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代”具体指什么时候?谢谢!

2024年11月22日 01:48
有4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日本战国一词出自甲斐(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头就记著“天下战国之上”。换言之,生处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

不过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大约百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在这个时代,传统的贵族政治土崩瓦解,土豪平民甚至浪人成为多国大名乃至于“天下人”都成为可能。另外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基督教和火枪的引进改变了社会和战争型态。到了战国后期,过往封建制度下的农奴地主关系也逐渐遭到破坏。以织田信长为首的各国大名逐渐摆脱以往的兵农合一制度,改采以现金雇庸浪人为职业军人。同时早期各诸侯的国人土豪联合体制也逐渐转型成集权独裁的军国政体。于是大规模的会战成为常态,统一的幕府也自战火中历练诞生......。

今日多数认为日本战国始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但结束时间则大致上有以下几种说法:

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进入京都)。
1573年织田信长攻陷室町御所,室町幕府灭亡。
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关东地方的北条氏,收服奥羽地方,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统一。
1603年德川家康创立江户幕府。
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阪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丰臣氏灭亡。
由于目前尚无定论,故在此皆采用最后一种说法,以完整表述这段历史。

战国历史
虽然室町幕府自足利义满之后便分扰不断:政治上,除了关东的古河公方与幕府之间的对抗外,层出不穷的政治谋杀以及各地诸侯的反抗或私战破坏了各地的政治生态。社会上,各地爆发的一揆暴动如同一颗颗不定时炸弹,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害。可是室町幕府从未放弃稳定全国局势的决心,直到这一切努力因1441年的一场意外引发的全国混战而化为乌有.....。

[编辑]
应仁之乱,幕府衰败
嘉吉元年(1441年)6月24日,播磨、美作、备前三国的守护赤松满佑在京都自宅刺杀将军足利义教。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幕府当局一方面拥立义教之子足利义胜担任幕府大将军;一方面派遣以山名部队为主力的大军讨伐赤松氏。而山名宗全也不负众望于同年9月10日平定赤松氏。为了奖赏持丰幕府当局将原本由赤松氏担任守护的三国交由山名氏管理。于是原本就是但马、因幡、备后、石见、伯耆五国守护的山名氏接下了三国后,很快就成为西国最强大的势力。

面对新崛起的势力,三管领之一,控有赞岐、丹波、摄津、阿波、备中、土佐、淡路以及半个和泉的细川氏一开始采取联合的态度;不但家督细川胜元娶了山名宗全的女儿,两家也结盟对抗田山氏。可在田山氏衰退后,两家之间的冲突也浮现出来。尤其是在三管领之中的斯波氏和田山氏两家陆续发生继承问题后,细川氏与山名氏的积极介入加深了双方的隔阂。偏偏在这火线引燃的时刻,幕府也爆发了继承问题:将军足利义政的妻子日野富子为了儿子足利义尚的继承权,与将军继承人义政胞弟足利义视发生冲突。身为义视的监护人,细川胜元自然与义尚的监护人山名宗全发生激烈的正面冲突。最后在足利义视谋反的谣言和斯波氏内斗再起这双重影响之下,双方各自集结大军,在京都正式开战。

战事一开始,由于东军首领细川胜元早有准备:不但争取到将军与天皇的支持,还聚集了相对优势的兵力,因此开战头几个月可说是占尽优势。可是到了同年七月,支持西军的中国地方大霸主大内政弘率领2万大军进入京都,整个战况顿时改观。同时西军首领山名宗全拥立南朝遗族和被东军遗弃的足利义视(开战后不久,日野富子转而支持东军。义视因此被迫逃离京都)与京都当局相抗衡,让整个战局陷入胶著。为了打破僵局,细川胜元策动西军各国国人以及其邻近的敌对势力在西军诸大名后方发动动乱。于是这场原限于京都一带的战争进而演变成全国大混战,然后又演变到两军首领无法控制的局面。最后经历山名氏与细川氏多次和解,以及足利义视逃到土岐氏帐下,继承纠纷解决后,全国混战的局面才逐渐平息。战后京都几乎完全化为废墟,位在首府的朝廷与幕府同时陷入严重的财政困难之中。

自此以后幕府日渐衰败,其控制全国大名的能力也被完全破坏殆尽。而各地原有的守护大名有的受到本国国人的国一揆暴动挑战(如安艺武田氏被毛利氏发动国一揆取代),有的被底下的权臣取代(如斯波氏守护的越前、远江、尾张三国依序被朝仓氏、甲斐氏、织田氏三守护代控制)有的甚至被一向一揆推翻(如加贺守护富坚氏被一向一揆完全消灭)。“下克上”的风气弥漫著整个日本战国时代,同时也成了这个时代的最大特色。

[编辑]
明应之变,关东大乱
虽说应仁之乱后幕府的影响力大幅丧失,可是历任将军仍试图改变整个局面。不但多次讨伐邻近的细川氏、六角氏等强大大名,还屡屡颁布争讨令令诸国大名对抗各地方对京都当局具影响力的国主。可毕竟这已经不是将军强势的时代了:将军的诏令除了作为大名夺权的工具外,几乎无人愿意服从。甚至到了1493年将军足利义稙亲自讨伐细川氏,反而遭到细川氏策动京都当局罢免其将军职位。此事史称明应之乱。自此以后室町幕府的威信完全丧失,剩下的也只是诸侯控制上洛(进入京都)后操控政局的傀儡角色罢了。

而除了京畿动乱不安外,关东的局势也不甚安稳。

[编辑]
群雄争霸,将军被弑
[编辑]
信长崛起,天下布武
织田信长为尾张国守护斯波氏门下重臣织田信秀之子。由于尾张守护斯波氏无力掌权,织田氏统合家中族人势力,逐渐掌控尾张诸郡。到了信秀时,除了一面对抗斯波氏的势力,另一方面也借由婚姻政略以加强本身的军事力量,例如:与斋藤氏作战失利后,让信长迎娶领有美浓国大部的斋藤道三之女归蝶以消除来自西方的军事压力,以便集中力量与北方的今川和松平两家作战。

