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状态是极度分裂的,一方面在工业产品的市场上节节败退,事实上,并不只是落后,我以为,已经是淘汰出局!工业化生产的核心要素:资本、工业技术、设备、管理以及设计等等等等,何有于景德镇?即使在本地陶瓷市场上销售的日用瓷也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地产品;另一方面,他仍然保持了清三代以来最高峰的传统手工工艺体系,并且仍然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匠人在传承并发展,但这个体系的产品却不能流向产品市场,普通民众也根本无从了解。
景德镇可以不是瓷都,但它永远代表中华文明的最高艺术造诣印象。
景德镇制不在大众市场去低价做,这并不代表当地行业的没落,这是一种自我定位。
一个注重批量生产和现代机械化,与一个注重文化传承并孕育新思想开拓,即使在最终目的上都会实现思想+工艺+当代+批量。但过程却都不同,而这里并不是盲目的去批量,如果景德镇要成为德化,那就是退步。但德化要成为第二个瓷都,需要很久很久的沉淀,起码这个沉淀景德镇已经有了千年。
市场决定了产品,当人们从物质社会转而追求精神享受的时代,德化可能很容易就被替代。从没有必要去比较什么。
永恒的经典需要的是生活美学,现代的流行需要的是成为经典。这就是景德镇制与德化造的比喻。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传统并未成为德化的包袱,它没有陷入景德镇的尴尬处境。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德化再次迈出了成功的一步。特别是在中低端的茶具市场上,占据了大半江山。前几年我们去德化考察,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对比景德镇,德化再小的作坊都是一个企业;而景德镇,再大的企业都还是个作坊。这,就是差距。
景德镇出名从来都不在于日用瓷或者工业流水线生产的瓷器,景德镇最出名的永远的都是艺术瓷,但是这玩意大部分人接触不到,用不着,自然在现在不如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