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饮料行业,你认为理想的淡季营销策略应如何?

2024年11月14日 14:07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1) 适时推出新品 在淡季适时推出一些新产品,可以有效地切割对手的市场份额。从取势的角度来看,能强化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对于营销预算有限的企业,以有限度的广告宣传和适量的新品推出可以取得不错的影响力。 雀巢公司就精于淡季的新品突击策略,甚至可以说是“淡季旺做”的推行者。钟表品牌Timex曾在淡季针对敏感于潮流的消费者推出了200个新款,强调时尚和高科技的设计,使得Timex的销量增长了30%左右。 (2) 发现产品新的消费方式和新的消费用途 发现和引导新的消费习惯是淡季挖掘销量的有力途径。一些别出心裁的消费方式,如饮料在冬季的“热饮”——“煮饮料”、“煮热露露”、“煮姜丝可乐”、“热椰汁”,甚至“煮红枣啤酒”,就是淡季营销的创新典范。 (3) 坚持适度促销 有一些企业本着“投入和产出成正比”的原则,在淡季大幅压缩费用。这样做,只会使销售压力更大,淡季更淡。某滋补酒在陕西省市场上就曾因为在淡季大幅缩费用——取消了陈列费用,降低人员工资和提成,结果造成陈列质量的降低和大批销售人员的流失,旺季到来时,已措手不及。 相反,在淡季保持适度的促销,特别是形成对竞争者强大的促销压力,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星和飞利浦等电视生产商2002年9-11月的淡季促销,不但带来了35%左右的销售额增加,更让纯平产品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0%。 大部分营销专家的共识是:淡季将有限的资金投资在能够刺激消费者的促销活动上是比较明智的营销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淡季的促销切勿过分依赖于单纯的降价打折上。为了减轻库存压力、增加现金流而进行的大幅度打折,会破坏企业的品牌形象,影响后续的销售。替代性的策略是,可以考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增加一些服务,这样在增加短期销量的同时,不会对已经购买了产品的消费者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 (4) 强化和开发淡季渠道 进入淡季,通常的旺季主力渠道都会大幅度萎缩,但另外一些销售渠道则开始展现其价值,这就是淡季渠道。比如瓶装饮用水,秋冬淡季时,超市、批发市场、零售店、摊点等正常渠道萎缩很大,然而生意冷淡了一个夏季的洗浴中心、桑拿中心却进入了顾客盈门的季节,人在洗浴、桑拿后会感到口渴,水的消费量很大。如果能拿下某个区域市场内大部分洗浴中心和桑拿中心,销量依然可观。 淡季的渠道策略无非两方面:一方面,在淡季,销售波动较小的渠道应该得到强化;另一方面,针对产品特点,开发新的渠道,适应产品的淡季销售。比如,有的企业在旺季时注重开发城市区域市场,强化批发渠道,淡季时则侧重于农村市场和机构大客户,成功实现了销售无淡季。 (5) 市场转移 淡季除了有时间限制外,还有区域限制。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在不同的区域市场,淡旺季是不同的,至少程度上是不同的。例如,有的产品就存在“南淡北旺”和“南旺北淡”更替的特点。而相当多的产品当国内市场进入消费淡季时,在国际市场却进入消费旺季;在城市出现淡季时,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可能根本没有淡季的迹象。中国国土辽阔,横跨多个气候带,更有着进行市场转移的腾挪空间。例如夏装,当我国北方进入冬季时,南方却依然阳光明媚。 突出长期利益 淡季之淡,在于销量。 销量是一个期间指标,即“某个期间内的销量”,而这个期间是小于一年,甚至只有一两个月。所以,淡季之淡,仅是就短期利益而言,对于企业的长期利益来说是没有淡旺之分的。 所以,淡季营销重在取势。 何为势?就是长期有价值的东西:口碑建立、品牌营造、战略价值等,这些都是企业的势,是对企业长期市场地位起作用的动作。 (1) 口碑建立 建立口碑,最重要的就是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取得他们的好感。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一些特别的公关活动,增加消费者产品体验和品牌感受的机会。特别是,在消费者意想不到的情况下,主动与他们接触,增加他们的品牌联想度(Brand Association)和品牌参与度。 三星的微波炉淡季口碑营销,就是在各大城市的闹市区设立众多柜台,向消费者发放“三星每日微波炉食谱”、“三星微波炉车轮食谱”、“三星微波炉女性食谱”等,并开办免费的“微波炉烹饪班”,在学校、办公楼等区域摆放微波炉,免费为消费者加热食品,赢取好感。 Scullers是著名的运动休闲服装品牌,在淡季举办“Scullers搜索女装设计师比赛”,每位妇女都有机会报名参赛,自己设计服装、鞋帽和佩饰,并在闹市区专门设立广告亭展示优胜作品。另外,Scullers还策划过“幸运减肥”淡季促销活动。任何女性只要在公司规定的时间内减去一定的体重,就可以在Scullers专卖店得到与她减去的体重比例相当的Scullers产品。这些活动吸引了很多女性参加,口传身教,尽收女性消费者人心。 (2) 品牌营造 品牌营造和口碑建立是相辅相成的,都是要占领消费者的大脑。只是,口碑更注重于“与人为善”,重在取得好感。品牌,则重在竖立一种价值观,并传播这种价值的感觉。 在淡季进行品牌宣传,一方面,可以使广告在很大程度上摆脱销售目标的困扰,另一方面,淡季的宣传成本低,品牌宣传效益比高。并且,当旺季来临之时,品牌将赢得很高的回想率(Brand Recall)和大脑占有率(Mindshare)。 但淡季品牌宣传也是一种财务负担沉重的营销策略,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回报。绝大多数品牌都负担不起在淡季的大规模广告宣传,而陷入一种两难境地。相反,对于实力强大、现金充裕的公司来说,他们实际上正是利用在淡季进行大规模广告投入的能力打造了品牌优势,最终将弱势竞争者驱出市场。 在同可口可乐的竞争中,百事可乐就非常注重在淡季维持或增加广告投入。而对于其他市场挑战者同样必须维持品牌在淡季的广告投放。行业领导者大概把销售额的10%~12%用于广告宣传,而挑战型企业则达到了销售额的20%~25%。在淡季通过广告和公关活动建立品牌资产、增加品牌附加值,可以使公司在市场情况好转时,快速地脱颖而出。 (3) 战略价值 曾经,冰淇淋类企业是很少在夏季之外打广告的。但某个品牌的“反季营销策略”,即冬天开始发起广告,春天进入高峰,夏季逐渐停止的反常策略,无论从成本还是从效果,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淡季营销策略。在进入旺季时,提前占领了战略制高点。最终这种战略行为,演变为一个行业的营销模式。这才是淡季营销的高端境界。 为旺季营销准备 “旺季取利,淡季取势”,但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谋利,而取势同样是为这个最终目标服务的。另外,淡季终归是淡季,“旺季抢增量,淡季抢减量”,“增量”永远比“减量”要大,取“增量”永远比赤裸裸地从对手手中抢食来得容易。而且,淡季营销有时候是得不偿失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冬天花几倍的努力将冰箱卖出去,抢得也许是夏天的生意。 所以,淡季市场永远不是和对手决战的主力战场。重视淡季营销的目的,除了上面谈到的适当提升销量和追求长期利益外,主要是为旺季服务。“敌懈我战”的收获仅是策略上的收益和战术上的震憾,对长期利益的坚持也不过是企业永续经营的需要。 那么,如何为旺季的到来做营销上的准备呢? (1) 注重开拓性的营销工作 在消费旺季,企业有限的销售人员,通过有限的销售渠道,只能服务于有限的客户。在既定渠道和既定客户业务的疲于奔命之下,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开发新的渠道和新的客户。淡季时,如果仅是坐等旺季到来,最好的结果是在销售旺季到来的时候,销售渠道和客户维持在原有的水平上,销售业绩止步不前,更可能的是由于竞争对手的增加或竞争对手的营销进取,在新的旺季到来时,原有的销售渠道萎缩,客户减少,销售业绩大幅度下降。 