信长,于西元1534年5月出生于尾张国的那古野城,少年时便以孤傲怪癖闻名于当时,继任家督之职后一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展开一系列统一尾张之战:先后与织田族人交战,最终击败以弟弟信行为主的反信长力量,完全掌握织田氏的主导权。

此时,以远江、骏河、三河三国守护今川义元,已成为三河的实质掌控者,并在叔父太原雪斋主导下与关东北条氏,甲斐武田氏达成三国同盟,解除了后顾之忧,转而往南面发展。1560年5月,义元亲率2万5000大军直扑那古野城,身居清洲城的信长于仓卒间亲率2000多人直奔今川本阵,在田乐桶狭间发动奇袭,击溃今川军主阵并袭杀今川义元。1562年正月,织田信长与自今川氏旗下独立的松平氏家督松平元康(即后来的德川家康)在清洲城结下盟约,解除了侧翼的威胁,织田信长从此可以专心于美浓的攻略。

1567年8月,凭借著丹羽长秀及木下秀吉等人努力,织田信长成功策反了美浓三人众(稻叶良通,氏家卜全及安藤守就)并与他们合力攻取了稻叶山城,平定美浓一国。织田信长很快便将主城移到稻叶山城,并将其更名为岐阜城,开始其天下布武的路途。次年(1568年),织田信长拥立将军足利义辉的弟弟足利义昭上京继任将军,并与德川组成6万联军上洛,占领京都一带。1569年,织田、德川联军攻打不听其号令的'朝仓氏,途中于金崎城得知盟友浅井氏叛变,苦战后迫撤退,隔年织田、德川联军在姊川与浅井、朝仓联军发生激战。由于德川军奋力猛攻,浅井、朝仓联军转胜为败。1571年,织田信长借口比睿山延历寺包庇敌对势力,杀入山中将整片宗教圣地烧成一片白地。1572年,武田信玄响应足利义昭讨伐织田信长的密召,撕毁与德川家康的盟约,亲率二万五千大军直扑德川家康的根据地远江、三河,以图进京。织田信长碍于畿内形势险峻,只派出为数约三千的军队支援德川。处于劣势兵力的德川军本拟死守,但被信玄用计诱至三方原并被歼灭。信玄虽胜,但之后在德川拖延战术下难越雷池,最后病逝阵中,武田军全面撤退。1573年,织田信长与足利义昭正式决裂,信长强攻幕府所在二条御所,并逮捕义昭,将其流放至河内若江城,室町幕府灭亡。同年,灭浅井、朝仓两家;又平定了三好义继、松永久秀等在近畿的叛乱。1575年,武田信玄的继承人武田胜赖率军攻击三河长筱城,德川家康一如既往向织田信长请求援军。织田与德川联军在地势狭隘的设乐原布阵,以大量的火枪配合庞大的阵城抵抗武田猛烈攻势。在激烈的战事中,人少的武田军多位主要将领先后被击毙,最后不得不全军撤退,如此人力上的惨痛损失导致其日后由盛转衰的命运。同年,信长大致平定了越前的一向一揆势力,并留柴田胜家、前田利家等留守北陆一带。此后,织田信长陆续派出大将加紧对邻进大名的侵攻,又先后平定了松永久秀及荒木村重的叛乱。1579年,织田信长将主城移到新建的近江安土城。1580年在天皇主持下与本愿寺显如媾和,结束了持续十年的石山战争。1582年,灭掉了苟延残喘的武田家。同年6月2日,织田信长在驰援正在与毛利氏交战中的羽柴秀吉,下榻于京都本能寺,突然被部下明智光秀率军袭击,织田信长激战后焚烧本能寺并失踪(关于织田信长是生是死有很多说法,在此不一一论述),之后光秀又猛攻其长子织田信忠藏躲的二条御所,逼其交出亲王后切腹自杀。此事史称本能寺之变。

在信长大放异彩之时日本各地局势也千变万化。在九州,毛利氏与大友氏为争夺大内氏灭亡后的领地打的不可开交;1554年双方于门司城爆发第一次冲突,毛利扼杀而归。1558年毛利元就趁大友义镇与龙造寺隆信对战时攻占门司城。之后两家持续缠斗至1564年,毛利元就为消灭尼子氏才放弃征服九州的想法,在将军足利义辉调停下和解。此后,大友氏进入全盛期,成为控有北九州6国的新霸主。但同时,南九州的岛津氏日益兴隆,逐渐成为足与大友对抗的新势力。1572年,双方爆发耳川合战;统有45000兵力的大友氏被率领25000兵力的岛津义久击溃,从此一蹶不振,北九州的霸主地位被龙造寺隆信取代。1584年岛津氏与龙造寺氏又为了有马氏归顺问题爆发战争,这场被称为冲田畷战的冲突中,人仅6000的岛津有马联军在岛津家久率领下大败近60000人的龙造寺军,龙造寺隆信与数位大将战死。不久龙造寺家灭亡,岛津氏几乎成为全九州霸主。

在四国一度灭亡的长宗我部氏复国后在家督长宗我部国亲领导下惨澹经营

在中国,毛利元就统合安艺国的国人势力展开与尼子氏的长期对抗1555年元就联合地方海盗起兵对抗叛变大内氏的名将陶晴贤双方在安艺附近的严岛展开决战仅有2000兵力的毛利军善用地形气候与水军优势在暴风雨中击溃大内10000大军而后迅速占领大内在中国地方的领地并彻底消灭其势力。取代大内氏后,毛利氏与南边大友氏北边尼子氏进行两面 战争16 在甲信越 在关东 在奥羽

