大的奇石轻轻摇动起来。这块奇石是怎样形成的呢?风动石自古闻名,早在明代张岱的《夜航船·荒唐部》里就有记载:“漳州鹤鸣山上,有石高五丈,围一十八丈,天生大盘石阁之,风来则动,名风动石。”
其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前后左右重量平衡极佳,大风吹来时,石体左右晃动,但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会再动了,故称风动石。石为花岗岩石质,高4.37米,宽4.5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人力也能晃动风动石。如果找来瓦片置于石下,选择适当的位置,一个人就能把这硕大的奇石轻轻摇动起来。此时,瓦片“咯咯”作响,顷刻化为齑粉。
正可观其伟,侧可观其奇,背可观其险。从背面看,状如玉兔的石岩伏在外倾的石盘上,巨大的石球,悬空而立,摇摇欲坠,令人心怵;从正面看,石如蟠桃,底部呈圆弧形,贴石盘处尖端仅数寸,悬空斜立,狂风吹来,摇晃不定。
石体正面,有明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等人所题“铜山风动石”大字,笔力雄浑遒劲。在风动石前的一块方石碑上刻有明朝督抚程朝京的诗:“造化原来一只丸,东封幽谷万层峦,天风吹向关中坠,海飚还得逐势转。五丁欲举难为力,一卒微排不饱餐。鬼神呵护谁能测,动静机宜在此观。”
因其奇、险、大而被载入《中国地理之最》
因为长得很奇怪,并且形成原因也是个谜。
东山岛东山风动石,为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奇在石体大,支称点小。奇在经历无数次台风和地震只动不掉,奇在人可以推之而晃,,而抗战时日本炮舰用铁链拖时,铁链断了,而风动石不掉。你说奇不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