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贵妃”是谁?

2024年10月29日 01:17
有1个网友回答
网友(1):

提起贵妃,那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可谓家喻户晓,与之相比,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贵妃”却鲜为人知。

“贵妃”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书》。据《宋书·后妃传》记载:“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华、修容,置贵妃,位比相国;进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以为三夫人。”

史籍中的“世祖”,即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孝武皇帝刘骏。也就是说,从刘骏开始,才有了“贵妃”这一等级和称号的妃嫔。在《宋书·孝武十四王传》中,有一位被史官称作“贵妃”的殷姓女子。这位“殷贵妃”,就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个贵妃。

殷贵妃,原名殷淑仪,本姓刘,宋孝武帝刘骏宠妃,父南郡王刘义宣。姿颜美丽,宠冠后庭。卒于公元462年。

殷淑仪死后,刘骏精神涣散,不理政事。每晚睡前,都要在她灵前倒酒对饮,之后痛哭流涕到难以自拔。刘骏又下令给殷淑仪盖一座庙,庙成后以淑仪之子子鸾的封号,称为新安寺。刘子业即位后,为报以前殷淑仪得宠试图夺嫡之仇,将她所生子女全部杀死,毁了祭祀她的新安寺,挖了她的坟墓。

演变历史

贵妃赏花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后代多沿用其名。

唐宋二朝时,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封号,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并称四夫人,爵位正一品。

明朝时,宫中皇妃的封号有很多,如顺妃、宁妃、良妃等,但贵妃仍是最高级的封号。

清朝的后宫品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秀女。贵妃是后宫第三等封号。 

贵妃和皇贵妃的区别

皇贵妃在后宫中只有一位,如果皇后不在或皇后死去,要由皇贵妃代皇后行使职权,管理六宫事务。平时,皇贵妃则辅佐皇后处理事务。因而,皇贵妃的身份也很重要。

据《明史》记载的第一任皇贵妃是明宪宗的宠妃万氏,实际上最早获得这一个尊号的是明代宗的宠妃唐氏。“景泰七年八月(1456年)戊戌朔,遣旗手卫官祭旗纛之神 命武清侯石亨为正使礼部尚书胡濙为副使持节册封妃唐氏为皇贵妃。” (见《明英宗实录》)

后来明英宗复辟,明代宗暴死且被废为郕王,他的原配皇后汪氏只被当作郕王妃,继皇后杭氏被削去皇后封号,陵墓被毁,唐氏也被革去皇贵妃封号,降级为郕王侍妾的身份殉葬,不被承认。

明宪宗宠妃万贞儿则是明代首任得到认可的皇贵妃,万氏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被册封为皇贵妃。之后,皇贵妃用于册封明朝后宫最得宠、尊贵的妃子。清朝,皇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等级,为顺治帝册封他所宠的董鄂妃时所设,此後渐成定制。后来的妃嫔如欲继立为中宫时,一般会先封为皇贵妃,暂摄后宫,然后再封为皇后。

皇贵妃遇皇后差不多,贵妃差得多了,若宫中没皇后,皇贵妃就是六宫之主 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在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皇贵妃相当于侧皇后,多时立皇贵妃,有取代皇后之意.当皇帝在世,而皇后先驾鹤西去,那么由皇贵妃为皇后。

皇贵妃比贵妃高一等级,仅次于皇后之下。

在南北朝设立贵妃之后,贵妃是仅此于皇后,后宫第二尊贵的封位,比从这开始贵妃要高于夫人。直到清朝后宫中已不再有夫人这一等级称谓。

到了明清,明宪宗又在贵妃之上,皇后之下,设立了皇贵妃。因此明清时期皇贵妃是唯一高于贵妃等级的妃子等级。明朝的皇贵妃,可设多人,但清朝的皇贵妃仅可设一人。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衰败(清朝同治时期)

清代皇帝娶进后妃,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从当初的大婚,到每3年一度的选秀女活动,几乎是个程式化的宫中活动,不会改变,咸丰以前的帝王都是如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皇帝的后宫中不时增加些新面孔,也才使得皇帝更加觉得有新鲜感,从而达到满足皇帝情欲和衍生子嗣的双重目的。

1861年,咸丰帝去世以后,25岁的慈安太后和27岁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权柄多操纵在慈禧太后手中,而作为宫廷后妃制度的衰败迹象,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太后包办了后宫的一切,皇帝管不了自己的后妃,一切均由太后作主。