[编辑]
秀吉统一,二攻朝鲜
本能寺之变后三天内,身在北陆地方负责攻打上杉氏的柴田胜家、与在中国地方负责攻打毛利氏的羽柴秀吉陆续得知明智光秀叛变的消息。其中秀吉立刻与毛利氏和谈,以信长名义号召织田家臣齐力讨伐光秀。同年6月13日羽柴秀吉与明智光秀展开山崎合战,力单势薄的明智军惨败,两天后光秀被杀。羽柴军夺回京都与安土城一带领地。

之后织田氏族人为家督继承问题召开清州会议,决定拥护织田信忠之子织田秀信为家督。可羽柴秀吉与柴田胜家为了争夺会议主导权发生争执,两人隔年展开贱岳合战,开战之初柴田军在佐久间盛政指挥下攻势不断,几乎攻破秀吉本阵。但秀吉战前拉拢的织田大将前田利家阵前倒戈,导致胜家与其所支持的织田信长三子织田信孝最终败北,被迫切腹自杀。至此以后织田信长所建立的根基被羽柴秀吉完全接收。

另一方面德川家康与相模的北条氏政同盟,趁织田内乱时,接收甲信故武田氏的部分领地;然后在羽柴秀吉独掌织田氏领地时,结合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雄,反抗秀吉。1584年双方展开小牧·长久手合战;可最后却因为谁也消灭不了对方主力,而以谈和收场。德川家康向羽柴秀吉称臣,羽柴秀吉则正式展开其统一天下的霸业。1585年至1590年之间,秀吉被天皇任命为关白,并赐苗字丰臣。在内政上,秀吉迁入大阪城,并以此作为政治上的中心;同时下达刀狩令(没收所有具攻击性的武器以示天下已无战乱)。在军事上则依序征讨四国的长宗我部、九州的岛津,迫使其相继请降,最后于1590年率联军消灭了相模北条氏,并接受奥羽地方诸大名的称臣纳降,于1590年在名义上完成全国统一。

完成统一的丰臣秀吉,除了持续以各种手段削弱强势大名外,还于文禄元年(1592年)和庆长元年(1596年)两度发兵攻打朝鲜,史称文禄·庆长之役。其中参战诸将各有胜负,最盛期曾一度攻占韩庭都城汉城,陪都平壤。但终究仍不敌明韩兵力与武器上的优势以及李舜臣率领的龟甲船舰队,仅能死守沿海堡垒。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于伏见城,丰臣密使入韩密商,才结束这场庞大的军事远征。这场战争改变了当日日本的政治生态:倾权一时的丰臣氏财力耗尽,不再风光;岛津氏与毛利氏等打头阵的大名死伤惨重,军力大受影响。相反的,没参战的德川氏与伊达氏则致力于整顿内政,在秀吉死后成为要角。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此役,丰臣氏内部发生严重冲突:支持战争的文官派(以石田三成为首)和反对战争的武将派(以福岛正则为首)完全决裂。双方产生严重的摩擦,由于前者获得丰臣氏的支持,后者转而投向统有关东八国的大名德川家康。于是德川与丰臣为争夺天下即将再度对阵......。

[编辑]
关原合战,元和偃武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丰臣家其幼子丰臣秀赖继任家督,全日本顿时陷入混乱:自朝鲜返国的丰臣诸将对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大表不满,甚至试图起兵暗杀;另一方面,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却私结诸侯,任意分封领地,激起其余四位大老的不满。1599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臣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1600年,也就是秀吉死后两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续的诉状直江状,起兵征讨上杉景胜。丰臣家重臣石田三成便以此为德川家康违反私战禁令,召集各地大名聚集于大阪城发表内府违反条文,随即起兵北讨伐德川氏;德川家康则将上杉战事交给次子,亲率大军与支持他的丰臣武将回师对抗。两军主力最后在近江一带进行会战(史称关原合战)。开战之初,以石田三成为实际领导的西军(名义上的统帅为毛利辉元)攻势犀利,打得东军(统帅即德川家康])前线喘不过气;可是大约中午时刻,家康以大炮袭击其事前收买的西军大将小早川秀秋,迫使他与吉川广家等西军大将阵前倒戈,直逼西军主阵。于是战况急转直下,西军从小占优势转为被打到完全崩溃。在日落之前,这场大战便以东军大胜收场。几天后石田三成被捕,与小西行长以及安国寺惠琼三人以首要战犯的罪名遭到处决,德川家康实质上取代丰臣氏夺取政权。

1603年,德川家康获得天皇赐与征夷大将军一职,正式成立江户幕府;可随著丰臣秀赖年纪渐长,丰臣氏对德川家康的不满之声也越来越大。同样在德川方面,有鉴于丰臣氏财力渐丰,大有重振旗鼓之势,德川家康也顾不得两家密切的联姻关系,决心斩草除根。

1614年,德川家康以丰臣家重建的方广寺梵钟铭文上出现“国家安康,君臣丰乐”这件事上大造文章,指责丰臣家有诅咒自己之嫌,胁迫秀赖交出淀殿(秀赖母亲)到江户城作为人质并退出大阪城。丰臣家断然拒绝,并积极召集浪人与流亡大名共约11万人,并储备粮食以备作长期抗争。德川方立刻发出动员令讨伐丰臣家,并轻易召集了二十多万大军对大坂城进行包围。可是由于丰臣方的积极抵抗,特别是名将真田幸村等人的指挥,再加上大坂坚城之利,德川方进展缓慢。于是德川家康利用大炮袭击大阪城天守阁,震撼居住其中的丰臣氏,之后假意求和,以大坂城填去外护城河作为和谈条件。可是在和谈进行中,德川家康突然出动数万人在一夜之间不但把外护城河填平,就连二城与三城及内护城河也一一悉数破坏。大阪冬之阵便是在大坂城城防要塞完全被解除之下结束。次年(1615年)五月,德川家康再度出动军队讨伐大坂城,这次史称大阪夏之阵的战役最后以大阪城被攻陷,秀赖母子自杀告终。德川家康消灭了丰臣家,结束自应仁之乱以来混乱的战国局面。