所以,在淡季除了抓紧时间对现有客户进行分析、归类和管理外,企业应积极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开发新的客户和市场,同时,总结经验教训,谋划下一步的市场开拓方案,培训营销人员。 (2) 测试消费者对产品价格和价值的接受度 消费者在淡季往往会对自己的花费和产品的价格更加敏感,因此这恰恰是进行产品价格和价值接受度测试的最好时机。测试消费者对新产品和价格的接受程度,以备在旺季到来之时进行大规模的全国推广活动。雀巢公司营销人员的经验是:“如果消费者在淡季能够接受你提供的新产品、接受新产品的价格,那新产品在旺季的营销活动就相对简单多了。” 汉高公司曾经在淡季测试营销了非传统的200毫升装家用清洁剂,并调整了3次价格,以求在消费者接受度和企业利润中找到平衡点。可口可乐公司也曾经在2001年利用淡季在一些城市试点上市200毫升玻璃瓶装可乐,并测试了渠道和物流配送能否适应这种新包装的产品。 一般来说,淡季开展测试营销,风险比较低,不会对企业原有的产品组合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同时,渠道、广告和物流上的成本也相对要低很多。 (3) 存货水平调整 过量的存货对于企业是巨大的财务压力和经营风险。如果压在经销商手中,经销商为了减轻库存压力很可能会进行大幅降价以清理存货。但是,旺季到来时的存货水平过低,很可能造成企业无法抓住突如其来的需求增长。所以,淡季时的销?/ca>

网友(2):

策略一:市场转移 实际上,企业所认为的淡季,往往只是某一区域的淡季,而非所有市场的淡季。就像地球一样,一面是夜色深沉,另一面却正是阳光普照;一边是银装素裹,另一边却是热浪汹涌。市场太大了,只是我们的产品还没有深入而已。 我国幅员辽阔,整个世界的版图更大。因此,当所谓的淡季到来时,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市场转移,去寻找适合产品的市场,甚至进入国际市场。例如夏装,当我国的北方逐渐进入寒冷的冬季时,东南亚却一派阳光明媚,此时如果将销售重心进行转移,无疑会柳暗花明。 如果再仔细研究,即使是同一个市场也会有所差别。对于一些特殊的场所,例如宾馆、酒楼、迪厅、歌厅等消费场所,终年空调开放,实际上季节的影响并不大。在这里,“夏天吃火锅,冬天吃冰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产品在不同市场区域的淡旺季差异,分析其在不同销售渠道上的淡旺季差别,采取开拓性的营销战略,淡季负面效应将被降到最低限度,奇迹就会发生。 策略二:渠道创新 一个产品如果进入淡季,正常的销售渠道就会萎缩,但同时另外一些销售渠道却成为新的机会。 比如瓶装饮用水。秋冬来临的时候,正常的销售渠道超市、批发市场、零售店、摊点都进入萎缩期,生意冷淡了一个夏季的洗浴中心、桑拿中心却进入了顾客盈门的季节——人在洗浴、桑拿以后会感到口渴,而口渴时对饮料的第一选择不是可乐、果汁等,而是水!此时,如果某一个区域的市场,比如一个城市的洗浴中心、桑拿中心都销售一个品牌的瓶装水,生意额则不可低估!另外,在健身馆等一些运动场所,对于饮料的需求淡旺季并不明显。 对于婚庆产品而言,高潮与低潮也非常分明,每年的元旦、五一、国庆等节日,是结婚的高潮期,产品销售供不应求,过了这个时期,销量便会有很大的起伏。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只是等着下一个结婚高潮的到来,而是要主动出击,寻找新的渠道。 被称为“中国第一喜铺”的花嫁喜铺,在全国开设有数十家分店,专门销售婚庆产品,提供婚庆服务。在国庆等结婚高潮期,平均每天接待新人几十对,根本忙不开手脚,然而平时每天可能只有几对。在这种情况下,花嫁喜铺进行渠道创新,寻找新的增长点。他们通过调查,发现新人结婚必经的几个场所是婚姻登记处、婚纱影楼,于是决定进行渠道联合,在影楼设立产品展厅,在婚姻登记处进行一对一的宣传推广,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市场潜力。 策略三:产品创新 指针对季节变化,根据新的需要,进行产品研制创新,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月饼是个典型的季节性产品,一年的销售也就是十多天,忙完这十多天,剩余的时间都是空闲,机器设备大多停产。