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所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2024年11月17日 03:41
有2个网友回答
网友(1):

一、反映出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发展完善有一个过程,且受到他们所处历史社会环境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的著名论断,是在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高涨时期提出的.是时,《共产党宣言》发表,其中充满了革命的激情煽动.而“两个决不会”的论断的提出是在1859年1月,当时是欧洲工人运动低落的时期,“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是对前一个论断的补充.马恩曾7次为《宣言》作序,对其中不成熟的观点加以改进.《宣言》发表25年后,马克思在德文版序言中深刻地指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因此,《宣言》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反映出马克思学说在不同时期确有不同的表述.这两个论断使我想起黑格尔的著名命题:“凡是现实的必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必是现实的”.前者是说规律的不可抗拒,后者则说理想的必然实现.“两个决不会”说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可抗拒,“两个必然”则说的是理想社会的必然实现.两者似乎是矛盾的,但又是在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中.而且,马克思和恩格斯处于19世纪中叶这样一个工人运动相对低潮的历史时期,他们的思想也必然受到对社会发展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影响.他们已经隐约感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还远未显示出即将灭亡的征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潜力依然在慢慢显示出来,资本主义社会还处在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无产阶级要通过革命手段埋葬资本主义的机会还不成熟,反映出他们处在19世纪的历史阶段,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还不是很完全.
二、反映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中,在解释历史发展过程时经济决定论的痕迹,对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阐述尚不完整.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贡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两对矛盾,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经济基础,对于生产力而言它是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整个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也要发生变革,社会就将由一种形态或制度发展到另一种形态或制度.由此可见,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但马克思“两个决不会”的一段话,几乎把他的学说及社会主义运动的价值一笔勾销.既然一个社会在其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决不会灭亡,那么马克思的学说除了预告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以外还有什么意义呢?既然一个社会在其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后就注定会灭亡,社会主义运动岂不是对历史进程的干扰和历史的多余?!马克思在这里显露出了他思想中的经济决定论的痕迹.萨特认为,马克思学说中有一个人学的“空场”,至少马克思在这里描述的历史舞台上空无一人,马克思在这里讲的历史发展没有给主体作用留下任何余地.在人们面前,似乎出现了两个马克思:一个是“革命”的马克思,他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向旧世界发起冲击;另一个是“科学”的马克思,他很象一位站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气象预报员”,预告社会在按照自身的客观规律发展,人的主观干预是多余的.马克思的思想里这两种因素兼而有之.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马克思的确是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们在唯物还是唯心的问题上的分野总是泾渭分明的,或者说,马克思逐渐在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试图从两个方面而不是从一个片面去认识和解释历史,但仍然有矛盾的一面.在辩证唯物主义领域,马克思正确解释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但在社会历史领域,经济决定论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确实存在某种矛盾.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对于历史发展,确有其具大决定作用.这就是在社会领域,科学预言会对人们的行为以及行为结果产生影响,即产生“俄狄普斯效应”(俄狄普斯的故事,这位王子还未出生,有巫师就断定他将来会杀父娶母,结果造物弄人,预言还真成了现实).科学预言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暗示作用,对历史的发展方向产生影响.建立一个怎样形态的社会,人类自己的选择也是很重要、很关键的.
三、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解决好人与自然的问题,建立一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谐发展的更高级社会形态.人类需要重建自己的价值体系.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促进人类社会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人类的物质财富得到极大丰富,是不是人类社会的形态就发展到最高阶段了?不是的!
未来人类,改造自然还是改变自己?发展生产、追求增长是人类传统的基本价值标准.人的主体性表现为对抗与超越客体.迄今为止的人类发展史是一部人类反抗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为此人类建构的社会关系与社会形态本质上也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挣脱自然的束缚中,发育了自己,塑造了自己.对于物质财富的追逐是发展的动力,而科学技术则是发展的手段.由现代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人类日益强大.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性,这一切使得现代人洋溢着乐观的情绪.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在于它说明了自然界规定着人类活动的界限.尽管主体性扩大了人类活动的可能性空间,然而这个空间毕竟是有其最终边界的,那就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平衡.以追求物质生产和消费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不断推动着人类向自然进军,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喝令高山低头、河流让路.在这种价值观念体系中,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准.