诸侯
足利氏、细川氏、山名氏、田山氏、斯波氏、犬悬上杉氏、山内上杉氏、扇谷上杉氏、古河公方、今川氏、北条氏(后北条氏)、伊达氏、南部氏、芦名氏、户泽氏、安东氏、最上氏、佐竹氏、浅井氏、朝仓氏、大内氏、尼子氏、毛利氏、三好氏、武田氏、长尾氏(上杉氏)、本愿寺、织田氏、德川氏(松平氏)、龙造寺氏、丰臣氏、岛津氏、长宗我部氏、一条氏、河野氏、伊东氏、肝付氏、大友氏、波多野氏、别所氏、赤松氏、浦上氏、三村氏、一色氏、六角氏、北田氏、神保氏、结城氏、里见氏、相马氏、二本松氏、南部氏、蛎崎氏

[编辑]
大名
细川胜元、山名宗全、北条早云、尼子经久、足利义辉、三好长庆、大内义兴、足利义昭、斋藤道三、北条氏康、武田信玄(武田晴信)、上杉谦信(长尾景虎)、今川义元、毛利元就、大友宗麟(大友义镇)、织田信长、长宗我部元亲、岛津贵久、丰臣秀吉(木下秀吉、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伊达政宗、德川家康(松平元康)、安东爱季、宇喜多直家、上杉景胜、最上义光、浅井长政、朝仓义景、蒲池鉴盛、龙造寺隆信、津轻为信

[编辑]
名臣名将
朝仓宗滴、陶晴贤、太原雪斋、立花道雪、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山县昌景、马场信房、千坂景亲、内藤昌丰、柴田胜家、前田利家、竹中重治、本多忠胜、真田幸村、大谷吉继、明智光秀、服部半藏、丰臣秀长(羽柴秀长)、石田三成、加藤正清、福岛正则、本多正信、山中幸盛、细川藤孝、直江兼续、岛津义弘、立花宗茂、岛胜猛、丹羽长秀、前田利家、吉良亲贞、最上义光、伊达成实、岛津义弘、高桥绍运、武田信繁、九鬼嘉隆、村上武吉、下间赖廉、锅岛直茂、黑田如水、蒲生氏乡

[编辑]
名人
日野富子、千利休、上泉信纲、柳生宗严、今井宗久、茶屋四郎次郎、路易斯·佛洛伊斯、林罗山、宫本武藏

[编辑]
名城
室町御所、小田原城、姬路城、岐阜城、清洲城、吉田郡山城、安土城、大阪城、伏见城、江户城、堺、宇和岛城

[编辑]
合战
关原合战、山崎合战、三方原合战、长筱合战、桶狭间合战、姊川合战、手取川合战、贱岳合战、三木合战、小豆坂合战、川中岛合战、严岛合战、野田福岛合战、折上原合战、大阪之战、国府台会战、河越夜战

[编辑]
相关名词
一揆、安国寺、种子岛火枪、基督教、乐市、大名、早合、兰奢侍、手明、旗本、关白、征夷大将军

日本战国重要大事年表 年号 西元纪年 发生大事(日本古历)
应仁元年 1467 ◎应仁之乱始(1.18) ◎大内氏参与西军(7.3)
文明五年 1473 ◎山名宗全殁(3.18) ◎细川胜元殁(5.11)
文明九年 1477 ◎应仁之乱终(11.11)
文明十年 1478 ◎享德之乱终
文明十三年 1481 ◎一休宗纯圆寂(11.21)
文明十六年 1484 ◎界港的商业工会结成(11.21)
文明十七年 1485 ◎山城国一揆爆发(12.11)
长享二年 1488 ◎一向宗控制加贺国(6.9) ◎长享之乱始(2.5)
延德元年 1489 ◎将军足利义尚殁(3.26)
延德二年 1490 ◎足利义植继任征夷大将军(7.5)
明应二年 1493 ◎明应之变(4.22) ◎山城国一揆被平定(9.11)
永正五年 1508 ◎足利义尹重任幕府大将军(8.15)
永正十六年 1519 ◎北条早云殁(8.15)
大永元年 1521 ◎足利义晴继任征夷大将军(12.25)
享禄元年 1528 ◎大内义兴殁(12.20)
天文十二年 1543 ◎火枪传入日本(8.25)
天文十五年 1546 ◎河越夜战(4.20) ◎扇谷上杉氏灭亡(4.20)
天文十八年 1549 ◎摄津江口合战(6.24) ◎细川氏灭亡
天文廿一年 1552 ◎第一次川中岛合战(8月)
天文廿三年 1554 ◎武田、北条、今川三家同盟
弘治元年 1555 ◎严岛合战 ◎第二次川中岛合战(7.19~)
弘治三年 1557 ◎大内氏灭亡(4.3) ◎第三次川中岛合战(8月)
永禄三年 1560 ◎桶狭间之役(4.20) ◎今川义元战死(4.20)
永禄四年 1561 ◎第四次川中岛合战 ◎长尾景虎接任关东管领
永禄五年 1562 ◎织田、德川清州同盟(1.11)
永禄七年 1564 ◎第五次川中岛合战
永禄八年 1565 ◎将军足利义辉被松永三好联军围攻自杀
永禄十一年 1568 ◎足利义荣继任征夷大将军(2.8) ◎织田信长上洛(9.7) ◎足利义昭继任征夷大将军(10.18)
永禄十二年 1569 ◎今川氏灭亡(5.23)
元龟元年 1570 ◎姊川合战
元龟二年 1571 ◎毛利元就殁 ◎织田信长火烧比睿山延历寺(9.12)
元龟三年 1572 ◎三方原合战
天正元年 1573 ◎武田信玄殁(4.12) ◎室町幕府灭亡(7.18)
◎朝仓氏灭亡(8.20) ◎浅井氏灭亡(8.28)

天正三年 1575 ◎长筱合战
天正六年 1578 ◎耳川合战 ◎上杉谦信殁
◎尼子氏灭亡(11.21)