怎么办?好利来在做月饼的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力、物力、设备资源,开发出种类丰富的食品,形成了一条淡旺季相互弥补的产品线,并利用自建的好利来店铺进行销售,年销售额达到数亿元。 一些白酒企业,针对夏季开发出一种无碍畅饮又能降温驱热、有别于啤酒的夏令白酒,改变白酒单纯“热气荡肠”的固有风格,赋予白酒冷热兼容的新特性。还有一些白酒企业推出适合夏季饮用的冰白酒、超低度黑米酒以及保健营养型白酒,包括“白云边”的“纯净酒”,天津的“绞股蓝”,云南的“荞酒”、“松子酒”,河北的“枣花酒”以及浙江的“钙米酒”等,开创出夏季热销的新卖点。 冬季的节日比较集中,根据这一特点,一些企业可以生产适用于家庭消费、适合于送礼的特殊包装产品。 策略四:引导消费 淡季的形成,与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一定联系,如果能够引导甚至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就能够增加销售。 随着国内休闲生活方式的兴起,休闲服装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被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在正式场所才适合的西服,销量受到挤压。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西服厂家打出了“西服也休闲”的消费理念,并对产品设计进行了改进,市场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冬季是饮料销售的淡季,为了打破销售淡季的瓶颈,也为了增加大家的消费情趣,于是煮“饮料” 、煮“露露”、煮“姜丝可乐”、喝“热椰汁”等应运而生,让这些本来在冬天处于销售淡季的产品,又火了一把。露露集团制造的卖点是:“夏季喝加冰的露露,冬季喝热露露。”在销售淡季吸引消费者并不断地强化产品“冷饮清暑,热饮去寒”这一功能诉求,结果冬季销售更加火爆。 某牛奶为了打开餐饮市场,针对女士设计出加入特殊营养成分的健康奶,提出“牛奶+白酒”的全新喝酒方式,更利于身体健康,结果在当地的餐馆里,喝这种“牛奶+白酒”的奶酒形成风尚,牛奶的销量大增。 策略五:加大促销 在淡季,如果展开大规模、强有力的对终端消费群体的广告及促销活动,返利于民,就可能出现逆季消费,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在这一时期,厂家应出台比旺季更优惠的销售政策,加大促销力度,对重点市场及销售渠道广、营销网络全的重点客户加大工作力度。此时,针对消费者的各种奖励和促销活动更具有吸引力。 例如,冬季办喜事,男人要喝酒,女人和小孩、老人一般喝饮料。根据这一特点,某饮料企业针对这部分办喜事的客户,开展了“送喜上门”的促销活动,买十箱饮料送一箱,用锣鼓队敲锣打鼓送上门,既销售了产品,又扩大了宣传影响。 每年当冬季渐渐过去的时候,保暖内衣的促销大战便发展为一场残酷的价格战,几百元一套的内衣,以一百多元甚至几十元的价格销售,看上去血本无归,实际上仍然有相当的利润,通过这种让消费者感觉大占便宜的促销活动,积压产品一扫而光。 在促销时,要注意加大高档产品的促销力度。由于淡季销量有限,势必增加成本,而中低档产品的利润空间本来就不大,因此,提高中高档产品在总销量中的占有比率,有利于降低销售成本,提高销售赢利能力。否则,出现销售亏损就得不偿失了。 另外,促销应适度,千万不能因此影响到旺季的销售。 “旺季取利,淡季取势”,这应该是淡季营销的核心思想。取利,就是要夺取最大销量;取势,则是获取制高点,争取长期的战略优势。石处于山底,大而无力;置于山顶,则小而有势。同样,山顶的小草比山下之参天大树有更高的势。 同时,淡季需求不旺。企业的营销应更强调竞争导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观注和分析竞争对手上。相对而言,旺季则应强调需求导向,顺应消费者需求的功能创新对于“取利”更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