但是,在人类文明史上始终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体系,遇到了有史以来真正的挑战—人类的经济活动已经触及到了自然的极限.相对于人类经济活动增长的自然极限,人类已有能力改变和破坏适于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界.事实上人类正在改变和破坏着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与生态.在一定程度上,今日之人类正在“透支”未来.传统意义上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或者说人类的发展走到了一个转折关头.科学技术能够拯救人类和人类传统的价值观念吗?决定论者乐观地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或者最终能够解决,包括环境与生态问题在内的人类发展中出现的一切难题.他们说:人类过去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但是,理论的推导还需实践的检验,过去的经验未必能说明今天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一个基本事实:人类依靠科学技术发展解决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的速度,远远低于现实的生产、消费活动对资源、环境与生态的损耗和破坏的速度.出现的新问题远比解决了的旧问题多.退一步讲,如果时间允许又没有太多的新问题产生,科学技术还是能够最终解决今天面临的种种问题的.但是,时间不够了,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这就注定了,如果不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人类一定是科学技术进步与生态环境灾难的时间竞赛中的输家.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市场经济曾使人类获得了一次解放,获得了一种自由.同时市场经济也将人类置于增长的陷阱之中.市场经济将人的异化推到了极致.市场经济本身是人类主体性的极大张扬,却又使人类的生产活动丧失了目的,需要附属于生产、生产源于竞争.人为物役,主体缺失.市场经济使人类与自然处于战争状态.由异化了的需要推动的无限膨胀的生产活动,通过破环和毁灭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也在破坏人、毁灭人类本身.现代生产活动已经严重地构成了对人类自身的威胁,贪婪的人类恰恰是他自己的敌人.
从总体上看,目前生产水平已经可以满足全人类物质生活的自然需要.在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中,需求对生产的拉动作用日益减小,生产越来越依靠制造需求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基本事实已经表明:人类的生产能力已经接近,甚至在一些方面超过了满足其自身的自然需要的临界点.目前人类的贫困与社会差距问题是相对意义上的,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人类亟须通过改变社会关系和建立新制度来解决这类问题.企求更大的“蛋糕”是徒劳的.“蛋糕”已经够大了,而且不能再大了.人类应当做的,也许还来得及做的,是改变自己.在漫长的进化与发展的历程中,人类长期面临的主题是挣脱和反抗自然的束缚和压迫.人定胜天的信念鼓舞着人类前进.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体系中,人在观念上与自然是对立的.人类之间的对立,也是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在人类社会关系中的表现.人类一直希望通过自身的发展与强大最终战胜自然,进而弥和人类之间的分歧与对立.在自然环境与生态所能允许的可能性空间内,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已经获得充分发展之后,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体系便最终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它促使人类在自然界提供的可能性空间中获得了最大程度的自由,又将人类推至毁灭的边缘.
建立新的价值体系是全人类无法回避的课题.未来的新价值体系的具体而周详的内容,我们还无从知晓.但这一新价值体系的基本取向是确定无疑的,即主体性指向的变更:从改造自然转向改变自己,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在现在和未来人类面临的主要任务将是改变自己,即人类亟需与自然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是未来新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未来的人类既不再是自然的奴仆,也不可能主宰万物.和谐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的建立.新的和谐关系建立的起点,是一场改变主流价值体系的观念革命,它将解放人类的思想,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决定论的窠臼;它将促使人类重新审视自我,重新估价历史,重新定义幸福.发展生产、扩充财富,建立物质极为丰富的社会形态并不等于对人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甚至也并不总是与人类进步的方向一致.社会进步最终总要表现为人的觉醒,人性的进化.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和谐提供了新的合理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将成为设计和建设未来理想社会的重要理由.我们理解的社会主义正是在于:它的使命是改变人类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认为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仍然在为人类指明未来.因为,从另一方面看,社会关系的变革与社会和谐的实现,又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最终建立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实现社会和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第一步.只有消除人类之间的生存竞争,消除人的物化,才能对整个社会生活及经济活动作出自主与自觉的调控;才能实现人类的自我克制,自我超越,返璞归真;才能引导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和谐,曾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理想.在经历了漫长的不和谐的发展之后,今天的人类终于又开始重新关注这个古老而又迫在眉睫的问题.因为,和谐还是毁灭,已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或者说这一问题从没有象今天这样现实和紧迫.于是,和谐作为一种新理性再次出现于人类思想的地平线上,面向未来的人们已经望见了新理性的曙光.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的解放,是人的复归.和谐,意味着人类最终摆脱动物界上升为人;意味着人类从物质生活领域的异化中解脱,向精神生活领域复归;意味着升华人类生活,进化人性.和谐,将为未来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开辟道德与美学的广阔无垠的新天地,那里将是人的乐园.
总之,人类与自然高度和谐、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

网友(2):

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有一个重要原理需要认识清楚,那就是“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重要思想.
所谓“两个必然”,指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绝不会”指的是“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进一步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的科学信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深理第一,“两个必然”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而“两个决不会”进一步为这种发展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两个必然”的思想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强调的是实现“两个必然”的客观条件,是对“两个必然”思想的补充和发展;第三,我们既要坚信“两个必然”,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同时又要坚信“两个决不会”,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历史过程,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