天正十年 1582 ◎武田氏灭亡 ◎本能寺之变()
◎山崎合战 ◎明智光秀被杀

天正十一年 1583 ◎贱岳合战 ◎柴田胜家自杀
天正十二年 1584 ◎小牧.长久手合战 ◎冲田畷战
天正十三年 1585 ◎羽柴秀吉就任关白一职
天正十六年 1588 ◎丰臣秀吉下达刀狩令
天正十七年 1589 ◎折上原合战 ◎芦名氏灭亡(6.5)
天正十八年 1590 ◎北条氏灭亡 ◎丰臣秀吉统一天下(8.9)
文禄元年 1592 ◎文禄之役
庆长元年 1596 ◎庆长之役 ◎伏见大地震(闰7.13)
庆长三年 1598 ◎丰臣秀吉殁(8.18)
庆长四年 1599 ◎前田利家殁(润3.3)
庆长五年 1600 ◎关原合战(9.15) ◎石田三成被斩(10.1)
庆长八年 1603 ◎江户幕府建立(2.12)
庆长十年 1605 ◎德川秀忠接任征夷大将军(4.16)
庆长十九年 1614 ◎大阪城冬之阵
元和元年 1615 ◎大阪城夏之阵 ◎丰臣氏灭亡

网友(2):

有这3人的书买

网友(3):

日本战国一词出自甲斐(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头就记著“天下战国之上”。换言之,生处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
不过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大约百年间政局纷乱、群雄割据的日本历史。在这个时代,传统的贵族政治土崩瓦解,土豪平民甚至浪人成为多国大名乃至于“天下人”都成为可能。另外此时日本与欧洲人之间的贸易交流正式展开,基督教和火枪的引进改变了社会和战争型态。到了战国后期,过往封建制度下的农奴地主关系也逐渐遭到破坏。以织田信长为首的各国大名逐渐摆脱以往的兵农合一制度,改采以现金雇庸浪人为职业军人。同时早期各诸侯的国人土豪联合体制也逐渐转型成集权独裁的军国政体。于是大规模的会战成为常态,统一的幕府也自战火中历练诞生......。

今日多数认为日本战国始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但结束时间则大致上有以下几种说法:

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进入京都)。
1573年织田信长攻陷室町御所,室町幕府灭亡。
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关东地方的北条氏,收服奥羽地方,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统一。
1603年德川家康创立江户幕府。
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阪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丰臣氏灭亡。
由于目前尚无定论,故在此皆采用最后一种说法,以完整表述这段历史。

战国历史
虽然室町幕府自足利义满之后便分扰不断:政治上,除了关东的古河公方与幕府之间的对抗外,层出不穷的政治谋杀以及各地诸侯的反抗或私战破坏了各地的政治生态。社会上,各地爆发的一揆暴动如同一颗颗不定时炸弹,对整个社会秩序造成大小不一的伤害。可是室町幕府从未放弃稳定全国局势的决心,直到这一切努力因1441年的一场意外引发的全国混战而化为乌有.....。

[编辑]
应仁之乱,幕府衰败
嘉吉元年(1441年)6月24日,播磨、美作、备前三国的守护赤松满佑在京都自宅刺杀将军足利义教。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幕府当局一方面拥立义教之子足利义胜担任幕府大将军;一方面派遣以山名部队为主力的大军讨伐赤松氏。而山名宗全也不负众望于同年9月10日平定赤松氏。为了奖赏持丰幕府当局将原本由赤松氏担任守护的三国交由山名氏管理。于是原本就是但马、因幡、备后、石见、伯耆五国守护的山名氏接下了三国后,很快就成为西国最强大的势力。

面对新崛起的势力,三管领之一,控有赞岐、丹波、摄津、阿波、备中、土佐、淡路以及半个和泉的细川氏一开始采取联合的态度;不但家督细川胜元娶了山名宗全的女儿,两家也结盟对抗田山氏。可在田山氏衰退后,两家之间的冲突也浮现出来。尤其是在三管领之中的斯波氏和田山氏两家陆续发生继承问题后,细川氏与山名氏的积极介入加深了双方的隔阂。偏偏在这火线引燃的时刻,幕府也爆发了继承问题:将军足利义政的妻子日野富子为了儿子足利义尚的继承权,与将军继承人义政胞弟足利义视发生冲突。身为义视的监护人,细川胜元自然与义尚的监护人山名宗全发生激烈的正面冲突。最后在足利义视谋反的谣言和斯波氏内斗再起这双重影响之下,双方各自集结大军,在京都正式开战。

战事一开始,由于东军首领细川胜元早有准备:不但争取到将军与天皇的支持,还聚集了相对优势的兵力,因此开战头几个月可说是占尽优势。可是到了同年七月,支持西军的中国地方大霸主大内政弘率领2万大军进入京都,整个战况顿时改观。同时西军首领山名宗全拥立南朝遗族和被东军遗弃的足利义视(开战后不久,日野富子转而支持东军。义视因此被迫逃离京都)与京都当局相抗衡,让整个战局陷入胶著。为了打破僵局,细川胜元策动西军各国国人以及其邻近的敌对势力在西军诸大名后方发动动乱。于是这场原限于京都一带的战争进而演变成全国大混战,然后又演变到两军首领无法控制的局面。最后经历山名氏与细川氏多次和解,以及足利义视逃到土岐氏帐下,继承纠纷解决后,全国混战的局面才逐渐平息。战后京都几乎完全化为废墟,位在首府的朝廷与幕府同时陷入严重的财政困难之中。

自此以后幕府日渐衰败,其控制全国大名的能力也被完全破坏殆尽。而各地原有的守护大名有的受到本国国人的国一揆暴动挑战(如安艺武田氏被毛利氏发动国一揆取代),有的被底下的权臣取代(如斯波氏守护的越前、远江、尾张三国依序被朝仓氏、甲斐氏、织田氏三守护代控制)有的甚至被一向一揆推翻(如加贺守护富坚氏被一向一揆完全消灭)。“下克上”的风气弥漫著整个日本战国时代,同时也成了这个时代的最大特色。

[编辑]
明应之变,关东大乱
虽说应仁之乱后幕府的影响力大幅丧失,可是历任将军仍试图改变整个局面。不但多次讨伐邻近的细川氏、六角氏等强大大名,还屡屡颁布争讨令令诸国大名对抗各地方对京都当局具影响力的国主。可毕竟这已经不是将军强势的时代了:将军的诏令除了作为大名夺权的工具外,几乎无人愿意服从。甚至到了1493年将军足利义稙亲自讨伐细川氏,反而遭到细川氏策动京都当局罢免其将军职位。此事史称明应之乱。自此以后室町幕府的威信完全丧失,剩下的也只是诸侯控制上洛(进入京都)后操控政局的傀儡角色罢了。

而除了京畿动乱不安外,关东的局势也不甚安稳。

[编辑]
群雄争霸,将军被弑
[编辑]
信长崛起,天下布武
织田信长为尾张国守护斯波氏门下重臣织田信秀之子。由于尾张守护斯波氏无力掌权,织田氏统合家中族人势力,逐渐掌控尾张诸郡。到了信秀时,除了一面对抗斯波氏的势力,另一方面也借由婚姻政略以加强本身的军事力量,例如:与斋藤氏作战失利后,让信长迎娶领有美浓国大部的斋藤道三之女归蝶以消除来自西方的军事压力,以便集中力量与北方的今川和松平两家作战。

信长,于西元1534年5月出生于尾张国的那古野城,少年时便以孤傲怪癖闻名于当时,继任家督之职后一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展开一系列统一尾张之战:先后与织田族人交战,最终击败以弟弟信行为主的反信长力量,完全掌握织田氏的主导权。

此时,以远江、骏河、三河三国守护今川义元,已成为三河的实质掌控者,并在叔父太原雪斋主导下与关东北条氏,甲斐武田氏达成三国同盟,解除了后顾之忧,转而往南面发展。1560年5月,义元亲率2万5000大军直扑那古野城,身居清洲城的信长于仓卒间亲率2000多人直奔今川本阵,在田乐桶狭间发动奇袭,击溃今川军主阵并袭杀今川义元。1562年正月,织田信长与自今川氏旗下独立的松平氏家督松平元康(即后来的德川家康)在清洲城结下盟约,解除了侧翼的威胁,织田信长从此可以专心于美浓的攻略。

1567年8月,凭借著丹羽长秀及木下秀吉等人努力,织田信长成功策反了美浓三人众(稻叶良通,氏家卜全及安藤守就)并与他们合力攻取了稻叶山城,平定美浓一国。织田信长很快便将主城移到稻叶山城,并将其更名为岐阜城,开始其天下布武的路途。次年(1568年),织田信长拥立将军足利义辉的弟弟足利义昭上京继任将军,并与德川组成6万联军上洛,占领京都一带。1569年,织田、德川联军攻打不听其号令的'朝仓氏,途中于金崎城得知盟友浅井氏叛变,苦战后迫撤退,隔年织田、德川联军在姊川与浅井、朝仓联军发生激战。由于德川军奋力猛攻,浅井、朝仓联军转胜为败。1571年,织田信长借口比睿山延历寺包庇敌对势力,杀入山中将整片宗教圣地烧成一片白地。1572年,武田信玄响应足利义昭讨伐织田信长的密召,撕毁与德川家康的盟约,亲率二万五千大军直扑德川家康的根据地远江、三河,以图进京。织田信长碍于畿内形势险峻,只派出为数约三千的军队支援德川。处于劣势兵力的德川军本拟死守,但被信玄用计诱至三方原并被歼灭。信玄虽胜,但之后在德川拖延战术下难越雷池,最后病逝阵中,武田军全面撤退。1573年,织田信长与足利义昭正式决裂,信长强攻幕府所在二条御所,并逮捕义昭,将其流放至河内若江城,室町幕府灭亡。同年,灭浅井、朝仓两家;又平定了三好义继、松永久秀等在近畿的叛乱。1575年,武田信玄的继承人武田胜赖率军攻击三河长筱城,德川家康一如既往向织田信长请求援军。织田与德川联军在地势狭隘的设乐原布阵,以大量的火枪配合庞大的阵城抵抗武田猛烈攻势。在激烈的战事中,人少的武田军多位主要将领先后被击毙,最后不得不全军撤退,如此人力上的惨痛损失导致其日后由盛转衰的命运。同年,信长大致平定了越前的一向一揆势力,并留柴田胜家、前田利家等留守北陆一带。此后,织田信长陆续派出大将加紧对邻进大名的侵攻,又先后平定了松永久秀及荒木村重的叛乱。1579年,织田信长将主城移到新建的近江安土城。1580年在天皇主持下与本愿寺显如媾和,结束了持续十年的石山战争。1582年,灭掉了苟延残喘的武田家。同年6月2日,织田信长在驰援正在与毛利氏交战中的羽柴秀吉,下榻于京都本能寺,突然被部下明智光秀率军袭击,织田信长激战后焚烧本能寺并失踪(关于织田信长是生是死有很多说法,在此不一一论述),之后光秀又猛攻其长子织田信忠藏躲的二条御所,逼其交出亲王后切腹自杀。此事史称本能寺之变。

在信长大放异彩之时日本各地局势也千变万化。在九州,毛利氏与大友氏为争夺大内氏灭亡后的领地打的不可开交;1554年双方于门司城爆发第一次冲突,毛利扼杀而归。1558年毛利元就趁大友义镇与龙造寺隆信对战时攻占门司城。之后两家持续缠斗至1564年,毛利元就为消灭尼子氏才放弃征服九州的想法,在将军足利义辉调停下和解。此后,大友氏进入全盛期,成为控有北九州6国的新霸主。但同时,南九州的岛津氏日益兴隆,逐渐成为足与大友对抗的新势力。1572年,双方爆发耳川合战;统有45000兵力的大友氏被率领25000兵力的岛津义久击溃,从此一蹶不振,北九州的霸主地位被龙造寺隆信取代。1584年岛津氏与龙造寺氏又为了有马氏归顺问题爆发战争,这场被称为冲田畷战的冲突中,人仅6000的岛津有马联军在岛津家久率领下大败近60000人的龙造寺军,龙造寺隆信与数位大将战死。不久龙造寺家灭亡,岛津氏几乎成为全九州霸主。

在四国一度灭亡的长宗我部氏复国后在家督长宗我部国亲领导下惨澹经营

在中国,毛利元就统合安艺国的国人势力展开与尼子氏的长期对抗1555年元就联合地方海盗起兵对抗叛变大内氏的名将陶晴贤双方在安艺附近的严岛展开决战仅有2000兵力的毛利军善用地形气候与水军优势在暴风雨中击溃大内10000大军而后迅速占领大内在中国地方的领地并彻底消灭其势力。取代大内氏后,毛利氏与南边大友氏北边尼子氏进行两面 战争16 在甲信越 在关东 在奥羽
秀吉统一,二攻朝鲜
本能寺之变后三天内,身在北陆地方负责攻打上杉氏的柴田胜家、与在中国地方负责攻打毛利氏的羽柴秀吉陆续得知明智光秀叛变的消息。其中秀吉立刻与毛利氏和谈,以信长名义号召织田家臣齐力讨伐光秀。同年6月13日羽柴秀吉与明智光秀展开山崎合战,力单势薄的明智军惨败,两天后光秀被杀。羽柴军夺回京都与安土城一带领地。

之后织田氏族人为家督继承问题召开清州会议,决定拥护织田信忠之子织田秀信为家督。可羽柴秀吉与柴田胜家为了争夺会议主导权发生争执,两人隔年展开贱岳合战,开战之初柴田军在佐久间盛政指挥下攻势不断,几乎攻破秀吉本阵。但秀吉战前拉拢的织田大将前田利家阵前倒戈,导致胜家与其所支持的织田信长三子织田信孝最终败北,被迫切腹自杀。至此以后织田信长所建立的根基被羽柴秀吉完全接收。

另一方面德川家康与相模的北条氏政同盟,趁织田内乱时,接收甲信故武田氏的部分领地;然后在羽柴秀吉独掌织田氏领地时,结合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雄,反抗秀吉。1584年双方展开小牧·长久手合战;可最后却因为谁也消灭不了对方主力,而以谈和收场。德川家康向羽柴秀吉称臣,羽柴秀吉则正式展开其统一天下的霸业。1585年至1590年之间,秀吉被天皇任命为关白,并赐苗字丰臣。在内政上,秀吉迁入大阪城,并以此作为政治上的中心;同时下达刀狩令(没收所有具攻击性的武器以示天下已无战乱)。在军事上则依序征讨四国的长宗我部、九州的岛津,迫使其相继请降,最后于1590年率联军消灭了相模北条氏,并接受奥羽地方诸大名的称臣纳降,于1590年在名义上完成全国统一。

完成统一的丰臣秀吉,除了持续以各种手段削弱强势大名外,还于文禄元年(1592年)和庆长元年(1596年)两度发兵攻打朝鲜,史称文禄·庆长之役。其中参战诸将各有胜负,最盛期曾一度攻占韩庭都城汉城,陪都平壤。但终究仍不敌明韩兵力与武器上的优势以及李舜臣率领的龟甲船舰队,仅能死守沿海堡垒。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于伏见城,丰臣密使入韩密商,才结束这场庞大的军事远征。这场战争改变了当日日本的政治生态:倾权一时的丰臣氏财力耗尽,不再风光;岛津氏与毛利氏等打头阵的大名死伤惨重,军力大受影响。相反的,没参战的德川氏与伊达氏则致力于整顿内政,在秀吉死后成为要角。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此役,丰臣氏内部发生严重冲突:支持战争的文官派(以石田三成为首)和反对战争的武将派(以福岛正则为首)完全决裂。双方产生严重的摩擦,由于前者获得丰臣氏的支持,后者转而投向统有关东八国的大名德川家康。于是德川与丰臣为争夺天下即将再度对阵......。
关原合战,元和偃武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丰臣家其幼子丰臣秀赖继任家督,全日本顿时陷入混乱:自朝鲜返国的丰臣诸将对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大表不满,甚至试图起兵暗杀;另一方面,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却私结诸侯,任意分封领地,激起其余四位大老的不满。1599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臣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1600年,也就是秀吉死后两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续的诉状直江状,起兵征讨上杉景胜。丰臣家重臣石田三成便以此为德川家康违反私战禁令,召集各地大名聚集于大阪城发表内府违反条文,随即起兵北讨伐德川氏;德川家康则将上杉战事交给次子,亲率大军与支持他的丰臣武将回师对抗。两军主力最后在近江一带进行会战(史称关原合战)。开战之初,以石田三成为实际领导的西军(名义上的统帅为毛利辉元)攻势犀利,打得东军(统帅即德川家康])前线喘不过气;可是大约中午时刻,家康以大炮袭击其事前收买的西军大将小早川秀秋,迫使他与吉川广家等西军大将阵前倒戈,直逼西军主阵。于是战况急转直下,西军从小占优势转为被打到完全崩溃。在日落之前,这场大战便以东军大胜收场。几天后石田三成被捕,与小西行长以及安国寺惠琼三人以首要战犯的罪名遭到处决,德川家康实质上取代丰臣氏夺取政权。

1603年,德川家康获得天皇赐与征夷大将军一职,正式成立江户幕府;可随著丰臣秀赖年纪渐长,丰臣氏对德川家康的不满之声也越来越大。同样在德川方面,有鉴于丰臣氏财力渐丰,大有重振旗鼓之势,德川家康也顾不得两家密切的联姻关系,决心斩草除根。

1614年,德川家康以丰臣家重建的方广寺梵钟铭文上出现“国家安康,君臣丰乐”这件事上大造文章,指责丰臣家有诅咒自己之嫌,胁迫秀赖交出淀殿(秀赖母亲)到江户城作为人质并退出大阪城。丰臣家断然拒绝,并积极召集浪人与流亡大名共约11万人,并储备粮食以备作长期抗争。德川方立刻发出动员令讨伐丰臣家,并轻易召集了二十多万大军对大坂城进行包围。可是由于丰臣方的积极抵抗,特别是名将真田幸村等人的指挥,再加上大坂坚城之利,德川方进展缓慢。于是德川家康利用大炮袭击大阪城天守阁,震撼居住其中的丰臣氏,之后假意求和,以大坂城填去外护城河作为和谈条件。可是在和谈进行中,德川家康突然出动数万人在一夜之间不但把外护城河填平,就连二城与三城及内护城河也一一悉数破坏。大阪冬之阵便是在大坂城城防要塞完全被解除之下结束。次年(1615年)五月,德川家康再度出动军队讨伐大坂城,这次史称大阪夏之阵的战役最后以大阪城被攻陷,秀赖母子自杀告终。德川家康消灭了丰臣家,结束自应仁之乱以来混乱的战国局面。

诸侯
足利氏、细川氏、山名氏、田山氏、斯波氏、犬悬上杉氏、山内上杉氏、扇谷上杉氏、古河公方、今川氏、北条氏(后北条氏)、伊达氏、南部氏、芦名氏、户泽氏、安东氏、最上氏、佐竹氏、浅井氏、朝仓氏、大内氏、尼子氏、毛利氏、三好氏、武田氏、长尾氏(上杉氏)、本愿寺、织田氏、德川氏(松平氏)、龙造寺氏、丰臣氏、岛津氏、长宗我部氏、一条氏、河野氏、伊东氏、肝付氏、大友氏、波多野氏、别所氏、赤松氏、浦上氏、三村氏、一色氏、六角氏、北田氏、神保氏、结城氏、里见氏、相马氏、二本松氏、南部氏、蛎崎氏
大名
细川胜元、山名宗全、北条早云、尼子经久、足利义辉、三好长庆、大内义兴、足利义昭、斋藤道三、北条氏康、武田信玄(武田晴信)、上杉谦信(长尾景虎)、今川义元、毛利元就、大友宗麟(大友义镇)、织田信长、长宗我部元亲、岛津贵久、丰臣秀吉(木下秀吉、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伊达政宗、德川家康(松平元康)、安东爱季、宇喜多直家、上杉景胜、最上义光、浅井长政、朝仓义景、蒲池鉴盛、龙造寺隆信、津轻为信
名臣名将
朝仓宗滴、陶晴贤、太原雪斋、立花道雪、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山县昌景、马场信房、千坂景亲、内藤昌丰、柴田胜家、前田利家、竹中重治、本多忠胜、真田幸村、大谷吉继、明智光秀、服部半藏、丰臣秀长(羽柴秀长)、石田三成、加藤正清、福岛正则、本多正信、山中幸盛、细川藤孝、直江兼续、岛津义弘、立花宗茂、岛胜猛、丹羽长秀、前田利家、吉良亲贞、最上义光、伊达成实、岛津义弘、高桥绍运、武田信繁、九鬼嘉隆、村上武吉、下间赖廉、锅岛直茂、黑田如水、蒲生氏乡
名人
日野富子、千利休、上泉信纲、柳生宗严、今井宗久、茶屋四郎次郎、路易斯·佛洛伊斯、林罗山、宫本武藏
名城
室町御所、小田原城、姬路城、岐阜城、清洲城、吉田郡山城、安土城、大阪城、伏见城、江户城、堺、宇和岛城
合战
关原合战、山崎合战、三方原合战、长筱合战、桶狭间合战、姊川合战、手取川合战、贱岳合战、三木合战、小豆坂合战、川中岛合战、严岛合战、野田福岛合战、折上原合战、大阪之战、国府台会战、河越夜战
一揆、安国寺、种子岛火枪、基督教、乐市、大名、早合、兰奢侍、手明、旗本、关白、征夷大将军

武田信玄( 1521年12月1日--1573年5月13日)大永元年——天正元年,大膳大夫(从四位下),信浓守,甲斐守护,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武田晴信,幼名太郎,源氏名门新罗三郎义光之后,武田信虎的嫡长子。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因任甲斐守护,而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被人称作“甲斐之虎”,与“越后之龙”上杉谦信可谓一时瑜亮。
织田信长
【基本资料】
出生:1534年5月12日 日本那古野城
逝世:1582年6月2日 日本京都
官位:上总介、尾张守、弹正忠、权大纳言、右近卫大将、内大臣、右大臣、赠太政大臣
位阶:从五位下、正四位下、从三位、正三位、从二位、正二位、赠正一位

【基本资料】
出生:1534年5月12日 日本那古野城
逝世:1582年6月2日 日本京都
官位:上总介、尾张守、弹正忠、权大纳言、右近卫大将、内大臣、右大臣、赠太政大臣
位阶:从五位下、正四位下、从三位、正三位、从二位、正二位、赠正一位
织田信长(1534年5月28日-1582年6月2日)是活耀於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织田为其苗字,族姓则有三说:平氏、忌部氏或藤原氏,一般认为忌部说可能性较高。幼名吉法师,出生於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他成功控制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但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岩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的正室之子(长子为阿久所生),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发迹于三河地方的一个土豪,在战国时代逐渐上升为战国大名,到松平广忠这一代时,松平氏已领有整个三河国。但其领国被夹在势力较强的两个大名尾张的织田氏和骏河的今川氏之间,地位很不巩固。

网友(4):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